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老年妇女社会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上海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作者: 韦璞   来源: 市场与人口分析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年妇女   影响因素   社会参与  
描述: 利用调查数据对上海市老年妇女的社会参与现状进行分析。老年妇女倾向于更多参与体育锻炼、娱乐活动等社会活动形式,而较少参与志愿组织、老年协会和妇女组织等社会活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肯定了年龄、城乡、经济状况、婚姻状况、自理能力以及是否知晓参与项目和是否知晓服务项目7个变量对老年妇女的社会参与具有显著影响。老年妇女是否知晓参与项目对社会参与的影响强度最大,知晓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妇女的社会参与状况。
城市社区老年妇女社会参与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
作者: 陈静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和发展权   生活方式   社会参与   生活质量   和谐社会   城市老年妇女  
描述: 通过对河北省保定市的老年妇女进行抽样调查,选取年龄、身体状况、政治面貌、经济收入、性格的影响及中年时期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等变量分析其对老年妇女参与经济活动、娱乐休闲活动、志愿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活动、人际交往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发现目前老年妇女最喜爱的社会活动是娱乐休闲类活动,例如唱歌跳舞和体育健身等对身体和心理压力较小、花费较低的活动.建议以社区为单位关心老年妇女的生活,为老年妇女组织适宜的活动;弘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通过媒体加强社会对老年妇女价值的全面认识.
加大女性领导人才的开发力度
作者: 童维维   来源: 学习月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发展   领导人才   社会性别   受动者   人才开发   妇女参政   社会参与   民主参与   妇女组织   女性  
描述: 随着妇女参政逐渐为现代人接受,妇女在政治舞台上的出色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称赞,女性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受动者。在社会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上,我国妇女正由法律参与向事实参与发展、由民主参与向高层次的权利参与发展。女领导人才的开发,就是要通
毕竟有声胜无声
作者: 戴小华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参与   专题讲座   意识形态   妇女问题   封建社会   妇女运动   社会参与   华裔妇女   遗产分配   家庭暴力  
描述: 八月廿七日我在吡叻华裔妇女联谊会主办的妇女节专题讲座中,谈及妇女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 发问时间,有位妇女疾步走到台前沮丧的说:“为什么丈夫或妻子没留下遗嘱时,法律上给予对方的遗产分配不能一视同仁?” 该妇女会主席罗玉珠女士也大声疾呼道:“为什么我们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却连在他们护照上签名的权利都没有?”
论“天然尺度”的科学含义
作者: 张桂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解放   科学含义   妇女解放   天然   普遍解   中国妇女   男子   社会参与   妇女社会地位   女性  
描述: 恩格斯从妇女解放与人类解放的辩证关系出发,把妇女解放的程度视为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从而揭示了妇女解放的社会价值。加强对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观点精深含义的研究和宣传,无论就端正全社会对妇女问题的认识,还是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亚洲女性会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间性   女性教育   横滨   亚洲妇女   中国妇女   全体大会   社会参与   女性学   亚洲太平洋   亚洲各国  
描述: 亚洲女性会议是一个民间性质跨国度的会议,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赞助。第一次会议是1985年4月在菲律滨的棉兰老岛召开的。会上讨论了有关14个亚洲和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妇女状况。同年7月,又在肯尼亚的内罗毕继续开展讨论。大家感兴趣的是,亚洲各国虽有着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背景,而妇女却有着共同的经历和愿望。 自1985年以来,亚洲妇女增强了相互间的联系,开展了各方面的活动。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有些国家的妇女地位与现状在不同程度地恶化,这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今年4月,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二次亚洲女性会议。这次会议分
妇女、培力与公民社会:以新移民女性中文班志工为例
作者: 吴怡佩   来源: 世新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运动组织   志工   公民社会   妇女   新移民女性中文班   妇女运动   培力   社会参与   新移民  
描述: 本文以南洋台灣姊姊會「新移民女性中文班」的志工為對象,進行個案研究,與既有的公民社會理論或論述對話,探討何為公民社會?以及公民社會與性別、族群的關係。歷經女性主義和後現代論者的批評與反省,我們都同意「公民」並非單一而是複數,然而,極端的強調公民間的個別差異,卻又瓦解了性別、族群、階級等具有社會學意義的分類。簡而言之,公民社會應該是由許多不同身份的群體所組成,而非五花八門原子化個人的集合。因此,本文將分析焦點放在組織或團體的尺度,區分出「志工企業家」及「小就是美」兩種組織的形式。前者注重效率,強調人力資源管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