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三部曲小说文体叙事模式及时代女性形象与革命话题:《蚀》的作家接受分析
作者: 全苏雨   来源: 纪念茅盾诞辰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历史地看,在中国文学,特别是小说创作领域里,将小说创作的视野直接引申到时代社会和政治革命领域的,并不是茅盾首创。这一点上,我们至少可以谈到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在作品中,作家直接借用作品中人物的对话或辩驳议论给读者画出自身的社会政治变革的蓝图。之后,许多政治小说、社会谴责小说对社会变革话题发出各自的议论。当时,人们似乎要急于宣泄心中的理
毕竟有声胜无声
作者: 戴小华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参与   专题讲座   意识形态   妇女问题   封建社会   妇女运动   社会参与   华裔妇女   遗产分配   家庭暴力  
描述: 八月廿七日我在吡叻华裔妇女联谊会主办的妇女节专题讲座中,谈及妇女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 发问时间,有位妇女疾步走到台前沮丧的说:“为什么丈夫或妻子没留下遗嘱时,法律上给予对方的遗产分配不能一视同仁?” 该妇女会主席罗玉珠女士也大声疾呼道:“为什么我们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却连在他们护照上签名的权利都没有?”
挣不破的天罗地网:试论安娜和爱玛的爱情悲剧
作者: 李小玲   来源: 宜春师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玛   爱情悲剧   安娜  
描述: 本文对外国文学中两个著名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具体、详尽的分析与比较.
论莎菲们最富魔力的审美特质
作者: 彭漱芬   来源: 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莎菲们:女性世界的一个特异的符号当我们谈到中国女性文学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谈到丁玲。因为,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位女作家在观照世界的时候,始终关注着妇女的命运,关心她们的苦难与不幸、希望与理想、自我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上的追求,并将此作为自己创作的一条主线,总是不断地
美泰建筑工人的性别分析
作者: 王金玲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业   泰国   职业培训   建筑工地   性别隔离   性别分析   建筑工人   职业隔离   工业化进程   非传统  
描述: 由于全球经济发展导致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贫困带来的家庭对于妇女工资需求的强化及妇女运动的冲击,无论在工业化进程中国家还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国家,妇女的就业率都有了提高,尤其在妇女非传统就业的行业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业中的性别隔离的消除。以工业化国家的美国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泰国为例,在典型的女性非传统就业行业──建筑业中,女性仍集中在低工资、低技术领域,女性的技术培训不被重视。事实表明,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不同和劳动力组织化的不同是导致职业性别隔离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男女平等的实现。
走近宁静
作者: 范丽庆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辫子的诱惑》   演角色   美的化身   北京话   三十年代   刘晓庆   反叛精神   女性形象   女孩   中国女性  
描述: 宁静的走红,似乎是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起先,刘晓庆与姜文是形影不离的朋友。当姜文在刘晓庆的一再鼓动下当起导演并在百名女星中终于挑选了一位孩作女主角后,人们传出姜文对这位才华出众的女孩颇有好感
参考资料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女性主义   参考资料   法国大革命   妇女参政   女权运动   平等权利   妇女运动   思想源流   妇女组织   顿克  
描述: 女权运动其思想源流受理性主义哲学家洛克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旨在争取妇女参政、选举和投票的权利。法国大革命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学说,也直接刺激了女权运动之兴起。其中有名的代表人物之一玛丽·渥斯顿克拉夫特在她的重要著作《为女权辩护》中即反对卢梭认为女人没
张爱玲:压抑处境与歇斯底里话语的文本
作者: 林幸谦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   歇斯底里   菲勒斯   父权体制   诉求模式   《倾城之恋》   《金锁记》   女性形象  
描述: 一 焦虑与歇斯底里话语,一种消极模式的反指涉 在自成一格的阴性书写中,张爱玲大量书写了女性在现实世界的历史处境,诉说的虽是充满压抑和歇斯底里的语言,却避免了被虚构的女性神话所粉饰掉那个时代的真相,表达了女性真实的身份和地位——以不堪的历史去诉说女性不堪的命运。这种反传统男性本位的角度,自然逃不过被边缘化的命运;更何况她采取了一种女性独特的观照方式切入她的小说世界。她那以女性主体的叙述方式,以及书写女性边缘意识的诉求模式,在此成为一种消极倾向的反指涉。这是由于张爱玲的小说遵循了反批判与反载道的边缘论述,因而
性别—中国—性别叙事
作者: 艾晓明   来源: 书屋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性小说   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性别   计划生育   妇女研究  
描述: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说到妇女,人们想到的可能是“马列主义老太太”,居委会的婆婆妈妈,或者什么计划生育之类。奋斗型的职业妇女首先会忘掉自己的性别,这样可能是更容易适应的心理状态。但近年来,尤其是今年,情况有所不同,不光是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大约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套女作家作品的系统丛书,其他由男性作家或批评家主编的诸如“锋头正健才女丛书”、《中国女性小说精选》亦分别面世。与此同时,“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名词开始被较多的提及了,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
玛利亚的传统价值和夏娃的独立意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国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玛利亚   独立意识   女主人公   美国妇女   妇女作家   传统价值   文学评论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玛利亚的传统价值和夏娃的独立意识——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妇女作家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金莉1855年,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Hawthorne)曾致书出版商,忿忿不平地抱怨道:“美国如今已经完全沉迷于一伙该死的拙劣文学妇女。如果人们沉醉于她们这...
< 1 2 3 ... 53 54 55 ... 62 63 6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