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简·奥斯丁小说中的年长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罗志凤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年长女性形象   艺术审美  
描述: 从英国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来看,简·奥斯丁的出现是引人瞩目的。她在创作中一直关注女性的命运,将长期处于失语状态和边缘地位的女性推到台前,把女性问题当作创作的主题。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女作家,奥斯丁通过其笔下一个个生动的婚恋故事,特别是那些个性鲜明的年轻淑女们为了摆脱被压抑的处境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诠释着自己对女性意识的独特理解。与光彩夺目的年轻女主角们相比,那些青春已逝、容颜已老的年长女性们虽然不是焦点人物,却依然是奥斯丁作品中“女儿国”世界里不可或缺的角色,她们同样是奥斯丁表达自己女性意识的媒
角色理论下的中国女性媒介角色形象研究
作者: 易伟芳   来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角色   角色理论   女性角色形象  
描述: 本文主要以角色理论作为核心理论来研究中国女性角色问题,笔者意在探索中国女性在历经西方女性主义的两次浪潮和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冲击下,媒介呈现了怎样的女性角色形象。本研究选取2013年《中国妇女》和《女士Ladies》杂志的女性报道进行研究,使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两种方法,对女性角色形象在媒介上的呈现进行了横向的总体描述和纵向的深度分析。在运用内容分析法上,本文从报道议题和女性角色形象特征两个角度对女性角色形象进行了总体描述;在文本分析上,本文运用角色理论,从三个视角展开分析:社会期待如何规范女性角色行为
华北及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女性模范的日常生活
作者: 王莹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女性模范   女性解放  
描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及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女性解放的努力,通过立法建立起一系列保障女性权益的制度。在抗击日寇的过程中,被解放出来的女性,特别是女性模范这一特殊群体发挥了巨大作用。学术界对于抗日根据地的研究多集中于政治、经济领域,对妇女解放的研究多集中于妇女参政、历次妇女运动的梳理等方面,对抗日根据地的女性生活,特别是女性模范这一群体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拟将华北及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女性模范的崛起、发展、成熟的脉络进行梳理,从其日常的生产、生活、思想动态切入,尽可能全方位地展现女性模范的生活常
发挥传媒作用 促进男女平等价值观传播:树立尊重女性的先进性别文化观念
作者: 王卫国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底线   全国妇联   中国传媒大学   女性价值   女性研究   妇女研究所   大众传媒   文化环境  
描述: "为平台,于2015年3月1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大众传媒与男女平等价值观传播"座谈会,本刊邀请4位与会专家学者及部门负责同志重点围绕近期电视、网络等媒体中涉及的男女平等
“第五届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女性文学论坛”综述
作者: 江涛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世界   性别政治   首都师范大学   女性文学研究   经典化   中国女性主义   女性写作   女性文化   世界华文文学   迟子建  
描述: 2015年6月26-27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女性文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女性文学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
跨越东西方文明的女性追求与发展:浅析《呼啸山庄》和《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李芳茗   李九雪   来源: 科学时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呼啸山庄》   女性主义  
描述: 《呼啸山庄》是一部具有研究潜力的小说,描写了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和利益冲突,是19世纪西方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反映出强烈的女权主义意识。《长恨歌》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作品中的代表,王安忆以细腻的笔触剖析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悲欢,两部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发展特征鲜明,具有代表性。人们将对跨越一个世纪的两部东西方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从英国与上海的两种时代背景、乡村与城市的两种地域环境、女性柔与刚的两种性格模式三个方面来对比分析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
《中国妇女报》中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研究:以社会性别为视角
作者: 项婷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少数民族女性   媒介形象   《中国妇女报》  
描述: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社会性别与媒介的研究日渐广泛,少数民族女性作为一群特殊的群体,她们的媒介形象成为媒体及公众关注的焦点。大众传播媒介在报道新闻动态、引导舆论走向的过程中,如何构建少数民族女性形象,是否真实反映了少数民族女性的生活全貌,成为传媒需要关注的一个维度。本文对2011年至2013年间《中国妇女报》中少数民族女性的相关报道进行了整理和抽样,并对样本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进而对这一时期《中国妇女报》所建构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进行了综合述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陈述了研究缘起和研究综述,同时对
我国新生代女性导演女性意识诉求与电影风格
作者: 杨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女性意识   新生代   电影风格   女性形象  
描述: 近几年,女性导演在电影界的表现可谓可圈可点,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女性作为创作的题材,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在一个又一个细腻的镜头下描绘出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女性的主导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并且渗透在她们电影里。本文主要探讨的对象是我国新时期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催生出来一批时尚型的青年女性导演和她们的电影风格,在本文中称之为——新生代;主要以李玉、马俪文、徐静蕾这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其作品中新时期女性意识的诉求以及电影的异同,还有在商业化的推动下
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宠儿》中女性主体性构建
作者: 邢芸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屈从压迫   《宠儿》   觉醒反抗   女性主体性构建  
描述: 普利策奖获得小说《宠儿》是黑人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托尼·莫里森所著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自1987年发表以来,该小说引起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从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后现代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解构主义等角度进行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该小说的主题意义、人物描写及整体结构。然而,以黑人女性主义为理论依据的相关研究的数量还较少,且很少研究将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与黑人女性主义联系起来。根据黑人女性主义理论,基于国内外的研究背景,本研究拟对小说《宠儿》进行较全面系统的分析,旨在解释黑人女性如何遭受奴隶
民初奉天女性的生存状态研究——以《盛京时报》刊载的女性自杀事件为例
作者: 孙颖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国初年   奉天女性   生存状态   自杀现象   《盛京时报》  
描述: 民国成立以后,近代中国社会处于更为急剧的转型时期。女性作为这个两性社会的其中一半,在不断进步开明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以1912年到1919年《盛京时报》刊载的女性自杀事件为研究对象,阐述民国初年奉天女性的生存状态问题。民国初年,奉天的女性自杀现象非常严重,在社会急剧转型和价值取向的变更中,奉天女性仍以家庭为情感港湾,她们无法摆脱思想紧张和行为上的冲突,最终在家庭矛盾和社会纠纷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走上了自杀的道路。本文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将普通女性群体的自杀现象与特殊女性群体的自杀现象都作为研究对
< 1 2 3 ... 65 66 67 ... 205 206 20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