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冷战后期英国女性主义诗歌一瞥
作者: 郑超   来源: 粤海风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罗大众   反越战运动   女权运动   生存威胁   女诗人   女性悲剧   纳特   私人生活   女性主义   民权运动  
描述: 一、背景回眸要谈女性文学,必先谈女权运动。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各种不平等现象,感到生存威胁的普罗大众掀起了一场又一场争取自身权利的运动,与东方反帝反殖的斗争遥相呼应。女权运动就是其中的一个强劲的音符。当时,西方女权运动将斗争目标集中在争取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方面,而且与当时的反越战运动、学生运动以及主要发生在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结合得十分紧密。一时游行示威,静坐请愿,闹得纷纷扬
布农族女性艺术家Ebu绘画中的性别与族群认同探究
作者: 李韵仪   来源: 国立成功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孙瑞玉   原住民女性形象   自愈仪式   性别认同   族群认同   台湾原住民当代艺术创作   布农族  
描述: 這篇論文撰述之目的,主要是想從少數族裔女性的族群認同與性別認同乃交錯並置之觀點,來討論、分析布農族與鄒族血統之女性繪畫創作者Ebu(孫瑞玉)作品中再現的台灣原住民女性之生命情境個案。還有她從自我身體書寫、原住民女性經驗書寫出發的創作核心理念與實踐,對當代台灣原住民藝術創作者群面對「母體文化傳承」與個人藝術實踐之間糾葛辯證之困境,又提供了什麼樣的再現經驗。論文第一章將從試圖描繪目前台灣原住民族裔之視覺藝術創作發展脈絡及其分佈地圖作為開始,並分析原住民女性在整個脈絡發展與當下這份地圖中所佔據的位置,以作為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强男弱”现象成因的原型批评阐释
作者: 田富军   杨学娟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置换变形   女性崇拜   中国古代文学   女强男弱   神话——原型批评  
描述: 在中国古代爱情类叙事文学中,有这样一类现象:女主人公的形象总比男主人公的形象丰满、突出、动人,而且这是普遍的,我们称之为“强男弱”现象,这与中国古代社会男权中心地位是极不相称的。运用“神话——原型
西方浪漫主义对茅盾小说中时代女性的影响
作者: 宋卫琴   来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真实   理想   浪漫主义   茅盾   时代女性  
描述: 20世纪初西方浪漫主义传到中国,中国人从自己的现实问题着眼,对西方浪漫主义进行了有选择的接受。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领域内主要表现为个性主义的追求和情感主义的泛滥两方面。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时代女性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使人将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时代女性的独立追求及其命运与中国近代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思考。浪漫主义进入中国,便加入了个人独立、女性解放和民族救亡的重奏中。孙舞阳和章秋柳是茅盾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浪漫主义在当时处境中的不同表现。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影响和意义
作者: 卫泽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和谐   影响和意义   中国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学术界的传播已有专文梳理,但其对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影响与意义则未见全面系统的总结,本文以此为写作缘起。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中对我国影响最巨大、最明显,引起的争议也最多的当数法国派西苏的身体写作理论,本文以此为论述重点,将宏观视野与纵深剖析结合起来。中国九十年代女性身体写作以其激进姿态,如预期般地引起了学术界热烈的争鸣,此间潮涌于各大学术刊物的论文纷纭杂呈,或褒或贬,但尚未有评述世纪末这场重要的学术大争鸣的文章,本文试荷此任,初做盘点。学术综述与争鸣评述相结合,在综合的基础上,阐发自己的创见,构成本文的特色。对中国女性文学与文论,多有评论所以然者,少有建构所应然者。本文将回顾与前瞻相结合,倡言中国女性文学多“拿来”英美女权意识,与时俱进,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旗帜设计略遣愚衷,并筹划中国女性写作更好地受惠于法国派的新方案,还论证了“双性和谐”诗学新概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女性诗学大厦添砖加瓦,最后预测了女性主义文学与文论的终极不二归宿——“双性和谐”。 本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影响。第二部分论述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当代女性写...
从诺克林到波洛克-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作者: 李建群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度   艺术史   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義是後現代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女性主義介入藝術史開始於70年代。1971年,諾克林在《藝術新聞》上發表的文章《爲什麽沒有偉大的藝術家?》揭開了女性主義藝術史的序幕。她從根本上質疑了傳統藝
对男权中心文化的深刻解构——从徐坤《狗日的足球》谈当代女性写作
作者: 李大敏   来源: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中心   话语权利   女性写作   性别意识  
描述: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女性文学写作 ,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逐渐成为一种群体现象。其主要根源在于新时期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女性在男权中心文化的不懈斗争中获得了一份能够“自我言说”的表达权利 ,女性一方面用性别话语对男性社会和传统文化作深刻的透视和考问 ,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感受对女性生存状态做真实的关照与书写
张爱玲、王安忆与中国现当代女性小说
作者: 傅建安   来源: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追求   超越   王安忆   探索  
描述: 张爱玲的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轨迹上起着重要作用,她在都市小说的主题表现、小说的创作目的、小说的表现方式上对中国当代女性都市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王安忆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女作家们继承着张爱玲以来的文学追求,不断进行着探索与超越,拓展着都市文学与女性文学的新天地。
高压下的病变与疯狂——张爱玲女性形象塑造心理分析
作者: 黄萍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病态发泄   心理折射   女性形象   悲剧心理  
描述: 20世纪40年代成长起来的女作家张爱玲,关注着同时代女性的命运和生活,她塑造的社会巨变后期处于双重高压下的女性群像,是时代的牺牲者,是悲剧的主要角色和承受者,也是悲剧的编剧和导演,顽固的传统思想文化和新时代精神感召下的解放意识所形成的双重高压,不同程度地扭曲了一群敏感人物的人性,出现了外化的或潜在的病变与疯狂。这虽说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病变心理,但从不同的侧面,也透露了张爱玲的人物形象塑造心理。
“白洋淀”里花更美:孙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例谈
作者: 涂登宏   来源: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犁   阴柔之美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孙犁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中国女性真善美的化身,她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心灵美和个性美,成为那伟大时代里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女性的精神品质的典型代表,其多姿多彩、血肉丰满的艺术群像,是形成作者"诗体小说"阴柔之美的重要因素。
< 1 2 3 ... 54 55 56 ... 91 92 9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