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同体”诗学与萧红的文学创作内蕴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马丽敏
【刊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双性同体"最初在荣格心理学中得以理论的定型,随后由女性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芙发展并得到进一步的阐释。作为一种女性主义价值观,"双性同体"正逐步走向作为一门诗学的位置。萧红在她的女性文学创作中,以"双声话语"的文本意识、"童心"状态的整合创造力成功体现了"双性同体"诗学的文本内蕴,从而揭示了她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和超前性,也更加印证了"双性同体"诗学观的价值和魅力。
【年份】2004
【期号】第4期
【页码】80-84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期刊卷】第26卷
【分类号】I206.6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从"双声话语"角度看《弗兰肯斯坦》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李静 年份:2010
- 2、论17年历史剧创作中女性话语的形态与特征 作者:温潘亚 年份:2009
- 3、叙述者背后的"他"与"她"——《帕梅拉》与《亚当·贝德》性别意识比较 作者:阳雯 年份:2007
- 4、挑战还是服从 作者:刁巍杨 年份:2008
- 5、宫崎骏动画电影中人性回归的书写 作者:张淋 年份:2013
- 6、飞扬中的坠落 作者:宋启平 年份: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