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童及其作品文化透视
-
作者:
黄萍
潘红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底蕴
苏童
透视
作品
-
描述:
苏童作为先锋派作家的代表之一,其创作有其独特的魅力。他善于以旧说新,善于描写女性形象,积极实 践着先锋的创作理念。自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后,苏童的书籍更加畅销,其读者群也不断增加。本文通过 透视苏童及其作品,感受并剖析其中的文化底蕴。
-
论孙犁早期小说的审美选择
-
作者:
郭亚明
来源: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犁
独特意蕴
审美情感
早期小说
-
描述:
作家总是把自己的审美情感注入审美对象 ,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孙犁早期小说创作中的众多女性形象表现了作家对“美的极致”的审美理想的追求。同时孙犁也很善于从日常生活现象中透视和捕捉新生活的美质。用炽热的感情去追求、讴歌美 ,构成了孙犁审美观的独特意蕴。
-
性别的文本和文本的性别——对三位女性作家作品的解读
-
作者:
黄薇
来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女性文学
性别视点
-
描述:
作者的性别不一定等同于作者写作时所采取的性别视点 ,而所谓女性视点则应该取决于是否强调了女性的自我与主体性 ,女性形象是否被放在“主体和看的位置”上 ,她是否是欲望和行动的主体。强调主体性 ,就是强调女性的能动性 ,女性的情感、意志、能力、创造性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
《心》中的“先生”夫人形象之我见
-
作者:
全晓云
来源:
青年思想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自我
纯洁无暇
孤独地狱
私欲
-
描述:
《心》是夏目漱石的后期代表作之一,对其中的先生夫人形象,评论家有褒有贬,各执一词。本文从分析先生夫人的形象入手,从近代自我、作者自身、创作主题和风格三个角度试探讨纯洁无暇的理想女性形象的成因。
-
展示人格魅力的叛逆女性——简·爱与苔丝形象的比较
-
作者:
叶松青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苔丝
叛逆女性
简·爱
-
描述:
简·爱与苔丝分别是《简·爱》与《德伯家的苔丝》的主人公。虽然二者都是文学史上的叛逆女性形象,但却有不同:她们各自的社会地位、气质、个性不同;她们的反抗方式、力度不同;她们的结局不同;她们的生存、个性发展的背景不同;作者思想对她们的渗透不同。论文试图从这些方面探讨这两个艺术典型的不同魅力。
-
幻灭与新生——茅盾早期“时代女性”创作心态阐释
-
作者:
周宁
翟德耀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心态
茅盾
时代女性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系列中,茅盾早期创作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不仅是"大革命"失败后作家"幻灭"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且蕴涵了男性作家丰富的文化心理,同时也是作家政治理念的一种寄寓。
-
《红楼梦》与现代文学的成长
-
作者:
凌绪海
袁高远
来源: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学
个性解放
反叛精神
范式
-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与(红楼梦》有着深刻的渊源,它的成长、成熟除了受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外,还不能忽视《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本文认为《红楼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形象的塑造、追求自由的个性解放精神等方面有着原型和范式的作用,是中国现代文学能走向辉煌的原因之一。
-
文学视野中职业女性的“性”生存状态
-
作者:
田小枫
来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性生存状态
文学研究
-
描述:
职业女性是后现代社会语境中发展成熟起来的新的女性形象 ,然而她们的“职业”新身份并未改变女性历史上一脉承继的“性”处境。当代中国女性主义创作敏锐地观照出职业女性奴役和屈辱的“性”生存状态及成因 ,在历史的新层面上进一步揭示出“镜城突围”的艰难及职业女性无所归依的迷惘
-
试析曹禺戏剧中知识女性悲剧的历史原因及性格局限
-
作者:
马跃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原因
曹禺
知识女性
-
描述:
曹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女性形象 ,她们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 ,以不同方式反抗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本文围绕曹禺剧作中知识女性的悲剧命运 ,探讨悲剧的外在和内在的成因及性格局限
-
劳伦斯对性符号的超越
-
作者:
王锡明
来源: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符号
超越
人格的完整性
-
描述:
劳伦斯一生都在努力探索男女之间怎样才能达到完满的婚姻关系,即男女双方肉体的和精神的完满结合,体现出他在性爱问题上的美学原则。因此,其作品对性行为的直接描写,也便是对性符号的超越。本文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劳伦斯的审美理想是要追求女性形象的完整的人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