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学院派剧作家袁昌英的诗化戏剧
作者: 刘馨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化戏剧   袁昌英   精神分析   唯美主义   传统文化  
描述: 袁昌英是一位不应该被遗忘的学者、教授、剧作家。她中西文化视域融合下的诗性创作,不仅仅指其戏剧创作的艺术性,更在于她将个体体验与艺术创作糅合为一体的诗化人生,表现出剧作家对社会、艺术以及人生的观照与思考,从而使其诗化戏剧具有更内在的诗性。本文主要分三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从袁昌英的生活、经历、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因素阐释书斋生涯成就的写作姿态。书香门第的言传身教形成中正柔和的典雅气质,学院生活的长期积累造就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热情严谨的治学态度,浸润至深的士子情怀承载着强烈的社会责任,这三个方面既是袁昌英诗性创
孱弱的小花凋谢在破陋的顶楼
作者: 吴云   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真实主义   咪咪   《艺术家的生涯》   人物性   格刻画   声乐教学  
描述: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杰出的歌剧大师,他的歌剧创作集民主倾向、人道主义与高超的谱曲于一身,他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不断探索、尝试音乐表现手法上的创造和革新。他的歌剧属于真实主义,但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又超越了真实主义的范畴而有更贴切生活本质的内容深度和艺术表现力。普契尼的作品定位在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不管人类的生存状态是怎样发展变化,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怎样物换星移,爱情是永不磨灭的,“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通过描写爱情悲欢的柔弱女子,激起人们的共
明末清初“一夫双美”剧研究
作者: 农艳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话语   两性关系   “一夫双美”剧  
描述: 明末清初由于时代风习的泼染和传统文化的沿袭,“一夫双美”剧的创作颇为兴盛。在剧作中男性文人通过塑造一批温柔娴雅,无争无妒的“天使型”女性,向世人描绘了一幅夫唱妇随、妻妾和乐的理想蓝图。然而,当我们从女性主义阅读策略的维度去审视和观照这些女性人物,去探析其间的两性格局时不难发现,在男性所构筑的这个温情脉脉的故事里,男女两性间的地位判若霄壤。因为女性所彰显的年轻貌美、聪慧纯洁、忠贞痴情等等共同的看似天经地义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品德,实际上都是古代封建男权文化所规范了的女性性别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天使型”的女
传统祭坛上的牺牲
作者: 高丽萍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托马斯·哈代   女权主义   困境   《德伯家的苔丝》  
描述: 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阶段。在这个时期,性(sex)与性别(gender)的问题,以更加开放、更加平等的方式和态度得到讨论,越来越多的作家谴责双重标准、利益婚姻和男人至上的父权思想。但这也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时代,妇女的贞洁、温柔、美貌、自我牺牲与顺从等所谓的女性气质仍被推崇备至。 托马斯·哈代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处于维多利亚时代,时代特征决定了哈代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指出苔丝的悲剧是由女性传统的依附性的经济地位和从属性的社会地位造成
社会资本视角下进城务工女性城镇融入问题及治理对策: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查
作者: 刘慧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城镇融入   进城务工女性   场域  
描述: 众所周知,城镇化进程是伴随着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的过程。到21世纪初期,农村劳动力双性互动转移模式逐渐改变了以男性为主的转移方式,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流入城镇,以寻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但一直以来,因为多种原因,进城务工女性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城镇。低下的社会地位、柔弱的天性以及不够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使许多进城务工女性像浮萍一样漂泊在城镇的各个角落,该群体为城镇的进步与发展默默地做着贡献,然而她们的各种权利甚至人身都经常被侵犯。拖欠工资、无工伤赔偿、被强行辞退、生育权益缺失、职业病、性骚扰等日益成为进
女研究生对男性择偶标准的推断研究
作者: 翟倩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进化心理学   配偶特质   男性择偶偏好   繁殖价值   认知推断  
描述: 支持。本文的研究内容是调查女性被试样本对男性整体的择偶偏好的推断,以了解女性对男性择偶偏好的认知是否符合进化心理学中关于男性自身择偶偏好的研究假设。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女研究生推断男性择偶标准的问卷
先秦儒道女性观研究
作者: 陈佳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家   女性观   儒家  
描述: 儒家和道家是对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两家,尤其在这两派思想形成之初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从孔子、孟子到荀子,道家从老子到庄子,逐步完成了儒道在思想源头上的基础确立,其中也包含了儒道两家女性观的形成。先秦儒家女性观注重对女性的角色要求,在家庭中女性要做好母亲、妻妾、女儿等角色,在社会中也有具体而严格的规范,如反对女性干政等,对女性能够起到的社会作用进行明确地控制,带有十分浓烈的角色主义色彩。先秦道家的女性观则从老庄追求的自然无为出发,更加肯定人性本真的面貌,崇尚女性的阴柔,充满对母系社会的向往,是追
跋涉在路上—女性视域下的李少红影视剧研究
作者: 李岩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少红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修辞  
描述: 在1995年北京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的推动和影响下,国内女性研究迅速升温;电影、电视剧作为重要的媒介艺术形式,传播特征十分明显,尤其是电视剧受众广泛,以其显著的传播效果而受到媒介研究的重视。当“性别与传播”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文化研究课题,李少红必然地被纳入研究者的视野。李少红将女性意识与女性表达有机融合在她的影视创作中,做到了艺术精神的“雅”和艺术形式的“俗”和谐统一。李少红关注女性的命运、关注女性和权威、女性和自我价值、女人和伦理的关系。用其细腻柔美的女性触角,在影视作品中以一种相对委婉的方式“解构”与“
女性在当代日本政治中的作用
作者: 田蓝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政治家   社会地位   日本女性   当代日本政治   性别意识  
描述: 谈及日本女性,人们常会夸赞她们温柔贤淑、顺从谦让等等。然而,当把日本女性与政治相联系时,难免会有人心生疑虑,这不是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强拉在一块嘛。常久以来,日本女性进行社会参与的一面总是容易被忽视,因而一直没有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和探讨。正是基于这种状况,作者从分析日本女性在历史中的地位出发,重点就当代日本女性在社会中尤其是政治领域中的活动、作用进行研究和考察。 作者试图通过本文,达到如下目的,一是通过对历史的整理,在介绍女性曾经发挥作用的同时,为当今日本社会的性别意识寻找历史渊源;二是重点
清代女性咏史诗研究
作者: 王丹丽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咏史诗   女性文学  
描述: 目前可见最早的女性咏史诗见于晋代,经历唐宋元明而未有大的进展,进行咏史诗创作的女性屈指可数。然至清代,女性咏史诗坛面貌大变,内容取材广泛、艺术特色丰富,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远超前代。女诗人在咏史诗中叙述历史、抒发情怀,大胆地指点政史、评议得失,呈现出与传统所认为的女性文学“阴柔”、“内敛”特点不同的风貌。本文从创作发展历程、热点主题及意义、艺术特色三个方面对清代女性咏史诗进行研究。将其创作历程分为三个阶段:顺治至雍正时期为兴起期,乾隆至嘉庆为繁盛期,道光至光绪为成熟期。对咏史诗中主要的吟咏对象进行分类
< 1 2 3 ... 87 88 89 9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