关键词
那片美丽的罂粟花——略论张抗抗散文集《柔弱与柔韧》中女性意识之表现
作者: 高文丹   来源: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柔弱与柔韧》   女性意识  
描述: 张抗抗是一位成熟睿智的女性作家,其女性话题散文集《柔弱与柔韧》既有张抗抗散文所惯有的理性思辩色彩,又体现出了鲜明突出的女性意识,从反思女性命运、记述女性人物、体验女性生活三个方面入手,评析了女性意识在其中的表现。
吴越文化与明代拟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甘露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越文化   小说创作   古代文学   明代拟话本   女性形象  
描述: 明代拟话本小说中所塑造的女性中多半为吴越女子,且呈现出鲜明的地域风格特征:相貌柔美、体格娇小;聪明伶俐,文化素养颇高;心思细密、清雅;生性温柔,却柔中有刚.吴越女性形象是有着明显的女性特征、地域特征以及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她们的观念倾向,突出的表现在价值观
传承与变异
作者: 夏冬兰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异   阴柔风格   大陆   台湾   传承  
描述: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祖国大陆文学崇尚慷慨雄壮、激越昂扬的阳刚美学风格,阴柔美学风格处于被抑制和遮蔽的状态,使文学审美形态的平衡性——刚柔并济遭到破坏。尽管在某些作家创作个性与自我气质的坚守成全下,阴柔美学风格得到了部分的传承,但还是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产生了某些变异,自身发展被破坏。而参照同时期因政治原因与祖国大陆形成割裂之势的台湾,阴柔风格文学却被较充分地传承下来,并在某些方面得到新的发展,显示出与大陆不一样的情致。藉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祖国大陆和台湾文学中阴柔风格文学创作的研究,来考
走进《源氏物语》(八)——为谁零落为谁开
作者: 姚继中   刘华曦   来源: 日语知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语   日本文学   《源氏物语》   女性人物  
描述: 为源氏而盛放的紫姬在《源氏物语》众多的女性人物中,紫姬(紫の上)可谓是作者落笔最多、刻画最细致的一位。源氏诸位夫人,有的高贵秀美,柔弱天真,“好比二月中旬的新柳,柔弱不胜莺飞”;有的气度悠闲,容颜妩媚,“看到这人,好像闻到五月橘连花带实的折枝的香气”;有的淡泊宁静,芬芳清幽,实可谓春兰秋菊,各擅其美。然而在紫式部(紫式部)笔下,却始终未能有任何人堪与紫姬比肩。且看第二十八回《朔风》(野分)卷中的描写:“气度高雅,容颜清丽,似有幽香逼人。教人看了,联
对《荷塘月色》 的另一种解读
作者: 张云霞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的女人   家庭关系   爱欲骚动   作家   《荷塘月色》   夫妻关系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朱自清  
描述: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月下荷塘为叙说主体,以荷莲为诉诸情思的对象,刻意构筑出了一方宁静、恬美的理想化世界.然而,今天拿来重新细读,我却发现,在甜柔、和谐、静美的外观之下,它的内里却包含着一份深长的忧思,一份孤独与绝望的伤感.
关于女性写作的悖论与反思:以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为中心
作者: 林晓华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整体下滑   90年代女性文学   悖论   繁荣  
描述: 意识、西方女权理论、市场经济等不只是女性文学手中所向披靡的利剑,它也会变成前进道路上的绊脚;此外,一味向内的女性文学是否该向外放眼看世界?本文通过对90年代女性文学几个本质性、然而又带有悖论性话题的思辨,试图寻找潜藏在近几年女性文学整体下滑背后的一些因素.
唐代士子的梦中情人——唐代爱情传奇女性形象刍议
作者: 黄桂凤   来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传奇   女性   梦中情人  
描述: 唐代爱情传奇最能体现其“有意为小说”这个特点。这些爱情传奇中的女性,美丽温柔多才多艺,忍让谦谨,这是唐代士子们理想的女性事实上不可能有。本文探讨其原因,并挖掘其中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唐代的门第制是不合理的,这场革命首先从士子们开始。
浅析明清文人仕女画的感伤特点
作者: 杨冬   来源: 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平衡   “美人香草”   仕女画  
描述: 感伤的气氛,病态的形象是明清仕女画的重要特点,笔者认为原因有二画家借情感失意的女性寄托自己怀才不遇之感;柔弱,病态的女性形象因境遇的相似能够获得中下层边缘文人画家的认同,并且补偿其被封建文化遏制和削减的男性阳刚之气
明清仕女画的社会生成
作者: 王宗英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对稳定   世俗生活   陈洪绶   世俗文化   社会生成   明清时期   女性形象   仕女画   审美倾向  
描述: 仕女画发展到明清时期,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固定下来,塑造了具有病态美的纤弱清秀的女性形象。此类审美倾向风行于整个明清画坛,除陈洪绶、吴昌硕等少数大家能跳出窠臼自创一格,多数画家均以此作为创作导向,遂形成了明清以阴柔、赢弱、忧郁为主要特征的仕女画风。尚难是历代仕女画共同追求的目标,明清仕女画也不外乎此。与此同时,由于明清世俗生活的丰富,世俗文化的盛行,使明清仕女画又增加了与前代仕女画不一致的因素,那就是纯粹观赏性的特征以及尚雅不避俗的双重性。在“阴柔为美弱为用”的审美思想指引下,“脱去脂粉华靡之气”而不失“
中国传统女性形象性格悲剧的文化诠释
作者: 林存秀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性格悲剧   传统女性形象   中国   语文   文学研究  
描述: 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种文化构想物,一种人为的话语实践,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符号”。在正史里,她是道德的化身、伦理的符码;在文学作品里,她是愿望的化身,美丽、温柔、善良、节烈、痴情,不重名利财富,为了爱情可以牺牲一切,这是中国传统的完美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仅仅是男性心理经验的投谢,男权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种隐蔽的潜在的社会集体无意识,始终是影响女性形象塑造的关键因素。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