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从萧红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看萧红的小说创作
作者: 曾丽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家园   男性形象   小说创作   国民性   萧红  
描述: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经历独特、风格独特的女作家。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萧红便因她的《生死场》而名噪一时。新时期以来,有关萧红的传记、专著、论文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可以说,现有研究成果已经多层面、多视角地将萧红文本美学的、思想的、艺术的、政治的、女性的,乃至于情感、人性等进行了充分而到位的研究。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与丰硕的研究成果,无不显示出萧红文本的意义。 然而笔者发现,新时期对萧红作品的研究和批评虽已取得相当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失衡现象,即偏重于以作品中的女性为研究焦点,如女性人物形象、女性问题等
身体、空间与性别:西北回族穆斯林女学研究
作者: 胡美娟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空间   性政治   穆斯林女学   身体  
描述: 穆斯林女学是回族民办女子学校的通称,民间简称“女学”。女学最彰显的特点是身体遮蔽与空间隔离,这些符号使女学与穆斯林女性一样,已成为社会舆论与学术研究的关注焦点。西北地区作为回族的主要聚居区,民办女学数量较多,办学历史较长、规模大,正规化程度高,已获得国家教育部门的认可,对回族社区影响很大,是本研究的重点田野点。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理论支撑,引入“身体”与“空间”视角,观察分析穆斯林女学,探析女学中的性别问题。由于相关研究资料缺乏,使本研究在经验借鉴上面临一些困难,但同时也提供了路径创新的空间。本论文
社会转型期城市回族女性观念、行为变迁研究:建立在西安、兰州两地实证考察基础上的分析
作者: 温文芳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市回族女性   社会转型期   现代化   观念与行为  
描述: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入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强调的是观念和制度的调适,构建的是积极现代的人际互动模式。不可否认,现代化的冲击和裹挟给生活在城市中的回族女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信息,但是必须看到任何现代化的构建和前进都有诸多非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对于回族来说,这一承载着太多宗教与传统因素的民族,它的发展与进步也是在现代化的转型中进行着潜移默化的调适。笔者正是把对城市回族女性的研究放置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之下。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快,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再回到历史的传统的封闭体系
经济组织中的维吾尔族妇女:以新疆喀什地区为例
作者: 李智环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   经济组织   维吾尔  
描述: 本论文以经济组织作为基点,通过对社会经济大发展的现实环境中维吾尔妇女生活状态的描述,探讨现时期维吾尔独特文化背景下女性的社会角色扮演及群体位置。与此同时,仅就目前状况而言,对于维吾尔女性群体的研究还基本处于学术领域的空白地带,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中国的民族学、人类学以及女性研究提供一个具体详实的个案,进而为推动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论文共计七章内容: 第一章“绪论”,对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缘由及其意义加以说明,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对研究的基本过程及相关概
网络女性频道:社会性别视角的解读
作者: 梁艳红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频道   界面   文本  
描述: 在中国以1995年世妇会的召开为契机,媒介与女性的研究开始得到发展,但无论从研究总量还是研究深度而言还是相当有限,研究成果也很单薄,且未能形成体系。女性与媒介的关系在新闻传播学与女性研究领域仍属于边缘性课题。为了解性别偏见在网络中的存在情况,揭示出网络女性频道在建构传统的性别观念中所起的作用。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和立场出发,以理论和文本分析相结合为原则,从商业门户网站女性频道入手,选择了商业网站中具代表性的网站的女性频道:新浪伊人、搜狐女人和腾讯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对三者报道内容的类别及报道的方式进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妇女的影响
作者: 张亚杰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妇女   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  
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它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妇女也不例外。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之后,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实现大踏步发展。相反,因受社会大环境尤其是经济危机的影响,致使之后二十年间,美国妇女的发展都非常缓慢,妇女运动也陷入低落。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事的紧急使得传统的社会氛围发生转变,妇女的生存、生活条件才因而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美国历史上两次女权运动之间,且处于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酝酿阶段。毫不夸张地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二战前妇女发展的沉寂局
抗战时期《中国妇女》(延安1939-1941)期刊研究
作者: 井春野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妇女》   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   陕甘宁边区   妇女报刊  
描述: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艰苦卓越的全民族解放战争,其中,广大中国妇女的参与不可或缺,她们在文化宣传、救济教育、医疗救护等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通过参与抗战救亡,中国女性真正走出家庭,参与社会事业,通过寻求全民族解放来实现个人解放,这个伟大的变革与党的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其中,在抗战期间如雨后春笋般繁荣发展的进步妇女报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中国妇女》(延安)期刊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妇女》(延安)期刊是由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办,延安“中国妇女社”编辑出版的
从女研究生的求职经历看就业性别歧视:以对兰州大学女研究生的研究为例
作者: 路慧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研究生   就业   性别歧视  
描述: 访谈法,通过非概率抽样选取了兰州大学20名即将毕业的正正在找工作或者已经找到工作的2012届应届毕业女研究生进行访
《金色笔记》和《黑暗前的夏天》中的异化与疯狂
作者: 赵志玲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分析   异化  
描述: 作为二十世纪后半叶的重要作家之一,多丽丝·莱辛以她独特的眼光审视着人生、社会和人类命运。与传统的女性作家不同的是,她关注的更多的是一些严肃的主题,如种族隔离、环境污染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前景等。即使在处理多愁善感的作家们喜爱的女性主题时,她也避开常见的语气和见解,而是把它们置于一个更为宏大的背景之下,做更为现实的表现。半个世纪以来,她受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大部分文化和政治运动的影响,深入探究了许多哲学流派,如马克思主义、心理分析和苏菲主义等,并把它们应用到写作之中。 近年来莱辛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
雪域高原上的“女神”时代:当代藏族女作家汉语小说论
作者: 郑洪娜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历史   精神困境   当代藏族女作家   女性心灵  
描述: 民族女性文学一直在主流文学与男性话语霸权的夹缝中艰难前行。1990年代中后期,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藏族女作家登上文坛,力图通过小说创作,摆脱民族女性文学双重边缘的尴尬地位。以央珍、梅卓、格央、白玛娜珍、尼玛潘多等为代表的藏族女作家,开启了藏族文学的“女神”时代。民族身份与性别身份的双重视角,使她们的小说既浸润了鲜明的藏文化色彩,又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在民族传统与现代文明发生激烈碰撞的当下,她们执着于对藏民族历史的书写。“边缘性”的尴尬位置,促使她们将目光投向民族历史中的“边缘地带”。在反思民族痼疾
< 1 2 3 ... 6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