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平面设计中的人物表现研究
作者: 曹戈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表现   社会思考   平面设计   创意表达  
描述: 人物在艺术作品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无论是从古代到现代,还是从国外到国内,人物的表现方法总是独树一帜,拥有极为多变的表现风格,这点在平面设计作品中被应用地越来越广泛。根据这种情况,对于人物表现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对人物在平面设计中表达方法的类型进行解释;其次,从平面设计作品的创意点出发,以各种人物表现的类型作为支撑,对平面作品中创意优秀的人物表达手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将来以人物为主题进行创作的设计师提供参考;再次,从艺术的表现方向进一步分析了优秀平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表现出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感觉;最后对平
凌叔华和罗惠锡作品的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危立君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绘画手法   女性意识   罗惠熙   凌叔华   女性文学  
描述: 中韩两国的女性作家在20世纪的一二十年代崭露头角并活跃于文坛。在以往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比较的研究中,大多都是关注中韩女性作家萧红、丁玲、姜敬爱的比较研究,这几位作家描写的一般都是当时社会中处于社会下层受尽压迫剥削的劳动人民,尤其是下层女性的命运,以及她们的反抗意识。但是,西方平等自由思想的冲击波,不仅震荡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劳动者,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上层社会的女性中更如惊涛骇浪般震感了她们的心灵,因为她们可以更直接更具体的接触学习西方文化。本文主要对这一时期中韩两位女性作家凌叔华和罗惠锡的作品进行比较。她
伍尔夫作品中“房中天使”意象的女性主义分析
作者: 何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房中天使”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鼻祖和英国现代散文大师,国内外学者对伍尔夫的研究一度集中于她的文学成就,而对她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她作为女性主义先驱地位的认识都远远不足。而其作品中“房中天使”的意象,则是伍尔夫女性主义倾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认为,对作为伍尔夫作品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房中天使”的阐释,是理解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关键。本文试图以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和《三个旧金币》等随笔及《到灯塔去》和《达洛卫夫人》等主要小说为基本依据,从伍尔夫作品中“房中天使”意象的文本分析入手
黑人女性主体性的重建:对莫里森的两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宠儿》的主题分析
作者: 高萌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缺失   黑人女性   重建  
描述: 1993年托尼·莫里森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代表着黑人女性作家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长期以来,美国文学史上都是白人占据主流地位,虽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美国黑人文学开始崛起,但20世纪初的美国黑人文坛仍主要由黑人男性作家占据,探索的话题也多集中在黑人男性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和社会压迫,而黑人女性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女权思想的传播和黑人运动的发展,黑人女性文学才得到了初步的发展,而在美国文坛上一批黑人女作家才开始占据一席之地
《紫色》中西丽的觉醒历程
作者: 孙延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独立   觉醒   艾丽斯·沃克   姐妹情谊  
描述: 艾丽斯·沃克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是一个多产作家,其作品主要包括包括小说,诗歌,散文集等,她于1982年发表的小说《紫色》是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小说。这部小说在美国给她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她为此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书评奖。这部小说还在1984年被导演斯皮尔伯格改编成电影,给艾丽斯·沃克带来了世界荣誉。她还首创了新的名词“妇女主义”以此来区别于以前的“女权主义”。本论文从妇女主义和姐妹情谊的角度出发,讲述了西丽的觉醒历程,分析了《紫色》中的女主人公西丽如何从
都市里的农家女:论新世纪以来文学叙述中的乡下进城女性
作者: 宋美英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境遇   进城动因   乡下进城女性   群体形象  
描述: 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乡村向城市的流动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数以万计的农民开始涌向城市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掀起了一股“民工潮”。到了新世纪,这一群体的发展更是蔚为壮观。其中有很多农村女性也纷纷加入到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中。文学艺术取材于现实生活,因而,由乡入城的文学叙述也逐渐成为文坛上一个重要叙事潮流。在一些反映“乡下人进城”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给予了乡下进城女性越来越多的叙述和关怀。然而,在众多的文学评论中,把“乡下进城女性”这一群体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却很少,本文选题的意义也就在此。
试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尹淼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池莉   女性意识   小说  
描述: 作为“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之一的池莉与方方、陈染等一些女作家一起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文坛,共同写下了许多“新写实”作品。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池莉的小说创作从“新写实”走向了大众化,逐渐从以写实特点为主转向以女性主义探索为主的写作道路,她本人也由此逐步成长为一个非常有性别意识的女作家。正是这样一个写作转型的过程,使池莉在不同阶段的小说中凸显出不同内涵的女性意识,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作品透露出日趋强烈的女性意识。 引言中介绍了池莉的生平简介和创作经历,同时指出了池莉在不同
论圆地文子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李笑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圆地文子   社会性别   女性意识   魔女  
描述: 圆地文子是一位独具特色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成功构筑了独特的妖艳、无情的文学世界,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圆地自昭和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六十年来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小说、随笔、戏曲等。她的小说广泛借用古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利用典雅优美的文体,表现了日本现代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深层意识,其中包括对社会不公的反抗和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圆地文子从一个不知生活艰辛的大小姐,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追求自立、自我、自由的女性作家。她的精神成长轨迹,忠实地反映在其作品中,对于形成其独具女性特色的文
嫦娥形象的审美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嬗变
作者: 张静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嫦娥   诗歌   审美文化   小说   电视剧  
描述: 嫦娥形象出现在神话、传说、诗歌、小说、戏曲、舞蹈、雕塑、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是一个集人类最初关于生死的审美化观念、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女性形象的审美文化、女性对爱情和婚姻中被赋予角色的审美化诠释等意义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相比于女娲、西王母等形象具有更广泛的审美文化内涵。对嫦娥形象的研究与探索离不开中国审美文化的特定背景,从审美的层面去定义文化,文化是指“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社会存在” 。审美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必然受该民族特定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对
共同的挑战,不同的命运:对爱德娜和嘉莉妹妹觉醒历程的对比分析
作者: 赵冬梅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觉醒历程   女性主义观   自然主义观   西奥多·德莱塞   凯特·肖邦  
描述: 作为同一时代生活经历相似的两位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和凯特·肖邦在发表相隔一年的作品《嘉莉妹妹》和《觉醒》中用非常相似的文化视角来描写十九世纪末的的女性形象嘉莉妹妹和埃德娜。两位主人公处于非常相似的男性社会文化中,然而在相似的境地里二者却又有迥然不同的境遇,以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德莱塞描绘出了一位有着非凡勇气并能在不平等的男性社会里崛起的女性形象,然而肖邦作为一位女性主义作家却未能赋予埃德娜很强的女性反抗意识,以致埃德娜最终选择了死亡。通过对比,隐藏在这些相似和不同的觉醒经历背后的真正原因将会得到进
< 1 2 3 ... 8 9 10 ... 23 24 2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