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劳伦斯的“血性意识”
作者: 路荣   来源: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男人   血性意识   劳伦斯  
描述: 劳伦斯在其短短20年的创作生涯中,描绘了很多不同时代、不同年龄层次、身份性格各异的男女性形象。由于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劳伦斯早期作品中的男女关系是混乱、颠倒的。女性往往敏锐、现实、坚强,总以强者、胜利者的身份出现;而男性则粗鲁、麻木,陷入被压制、被选择、被引诱、被遗弃的"小男人"地位。而劳伦斯不同作品中男性形象的发展变化,恰恰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逐渐成熟过程,也是其"血性意识"逐步形成的过程。
瓯越快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林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补助标准   “华南虎”特种邮票   送科技下乡活动   绿化造林   浙江   林业  
描述: 厅直属机关妇委会开展为烈士子女捐资助学活动。松阳县林业局干部曹振飞,今年3月在扑救森林火灾中因公殉职,被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其曹芳今年考上中央民族大学,因父亲牺牲,母亲失业,家中还有年过七旬的祖父母要赡养,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厅直属机关妇委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向厅直机关各妇女组织
有吉佐和子和她的社会问题小说
作者: 蓝泰凯   来源: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问题小说   种族歧视   女性文学   有吉佐和子  
描述: 有吉佐和子是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始终直面社会现实 ,就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诸如种族歧视问题、反战问题、老人问题、公害问题等等 ,进行大胆的揭露和评析。她的社会问题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尤其是社会问题系列小说的开篇《非色》 ,深刻地揭示出种族歧视问题的严重性和世界性 ,被认为是日本当代女性文学的典范。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以及深厚的传统艺术的底蕴 ,充分体现了女性文学特有的艺术风格。
论《简·爱》中的“灰姑娘”原型
作者: 刘丹   来源: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灰姑娘》   爱》   女性意识   《简·   人物原型   小说评论  
描述: 《简·爱》这部具有经久性魅力的作品,追寻其原型,属于“灰姑娘”系列或“灰姑娘”重话的变体。将二者相对照可以发现它们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情景设置上都有相似之处,因此《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对灰姑娘原型的巧妙运用。然而女作家并非简单的模仿和继承,而是对“灰姑娘”的原型意义进行了增殖和扩充——对传统文学中的叙述模式、女性角色定位及两性关系描写的突破,对女性文学的影响。
从“无爱无性”到“甜蜜野蛮”——美国文学的一个侧面
作者: 潘利锋   来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爱无性   两面性   甜蜜野蛮  
描述: 华盛顿·欧文、库柏、梅尔维尔这些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的所有经典之作,却规避了浪漫的爱情,马克·吐温和惠特曼的代表作也是无爱无性的世界。这与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环境和未予开发的自然环境有关。美国富强后,以女权主义和女性解放为背景,美国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却是另一番景象,"甜蜜野蛮"成了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
“双性同体”诗学与萧红的文学创作内蕴
作者: 马丽敏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心   双声话语   整合的创造力   双性同体  
描述: "双性同体"最初在荣格心理学中得以理论的定型,随后由女性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芙发展并得到进一步的阐释。作为一种女性主义价值观,"双性同体"正逐步走向作为一门诗学的位置。萧红在她的女性文学创作中,以"双声话语"的文本意识、"童心"状态的整合创造力成功体现了"双性同体"诗学的文本内蕴,从而揭示了她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和超前性,也更加印证了"双性同体"诗学观的价值和魅力。
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差异:银幕人物画廊中王熙凤与郝思嘉形象的比较分析
作者: 吴钧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红楼梦   电影创作   文化交际   文学名著改编   乱世佳人   中西文化   电影艺术   女性形象  
描述: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是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中西方的电影在塑造妇女形象方面各自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与社会背景.本论文重点分析由中西方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红楼梦》和《乱世佳人》中的经典女性王熙凤和郝思嘉的形象塑造的异同,并从分析研究电影所反映的这种异?
从彰显到渐隐
作者: 常彬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文学   文学评论   文学史  
描述: 百年中国女性文学,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改朝换代的政治时代,也经历了军阀混战、农民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战争风云,更经历了数次主流意识形态更迭对文学的规训整合。晚清以来由男性先驱者发起的维新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由此掀起的妇女解放思潮带来的女性... >> 详细
男权意识的解读:《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
作者: 宗连花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节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叙述   《喧哗与骚动》  
描述: 《喧哗与骚动》在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使人忽略了小说人物塑造上的浓厚的男权意识。作为一名女性读者,笔者将在本文中重新审视关于凯蒂的每一个故事情节,挖掘扎根于女性经历中的故事,倾听被湮没了的凯蒂的声音,来解读福克纳塑造凯蒂这一形象所带上的男权意识。
“莎菲”与“陶岚”的形象比较
作者: 王玉琴   来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思想差异   女性形象  
描述: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塑造了一系列勇敢抗争的富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她们各有自己的特点,有着不容替代的社会意义和典型特征。本文就两个同样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的比较,看两位作者当时思想的差异及对塑造人物的影响。
< 1 2 3 ... 98 99 100 ... 115 116 1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