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类型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设计
-
作者:
易锦海
来源: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类型化
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
传统文化人格
艺术典型
女性人格
人物塑造
儒家文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对于《三国演义》这部古典长篇文学名著的讨论与研究,近几年来,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对小说中的许多艺术形象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研究的范围也有了新的开拓,这是令人十分可喜的现象。一部长篇小说,尤其是象《三国演义》这样的长篇历
-
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聊斋志异》心解(论纲)
-
作者:
王枝忠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聂小倩
科举
男性形象
聊斋志异
蒲松龄
作品
阿宝
女性形象
士子
理想与现实
-
描述:
《聊斋志异》所写人物千姿百态,身份各异,但在男性形象中,以读书人为最多,而这些文人士子又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大多数人都有过长短不等,结局各异的科举经历。其中有些人,尽管在故事中出场时不是以文士的面目出现,但作者还是要介绍他曾在科举途路上跋涉过。如《罗刹海市》、《织成》、《竹青》等篇开头对马骥、柳生和鱼客的介绍。蒲松龄也很喜欢在许多故事煞尾并非必要地补缀一笔,交待故事里的人物科举中式进入仕途,《阿宝》等篇就是显例。甚至有些作品开始时并未交待男主角有过读书进学之事,故事主题也与科举仕进并无必然联系或者说风马牛不
-
探索“莎菲型”女性美的丁玲——读《魍魉世界·风雪人间》有感
-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共产主义
莎菲
国民党
丁玲
爱情
女性形象
风雪
回忆录
世界
-
描述:
丁玲在生命结束之前,给我们留下了她的回忆录《魍魉世界》和《风雪人间》,这给我们研究了丁玲的全部创作,提供了极其可贵的资料,为我们论证丁玲的一生,一直在探素“莎菲型”女性的美,作了有力的佐证,为我们认识莎菲的形象里,或多或少有着丁玲自己的身影,或者作者自己的品质,提供了旁证.为此,笔者在这里愿作进一步的探索.
-
略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性格美
-
作者:
周玲
来源:
宝鸡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词人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理想
内在美
性格特征
李清照词
时代女性
女性形象
性格美
-
描述:
在我国宋代词坛上,女词人李清照敢于冲破封礼教的禁锢,在其创作中大胆、真挚、热烈地描绘同时代女性的理想情操,尤其在发掘女性性格的内在美方面独树一帜。年轻时的李清照,生活比较平静舒适,加之阅读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养成了明慧开朗的性格,因而她笔下的少女大都天真活泼聪慧,而又带有几分羞涩。如《点绛唇》词云:“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寥寥几笔便传神地塑造出一个顽皮活泼而又
-
台湾女性文学形象举要
-
作者:
刘红林
秦家琪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女性人生
淑女形象
女强人
李昂
丈夫
魔女
时代女性
女性形象
台湾女性文学
-
描述:
台湾女作家们在艺术王国里保存了女性自己。 当男权中心的社会在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各个领域里对女性施加以轻蔑、漠视和排挤的时候,是文学艺术容纳了女性。给予充满缺陷和遗憾的女性人生,带来了温馨和慰藉。它们描述了台湾女性的生活与心态,提供了台湾女性的悲剧人生的真实画面,成为台湾现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重要部分。然而,台湾女性文学中所反映的客观世界,都诉诸于感性,是通过具体的、可感可信的艺术形象,予以艺术的展示。 台湾女性文学以女性自身为审美对象上体,塑造了异采纷呈、各具特色的女性艺术形象。近代人
-
评哈尼族作家朗确的小说
-
作者:
施荣华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南文学
西双版纳
哈尼族
女主人公
生活
作者
少数民族作家
妇女形象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
描述:
西双版纳的哈尼族作家朗确,近十年来,先后在《民族文学》、《大西南文学》、《滇池》和《版纳》等杂志报刊发表了二十余篇小说,引起省内外的关注。朗确是哈尼族书面文学的第一代作家。他的小说,不仅开拓和繁荣了哈尼族文学,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在朗确已发表的作品中,艺术上、思想上比较
-
情感态度的转换:试评蓝玉小说创作
-
作者:
邵德怀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后巷
人性
小说创作
社会历史
情感态度
蓝玉
作品
尤今
女性形象
-
描述:
蓝玉是新加坡华文女作家,著作颇丰,在海外有一定影响。本文将主要围绕蓝玉的《她终于走了》、《跳不出后巷的女人》、《被罪恶吞噬了的人》、《龙飞凤舞》、《另一个旅程》和《鱼塘填土的日子》等作品展开。这些都是蓝玉自己喜欢的篇什,能反映她的写作历程,窥见她的创作演进。本文所作此番考察,将努力揭示她创作的情感转换(一种发展),这对研究蓝玉今后的创作,将有所裨益。 应当注意蓝玉女性作家的性别身份。女性作家的创作特征,在她身上最先表现为对社会女性的塑造和关怀。与几乎同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文坛
-
再论尤三姐形象的改塑
-
作者:
伍隼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庚辰本
改塑
研究工作
通行本
尤三姐
红楼梦研究
伤痕
曹雪芹
女性形象
典型化
-
描述:
一九年多前,我曾为《红楼梦研究集刊》写过一篇题为《从尤三姐形象的改塑谈到典型化》的论文。促使我写这篇论文的,与其说是尤三姐形象改塑问题的本身,毋宁说是因尤三姐形象改塑而引起的各种各样的议论。两本《红楼梦》,两个尤三姐,一个冰清玉洁,一个累累伤痕,人们是怎样评价这两个不同的艺术形象的呢?
-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女性美
-
作者:
周晓京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封建社会
聊斋志异
女子
蒲松龄
女性形象
花妖狐魅
审美理想
短篇小说
异类群
-
描述: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享有“我国古典短篇小说之王”(刘欣中:《短篇小说之王——漫淡》,花山文艺出版社)的盛誉。在小说中,作者借助浪漫主义手法,以轻灵活脱的笔调,塑造了一系列花妖狐魅的艺术群象。马丁·布贝尔在德译本《聊斋志异》弁言中说:“最多的与最有意义的,乃是那些精灵的作品:动物的精灵,植物的精灵,水中的精灵,云中的精灵,画中人,瞳人,离开人世的死魂灵。”鲁迅先生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在这些异类群象中,“塑造得最成功
-
在西方文学影响下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和衍进
-
作者:
王挺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神话
女性意识
妇女形象
中国女性文学
妇女作家
各民族
父系
专制文化
知识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她们从历史深处走来各民族文明史的开端,大多发生在父系文化已经成为专制文化的时代,于是,整个文学源头就在父系文化的控制下开始了江河之行。女性作为“第二性”和“多余的肋骨”在历史上一直是套着沉重的枷锁处于劣等地位的。当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潘多拉打开禁盒,释放了各种罪恶贻害人类时,“妇女是人类罪恶之源”观点,就成了西方神话和宗教中妇女形象最古老最鲜明的特征,而且具有异乎寻常的渗透性和弥漫性,维持了几千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1
2
3
...
8
9
10
...
37
38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