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从海伦三重形象看欧里庇得斯的女性观
-
作者:
李红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伦
女性观
欧里庇得斯
悲剧
怀疑精神
-
描述:
海伦作为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女性形象,已成为轻浮、祸水的代名词。但在欧里庇得斯的三部相关悲剧中,她呈现出三种不同形象。这代表了诗人对女性的三种态度,反映出了欧里庇得斯的女性观:虽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男性中心倾向,但同时也对男权话语下的女性观念进行质疑反思,并塑造出理想中的女性,具有超时代意义。究其根源,其女性观的产生与之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世事普遍抱有的怀疑精神有密切的关系。
-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解析
-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杰出代言人,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的杰出地位和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毋庸置疑。学术界一致认可海明威塑造了众多打不垮的“硬汉”形象,但对他作品里的女性形象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依据文本,深入挖掘,全面解读,可以发现海明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况,其作品中既有完美的女性形象,又有反叛的女性形象;既有中性化女性形象,还有升华的女性形象。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著名作家之一,“迷惘的一代”的杰出代言人。他的作品不仅在思想艺术上和审美艺术上
-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中的女性审美映射
-
作者:
杨天舒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粗狂
简约
随性
灵动
豪迈
-
描述:
剪纸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她是各个民族艺术中最为青睐的表现形式,作为民间美术的一个支脉从古到今依然散发着她无穷的魅力。在中华大地上众多的民族中,具有女神信仰的民族以满族为代表,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中对于女性崇拜的理念尤为明显,以女性为主的萨满人物、嬷嬷人儿、柳树妈妈、抓髻娃娃、媳妇人儿、满族格格、九乳妈妈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女性人物在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的剪刀下游走于红纸之间,原始女性崇拜观念无孔不入地渗透在其中。其剪纸艺术群体也多数以女性为代表,彰显出极其浓郁的女性审美特质。
-
女性主观偏好对我国科技界性别分层的影响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华文摘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偏好
科技事业发展
焦点问题
女性研究
科技界
《科学学研究》
主观
性别
-
描述:
赵兰香,李乐旋在《科学学研究》2008年第6期撰文说,在科技界存在的性别分层现象一直是对科技女性研究的焦点问题,目前的研究多是从三个层面进行:个人选择、科研能力和社会选择。从社会因素到女性科研人员如何发挥作用之间,还存在一个重要的环节,即女性的价值取向。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表明:第一,主观因素对女性科技事业发展的影响已经上升为关键问题;第二,随着科技女性的年轻化,对工程技术的喜爱程度出现明显降低。女性从事科技工作最看重的是其“工作稳定”的特征;女性的角色优势主要表现为工作认真踏实,
-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历史轮廓
-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父权制
女性文学批评
新启蒙
性别差异
个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
描述:
论文尝试对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历史脉络,勾勒出一个整体性的简单轮廓;并力图把关于当前女性文学批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落实为对具体历史问题的分析.论文首先讨论了80年代中期女性文学范畴的提出,及其历史内涵的界定与新启蒙思潮的关联;进而分析80年代后期对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接受视野,以及这一理论资源的引入对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产生的影响;继而对90年代的女性文学热潮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这一热潮中出现的重要现象个人化写作,展开了讨论.这一历史清理工作关注的核心,乃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体的重构方式
-
论女性价值理性传统及其实现
-
作者:
辛珏如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值理性
女性价值理性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在19-20世纪文坛稳健立足,并深达人性和社会本位之中。女性独特的价值理性倾向在工具理性时代的绽放,使得女权主义和女性文化运动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逐步席卷世界,成为当代直逼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而这种理性二元的视角,也成为众多哲学家构建现代性和重塑现代人格的基本方法论。本文试图通过价值理性这一哲学批判理论解析19-20世纪女性文学凸显出了卓然不群的理性精神,从而突破传统分析法对作品真实体验的遮蔽,凸显女权主义精神在文学批评中的地位,并尝试分析女权主义文学在价值理性的困境方面所投射的哲学视角。
-
论沦陷区女性作家的创作心态及审美追求
-
作者:
朱念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沦陷区
审美追求
创作心态
-
描述:
抗日战争为沦陷区女性文学营造了特殊的政治氛围,恶劣的社会环境导致了女性作家特殊创作心态的形成,言与不言之间的尴尬徘徊以及对人生安稳的向往与追求让她们重新发现了日常生活的诗意。于是她们的书写游离于主流的宏大叙事之外,只是涉笔于相对狭窄的女性问题、遥远的人性问题、细微的日常生活问题。然而,女性作家还是将这些主题写出一派泼辣景象——对日常人性的流连填补了男权传统话语中女性日常生活经验的空白,又通过剖析女性自身从更深层面控诉了封建文化对她们的压迫和奴役,在与社会主流背道而驰的同时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40年代女性
-
颠覆与构建:透视当代女性小说的后现代气质
-
作者:
何京敏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拼贴原则
后现代主义
颠覆性
边缘化
通俗化
-
描述:
后现代主义在我国其由冷到热、由弱到强的过程,恰是中国女性小说从初醒崛起到繁荣辉煌的时期.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女性小说创作中不仅有着鲜明的印记,而且带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特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正因为这种关系和这种气质,中国当代女性小说创作与世界女性小说创作有着一种灵动的关系.本文将从拼贴原则的运用、身体写作策略、边缘化的写作路径、与通俗文化的结合等几条创作路径中,探寻当代女性小说如何颠覆男性中心主义历史传统、解构传统创作方法以构建女性文学的后现代气质.
-
论苏童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的描写艺术
-
作者:
尹慧兰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童小说
女性形象
描写艺术
-
描述:
女性向来是作家重点描绘的对象,她们是构成人生内容和意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苏童描写妇女生活的“红粉”系列小说中,汇聚了以往当代文学创作中未曾有过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女性形象。苏童特别善于揣摩、想象这些女性的感觉和心态,尤其是善于发掘他们心理深层的焦灼不安,并用精美的艺术表现方法加以塑造,她们因此而极富神韵,苏童也因她们而著名。苏童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家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五种手段对女性形象进行描绘,苏童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取得的成功依赖于这些出色的描写艺术
-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
作者:
李萱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模式
梦幻书写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
性别策略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人天生爱做梦”是日常熟语之一。这里的“梦”,并非仅指日常睡眠中的生命活动现象,而是有着独特的文化意味,其中包含着有关女人性别特征和性别角色的认识,并融入了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可以说,“梦幻”作为人类情感体验中一个较为隐秘多变的层面,与女性的生命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学中的“梦幻”,特别是女性文学中的“梦幻”,更是适于透视和分析女性生命存在之独特性的领域和平台。 本论文即以现代中国女性小说中的梦幻书写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传统文学特别是女性创作中的梦幻书写为背景,对这一领域有关梦幻的典型文本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