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平安女性日记文学繁荣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史价值
作者: 韩凌燕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记文学   日本平安时代   女性文学   《蜻蛉日记》  
描述: 平安女性日记文学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中下层贵族女性,用当时带有女性身份象征的文字即平假名,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的真实记录和告白。其日记记录的特点和作者对自身情感的披露,使这些作品兼备了文学研究和史料参考的价值。平安女性日记文学的出现和发展,是在平安时代文化繁荣的大环境下展开的,与该时代女性文学的兴盛、日记到日记文学的演变及发展等有着密切联系。
女权主义背景下文学作品译者主体性解读
作者: 曹思思   钟丽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突出女性   女权主义   译者主体性   文学理论  
描述: 女权主义是西方国家过度时期的一个产物,也是西方国家社会进步的一个象征。女权的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多有差异,将英美文学作品转换成为本国语言性质的文学,离不开翻译工作者的主体性工作。因此女权主义必然就与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产生互鸣。很多文学作品在女性译者的主导下,开辟了英美女性文学走向世界的研究视角。
从《米德尔马契》看乔治·艾略特的女性婚姻观
作者: 周群强   李晶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观念   英国维多利亚   米德尔马契   中产阶级家庭   社会结构   乔治·艾略特   玛丽   苏朋   女性主题   婚姻制度  
描述: 乔治·艾略特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伟大的女作家。她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和女性主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通过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讲述了多位女性的人生和爱情故事,充分展现了她们对爱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在婚姻上的不同选择,也体现了作者自己的爱情婚姻观。本文将以此作品为例,分析小说中的爱情婚姻故事,挖掘乔治·艾略特的女性婚姻观。
《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作者: 王柔化   来源: 长江丛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愤怒的葡萄》   生态女性主义观   形象塑造   环境  
描述: 《愤怒的葡萄》这部作品是美国文学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一部经典著作,该作品中重点描写了一些自然环境并塑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主要反映了作者关于生态女性主义观的见解,表达作者希望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社会的思想观点,并表现出作者对于女性的关注。本文根据笔者对这部作品深入的阅读和剖析,简单的阐述故事内容和目前生态女性主义的内涵,然后具体的分析《愤怒的葡萄》这部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女性的生存困境
作者: 罗青青   来源: 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婚姻地位   社会地位   家庭地位   《世说新语》   女性  
描述: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展现了上层社会士人的奇言异行。历来的研究者们都把目光聚集男性形象的特点及其所表现的文化意蕴上,却很少涉及女性形象的阐释。然而正是这些零星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时期女性的生存境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仍然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和礼教的压迫,生活在困境之中。魏晋时期女性的生存困境主要体现在女性在婚姻爱情中的地位、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社会上的地位等几个方面。
女性解放的另类追求——莎菲式欲望世界解析
作者: 褚连波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独立   两性关系   莎菲式   欲望世界   女性解放  
描述: 女性解放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革命和家庭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诸多现代作家探讨的重要话题。身为女性作家的丁玲,在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有着与周围环境无法融合的另类性格与行为,其中的莎菲则最具代表性。莎菲对自由独立的自我与个性追求、对两性关系的矛盾的心理认知,无不带有那个时代的深刻烙印,同时又有着超越时代的复杂样貌。研究以莎菲为代表的女性的性格特征及其欲望世界,可以为我们进一步解读女性心理提供借鉴。
试析古代文学美女形象塑造中的男性立场
作者: 李旭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男性立场  
描述: 男性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的美女形象,在这个塑造过程中他们的立场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他们在作品中构造了大批的仙女,名妓,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类型丰富,如西王母,炎帝的女儿,成公知琼,张倩娘,霍小玉,杜丽娘,秦淮八艳等。这种塑造是男性作家自身对女性的需求,是对现实爱情比翼连枝的无法实现而转而把情思寄托在自己创造的美女身上,还是为了借助美女进而达成自身对升官发财抑或长生不老的期盼。
浅析《卖花》中伊莉莎新女性思想的升华
作者: 逄勃   来源: 参花(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尊自爱   卖花女   萧伯纳   女性思想   接触过程   新女性形象   自我认知   金斯   女权意识   语言学教授  
描述: 在《卖花》中,萧伯纳将伊莉莎塑造成了一个追求独立、平等、自尊自爱的新女性形象,并且在伊莉莎与息金斯等人的接触过程中,她在自我认知上也得到了升华,最终成为了一个新女性的形象。在萧伯纳的笔下,《卖花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作者: 陈晴晴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女性意识   奥斯汀  
描述: 《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作品以独特的女性人物塑造方式,以当时英国男权社会完全相反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对性别歧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通过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形象塑造,体现了奥斯汀在男权社会环境下追求自我、追求自由的愿望。本文主要针对《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进行分析。
《金陵十三钗》:两类女性的对决与升华
作者: 刘轩竹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籍华裔女作家   《金陵十三钗》   严歌苓  
描述: 美籍华裔女作家严歌苓是一位用中、英双语创作的作家,其作品因为对东方文化的独特阐释以及对东西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怀,因而折射出复杂的人性,透析着深度的哲思和批判意识。严歌苓所创造的众多女性人物在不同的文化、政治、观念的夹缝中辗转,呈现出令人震撼的人性光芒,展示着西方世界文艺复兴以来对"人"价值观的透视。正是带着这样的文学观与女性观,严歌苓写出了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
< 1 2 3 ... 62 63 64 ... 205 206 20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