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人生歧路上的追寻
作者: 王艳红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文学价值   女性境遇   创作基调   庐隐作品  
描述: 闽籍作家庐隐是“五四”新文学拓荒时期的重要女作家,她擅长小说创作,也写诗歌、散文,而小说影响最大。作为20世纪“五四”时期一位重要的小说家,庐隐用她的创作实绩昭示了女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她与冰心、冯沅君、凌淑华、苏雪林等一同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推波助澜,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女性文学的第一道亮丽风景。庐隐是一个感情极为热烈的女人,性格直爽。不幸的是,她一生中经历的坎坷太多了。这就决定了为什么在她的作品中,总是强烈地流露出她内心的悲哀与寂寞,这种调子,几乎成了她作品的基调。而这种基调,又是用一种自然
方方小说创作论
作者: 刘慧娥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情怀   方方   知识分子   悲剧意蕴   女性形象  
描述: 方方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历程从1982年起步,迄今已三十余年。方方以她最熟悉的城市武汉作为作品主要场景,带着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和现实主义情怀,始终关注着这座城市里普通人的苦难和悲剧命运。方方的小说创作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知识分子叙事、女性叙事和历史叙事。她深刻、细致地探掘了自民国时期、文革时期至改革开放时期近百年知识分子的精神苦旅和生命历程;揭示了当代女性窘迫缺憾的生存状态和隐秘幽深的精神世界;从平民视角和人性角度完成了对城市历史和个人历史的记忆重构。她的文学创作姿态稳健执着
论叶广芩小说的文化意蕴
作者: 王小慧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叶广芩   儒道哲学   满族文化   京味  
描述: 当代作家叶广芩的作品题材丰富、涉及面广,近年来愈来愈受到评论家们的重视,她的家族系列小说以其独有的“叶赫味”占据文坛一角。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尝试对叶广芩的作品进行解读。引言部分介绍了作家的创作经历及主要作品,简单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正文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作家及作品进行了研究分析。 首先,对叶广芩的满族的民族身份追本溯源,从作品中探讨作家所受到的民族宗教、语言及风俗文化的影响。满族信仰萨满教,萨满教对女性的重视和崇尚,使叶广芩作品里的女性形象与汉族作家作品里的女性形象的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满族语言
歌剧《弄臣》中吉尔达的形象塑造及其唱段分析研究
作者: 郑晓婵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形象   吉尔达   唱段分析   演唱处理   音乐形象  
描述: 《里戈莱托》是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剧目,吉尔达是他这部剧中成功塑造的女性形象。她有着纯真而又稚嫩的感情、善良的美德、虔诚的信仰、谦恭的行为等等,她是几近完美的纯洁少女。威尔第将吉尔达这一歌剧人物形象通过音乐完整的呈现给了我们。本文就是以《里戈莱托》中女主人公吉尔达为研究对象,力求全面、细致地对这一角色形象的塑造做出分析研究,概括出吉尔达这一形象的艺术特征。全文共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歌剧《里戈莱托》的创作背景以及剧情梗概,第二部分详细阐明了吉尔达的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分析了威尔第是如何将吉尔达
沉默—反抗—融合——后殖民主义视野下汤亭亭作品的研究
作者: 席芳媛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沉默   后殖民主义理论   汤亭亭   融合  
描述: 本论文以后殖民主义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选取后殖民理论中的“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与“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及第三空间理论”的批评方法,以汤亭亭的三部小说《中国佬》、《勇士》、《孙行者
试论张欣的都市小说
作者: 刘文婷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   张欣   叙事   女性  
描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当代都市生活经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日益凸显,出现了一批致力于都市书写的作家,他们捕捉都市活力,描摹都市人的生活现状,共同推动了九十年代中国文坛都市小说的繁荣。张欣的小说以都市职业女性为切入点,反映都市欲望对人性的普遍困扰,成为都市小说的典型作品,加之创作风格雅俗共赏,浪漫中渗透着传统,轻快中蕴含着凝重,深受读者喜爱,成为当代都市文学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线。本论文以作品细读为主要研究方法,从都市题材、女性形象、叙事形式与创作风格三个方面对张欣的都市小说予以整体观照和客观阐释。第一章都市
虚幻的传奇:从“历史编纂元小说”的角度看《占有》
作者: 方莉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琳达·哈琴   《占有》   历史编纂元小说   拜厄特  
描述: A.S.拜厄特(1936—)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以及文学评论家。她于1990年出版的小说《占有》为她赢得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小说跨越了维多利亚时代与当代两个时空,从当代文学博士后罗兰偶然发现夹于古老藏书中的情书开始,引领读者跟随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艾许的足迹,逐渐走进一个神话般的虚幻世界。《占有》一出版,便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前人对《占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后现代性、历史性、女性主义特点、主题、叙事艺术、人物、神话原型等方面,迄今还鲜有人从历史编纂元小说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本文根据加拿大文学理论家
威尔第歌剧《弄臣》吉尔达形象塑造及审美特征
作者: 潘叶琴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戏剧形象   威尔第   吉尔达   音乐形象  
描述: “吉尔达”是威尔第创作成熟时期的第一部作品——《弄臣》中成功塑造的女性歌剧形象,也是闻名世界的经典歌剧形象之一。威尔第通过对其非常细腻的心理刻画,将一位单纯、娴静、美丽、善良而同时又对爱情坚贞、执著,为了爱情甘愿牺牲生命的女性形象惟妙惟肖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本文立足于吉尔达形象塑造过程中的戏剧因素和音乐因素,结合谱例,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以及“悲剧性”两个方面具体论析吉尔达艺术形象的审美特征,力图帮助演唱者从更深层次上塑造吉尔达的歌剧形象。 全文主要按照从理论-实践-理论的脉络进行分析和论述,共分为四个部
历史的重与轻:大陆土改小说的两种书写
作者: 舒畅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   权威话语   知识分子   叙述   乡村伦理   农民   女性  
描述: 在表现新中国建立前后土改运动的当代大陆小说中,60多年只有两种基本的叙事形态:一种重在揭示其重要历史意义,肯定其合理进步性;另一种则旨在消解意义,从人性角度提出质疑。土改小说可以找出一条较为清晰的变化线索:从国家主流话语对乡村伦理道德、乡村秩序的置换,到国家主流话语不复强势,人性光芒复苏。 土改小说中的农民,重在表现其阶级觉悟的形成、社会主体地位的确立,实则缺乏真正的主体性和理性。对知识分子严苛的思想改造过程,流于外在形式,忽略了他们真正的内心世界。女性形象则承担了讲述妇女解放婚恋自由等土改意
论於梨华小说中的身份意识
作者: 刘若舟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超越   探寻   身份意识   於梨华   迷失  
描述: 美籍华人女作家於梨华坚持创作五十余年,为海外华文文学史留下了诸多经典作品。她的创作用动人、诗化的笔调执著记录下一代移民的心路历程,同时细腻地展现出一代知识女性性别身份意识从蒙昧到觉醒的成长轨迹。 赴美留学之后,中西文化的剧烈碰撞唤醒了於梨华的民族身份意识。她在异乡深切地体会到“边缘人”的心态,失根的苦闷迫使她去追问“我是谁”、“何处是我归宿”,她笔下人物探寻身份认同的旅程由此展开。但是随着文化交往的进一步加深,於梨华最终超越了“身份”的束缚,站在更高的视点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双向审视,两种异质文化走向了融合。
< 1 2 3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