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浅议我馆女性研究资料书库的建立
-
作者:
钟红英
来源: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上旬)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图书馆
女性
-
描述:
文章以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图书馆为例,论述建立女性研究书库的意义、影响和作用,提出了特色资源数字化的必要性。
-
浅议我馆女性研究资料书库的建立
-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学交流·理论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图书馆
女性
-
描述:
文章以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图书馆为例,论述建立女性研究书库的意义、影响和作用,提出了特色资源数字化的必要性。
-
妇女运动与台湾地区民法亲属编的现代转型
-
作者:
于维君
来源:
政法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新知基金会
妇女运动
亲属法
-
描述:
台湾地区在80年代中期的逐渐开放,使妇女运动有了生存的机会。而台湾妇女运动所完成最主要的历史性任务就是推动台湾地区民法亲属编的修订。
-
近代中英女权主义运动之比较
-
作者:
吴攸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
中英比较研究
-
描述:
女权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大规模社会运动,在不同文化与传统背景之下,女权主义运动拥有其独特性。英国女权运动由女性主导,男性起到协助与推动作用,她们所采取的运动形式是在宪法的框架内、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女性权益;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是由男性发起与领导的,他们大量借鉴了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女权主义先驱的理论,与反殖民主义、反侵略主义的斗争相互交融,因此特别具有战斗性。纵观中、英两国女权主义运动历史,英国耗费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时间,而中国则只用了半个多世纪。究其原因,这固然有不同时代背景的因素,然而,在一个拥
-
社会建设视野下的妇女社会工作
-
作者:
蒋美华
来源:
理论探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社会工作
社会建设
发展思路
内涵
实践
-
描述:
为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是妇女社会工作的宗旨。在社会建设视野下,妇女社会工作在工作理念、方法等方面要进一步体现社会建设的现实要求。当前妇女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现为妇女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日趋多样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水平大大提高等;但也明显存在专业社会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介入不够,本土化有效运作模式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从妇联组织、高等院校、民间妇女组织以及现行的社会政策法规运行环境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妇女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水准,以更好地服务于妇女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
论《战争与和平》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高媛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战争与和平》
俄罗斯作家
女性思想
托尔斯泰
艺术创作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主要有娜塔莎、海伦、玛丽亚、索尼亚等。这些女性形象在一部作品中互相参照、互相映衬,共同展现了托尔斯泰对女性的审美理想。对女性的不同态度折射出了托尔斯泰的女性思想、女性观。内在美与外在美、智慧、生活方式、宗教感、婚恋观等方面的特点构成区分她们人格高下的标准。这五个方面对应着本文的五个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重点论述《战争与和平》表现出来的托尔斯泰对女性美的观点,托尔斯泰推崇的女性美是一种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合一,对于外在美与内在美分
-
《中国妇女》杂志封面图像研究
-
作者:
苗宇芳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妇女》
封面图像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妇女》杂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本全国性的女性刊物。从1939年创刊至今的七十年间,《中国妇女》杂志记录了中国女性的发展历程和构建图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地位。将杂志近七十年的封面图像排列起来,可以说是一副生动展现中国妇女历史变化和社会变迁的画卷。为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主流媒体中所反映的理想女性角色类型;这些理想的女性角色在形象、职业、品质、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以及这一变迁过程背后的动力和因素,笔者翻阅了1949年—2008年间上百期的《中国妇女》杂志,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对杂志封面图
-
女性缘何更多成为画家的描绘对象
-
作者:
董婉莹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题材
绘画
美
女性
-
描述:
女性形象一直以来都是绘画作品中永恒的题材。几乎任何一位绘画大师都或多或少的创作过关于女性的绘画作品。女性吸引着画家对她们投以更多的关注目光,并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创作灵感。画家们用画笔描绘着她们的温柔、美丽、款款深情……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是什么促使画家们更愿意关注女性,又是什么使得女性更多的成为绘画语言的载体呢?本文根据这个问题来找寻缘由。 首先,女性是绘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描绘对象。例如:中国古典画作《洛神赋图》、《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以及西方的绘画作品《泉
-
诗意氛围下的女性书写:论凌叔华的小说创作
-
作者:
张玉红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艺术风格
凌叔华
-
描述:
凌叔华以描绘“高门巨族”的独特女性视角、温婉细腻的创作风格奠定了她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地位。在女性刚刚浮出历史地表的时代,出身名门的她,用敏锐的眼光洞察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变化,同时也用委婉的笔触描写了那个时代的“高门巨族的精魂”。纵观她的所有作品,女性世界是她关注的中心。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时期表现出来的:或固守传统,或徘徊犹豫,或自我觉醒。凌叔华用温和的女性批判来关注这个时代女性的成长和命运,用独特的审美眼光来反思女性的生存困境。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她非常善于把富有古典主义
-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分析
-
作者:
朱国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局外人
双性同体
抵抗的读者
战争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她继承了第一浪潮女权主义要求政治平等权利的诉求,特别是受教育权和就业权的诉求。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英国19世纪前半叶,英国妇女接受的是限制女性自由发展的“消极教育”,这是一种以培养“女性的魅力”为目标,是教导女性以结婚为职业的教育。她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妇女需要就业权,经济保障是女性取得独立地位的坚实物质基础。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她把战争的根源归结于父权制的价值观。伍尔夫尖锐地指出父权制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