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审美情感】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我国古代叙事诗中女性形象演变分析
-
作者:
杜兵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情感
古代叙事诗
形象演变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形象丰富多样是我国古代叙事诗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对诗中的女性形象的情感态度大致可分为四类:倾注同情、予以褒扬、痛加贬斥、客观描述。女性形象随着古代叙事诗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继承基础上的变化,这正是古代叙事诗叙事艺术不断进步的重要体现。
-
论孙犁早期小说的审美选择
-
作者:
郭亚明
来源: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犁
独特意蕴
审美情感
早期小说
-
描述:
作家总是把自己的审美情感注入审美对象 ,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孙犁早期小说创作中的众多女性形象表现了作家对“美的极致”的审美理想的追求。同时孙犁也很善于从日常生活现象中透视和捕捉新生活的美质。用炽热的感情去追求、讴歌美 ,构成了孙犁审美观的独特意蕴。
-
困境与突围:论王海鸰笔下的中国当代知识女性
-
作者:
祝莺莺
来源: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情感
文学创作
王海鸰
知识女性
婚姻问题
-
描述:
在传统社会中,作为男性的附属物,女性以温柔顺从为美德,形成了无知、无欲、无能的角色定位。女性的智慧和胆识局限于家务和亲邻关系之中。到了现代,妇女解放运动开始打破性别不平等的局面,女性自发思索和力求确定作为“人”的自我价值和地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更开阔的眼界的知识女性更提出了参与社会事务、努力实现自我的要求。 众所周知,女性的历史就是一部陷入家庭的历史。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抑与歧视也主要是通过家庭这个亚国家机器实现的。正是由于女性与家庭这种特殊关系,使得女性作家更多的关注家庭生活。 王海鸰的文学创作,不断
-
矛盾与困惑:对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女性小说家审美心理的研究
-
作者:
张欢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
审美感知
审美风格
审美情感
女性心理
审美形式
-
描述:
在审美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的今天,20世纪90年代后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所呈现的多样化发展,为当代中国文坛这个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增添了不少光彩.该文试图跳出以往女性文学研究的模式,特别是想区别于当下时兴的一般性文化批评,而选择了女性作家的审美心理作为研究对象,就
-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吉普赛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张丽超
郑平坪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茨冈
热爱生活
文学作品
人等
生存状态
审美情感
现实生活
审美想象
弗拉明
审美价值
-
描述:
吉普赛女性形象一直都是作为西方文学创作中自由浪漫的象征而存在的文学形象,这与其现实生活的真实生存状态有着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有着创作主体主观意识、审美情感以及审美想象等多层面的元素存在。吉普赛人,在其他国家有着不同的称呼,例如茨冈人、弗拉明戈人、罗里人等
-
孤独贞静 不怒不慑:浅析闺怨诗中的等待意蕴
-
作者:
肖淑芳
来源:
阅读与鉴赏(中旬)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望江南
孤独
等待
诗歌
温庭筠
闺怨诗
审美情感
唐宋词
女性形象
艺术魅力
-
描述:
闺怨诗,即是抒写闺阁中人愁怨之情的诗歌。千百年来,它以幽思惆怅、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在这些繁杂菁芜的诗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但最为动人的还是那些伫倚危楼、望断秋水的女性形象。最典型的要数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频洲。
-
水一般美的女性生命特质:沈从文小说中水与几位年轻女性的关系
-
作者:
邢建勇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城》
特质
沈从文小说
湘西小说
生命之美
艺术价值
审美情感
生命形态
女性形象
年轻女性
-
描述:
水一般美的女性生命特质——沈从文小说中水与几位年轻女性的关系邢建勇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苗族作家,沈从文小说几十年来之所以“存在”,并在不断地升温升热,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发现了许多只有从沈从文小说中才能发现的美,特别是生命之美。这正如米兰·昆德...
-
简论白杨的美学修养
-
作者:
刘汉铭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创造力
追求美
审美情感
艺术家
美学修养
艺术创作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审美理想
日常生活
-
描述:
从艺60年以来,白杨在影剧艺术创作领域里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尽管时间流逝,岁月变换,但是,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仍然在观众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仍然充满着感人的魅力,仍然散发着艺术的光彩。白杨不衰的表演功力,是和她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分不开的。审美理想:信仰与创造的旗帜高尚的审美理想,是艺术家追求美的出发点,是艺术家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杨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在党的培养下,她把影剧艺术当作反映社会的一面
-
从两个“赫本”说起
-
作者:
嘉年华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瑟琳
女性视角
好莱坞电影
女性世界
审美情感
男人和女人
西方女权主义
奥斯卡
活化石
女性形象
-
描述:
2003年6月29日,被誉为美国银幕第一夫人的凯瑟琳·赫本在自己的家乡康涅狄格家中逝世,享年96岁。凯瑟琳·赫本生前堪称好莱坞电影的“活化石”,在60年的演艺生涯里共出演了50多部电影,凭《惊才绝艳》(1933)《猜猜谁来吃晚餐》(1967)《冬狮》(1968)《金色池塘》(1982)四获奥斯卡影后桂冠,并12次获奥斯卡提名,成绩骄人功名卓著。好莱坞电影史上还有一个赫本,即奥黛丽·赫本,同样也是技压群芳星光四射,凭借其在《罗马假日》,《窈窕淑女》等片中的杰出表演,更是家喻户晓蜚声影坛。但两个“赫本”又有诸
-
“神秘空间”的上下求索:韩健敏《神秘的空间》读后
-
作者:
吴野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眼光
女性作家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审美情感
女性诗歌创作
女性写作
女性审美
女性文学
美学原则
-
描述:
几千年来,女性——这个被西蒙·波娃悲哀地称之为“第二性”的人类的一部分。一直生活在父系家长制和男性文化的阴影之中。她们被排斥于社会历史的洪波大曲之外被幽闭于闺阁、家庭这个狭小天地之中。她们中的睿智勇决者也曾经过艰辛挣扎,攥起那支被“男性紧握不放”的笔,抒愤懑,诉衷情,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给后人留下了不算太多但已足可见出女性的美的创造力的文学作品。但是,攥起这支能倾诉心曲、抒泄感愤的笔之后,女性文学的创造者们才发现,人类寻求美、创造美的历史,人类既有的美学原则与美的规范,早已深深地打上了男性文化的烙印,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