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四川大学 】搜索到相关结果 81 条
所罗门之歌
作者:
蒲立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飞行神话
双重写作策略
黑人女性
《所罗门之歌》
莫里森
描述:
本论文是对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的女性主义解读,本文将围绕《所罗门之歌》所体现的作家的黑人种族意识和女性意识进行论述。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在引言部分,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所罗门之歌》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寻求解决的途径,由此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和理论依据,结合黑人女性主义理论探讨《所罗门之歌》中所表现的莫里森的种族意识和女性意识。
第一章探讨莫里森对小说中黑人男性形象的态度。笔者将小说中的黑人男性分为三种类型进行
凉山毕摩教和彝族女性——宗教对性别角色的塑造
作者:
徐睿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毕摩教
彝族女性
性别角色社会化
描述:
为什么要谈毕摩教的社会化问题?其一是它的影响力。在凉山彝族地区,宗教——毕摩教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虽然与基督教、佛教等宗教相比,毕摩教没有固定的宗教场所,没有特定的入教仪式,但是凉山彝族没有人是完全不信毕摩教的。其二,毕摩教的社会化和多数宗教社会化有别。在传统的凉山彝族社会中,神职人员——毕摩是唯一承继民族文化,包括宗教文化的阶层,普通人则以学习了解群体禁忌规范为主要的社会化内容,因此有必要讨论核心的毕摩教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特别强调毕摩教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呢?凉山彝族女
中国史前雕塑人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
熊永强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雕塑人像
考古学文化
造型艺术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描述:
本文将中国史前雕塑人像分为燕山南北、黄河上游、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等四个区和创立期、发展期及融合期三个阶段进行讨论。
在整个北方燕山南北,雕塑人像共同的地方在于对女性、孕妇的独立形象的塑造。黄河上游地区的雕塑人像主要是以人头作为彩陶器口的一部分而出现。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雕塑人像集中在渭水流域,人像雕塑也以女性形象居多,长江流域不见裸体人像或明显的妇女形象。这些当是区域文化在信仰方面存在差异的反映。
距今8000—7000年前属于初创期,集中在北方和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发现
女性主义理论与当下第三世界妇女视像话语
作者:
李雯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全球化
后殖民主义
视像
女性主义
描述:
从比较文学的宏观视野出发,本文试图探讨当下第三世界电影里女性话语的策略、建构方式、实践和存在价值。结合对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其他思潮的介绍和梳理,在论述它们在第三世界的理论建构现状的同时,本文将其与当下第三世界电影文本加以整合,借用互文性的理论和方法论证它们的内在关联。
本文将从历时与共时的脉络来梳理女性文化的发展样态。一方面,女性曾经、乃至仍然被传统压抑到历史的角落里,处处遭遇潜在的、无意识的男权思想的制约,各种先在的观念加深了男权对性别的社会性的建构。而在迷失了文化身份的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妇女形象
作者:
任文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克纳
妇女形象
《喧哗与骚动》
描述: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泰斗,他的《喧哗与骚动》被广泛视为英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力作之一。自1929年作品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界的普遍瞩目,但因这部小说本身的结构及文体等方面的原因,许多评论界都把目光投向对作品主题的探讨,表现手法的探索,以及主要男性形象的分析,从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对其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和评价。本文力图在这一特定方面做一定的尝试。|The Sound and the Fury by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is w
黑人男性的转变:艾丽斯·沃克三部主要作品中的黑人男性人物研究
作者:
张娇娇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完整生存
转变
艾丽斯·沃克
黑人男性
描述: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最杰出的非裔女作家之一,1983年她的代表作《紫色》使她成为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女性作家。本篇论文选取了沃克的三部长篇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紫色》和《父亲的微笑之光》。这三部小说主要关注了黑人家庭内部问题,包括黑人男女之间的关系,父女、父子关系,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关系等,揭露了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压迫与歧视,以及这种压迫产生的社会根源,并为黑人男女两性和谐相处指出了道路,即通过黑人男性的转变使黑人男女两性获得完整生存。除了发表大量优秀作品,沃克对文学的另一个重要贡
从《托诺—邦盖》看威尔斯关于个人与社会人的二元构建
作者:
刘李平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衰败
他者
个人
科学
社会人
描述: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是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早期大量激动人心的科幻小说铸就了他的名望。与其他作家相比,他对二十世纪社会和思想的影响更为深远。他同时也写了不少社会问题小说,到如今仍拥有不少读者,写于1909年的《托诺—邦盖》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声名来自于它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鲜明有力地描述。在这本小说里,作者用犀利的笔触描写了那个时代的景象。威尔斯一方面是一个独立,自强的人,坚守自己的写作方式从而实现自我;另一方面,他又热心社会和政治改革,企图寻找一条救国之道。在他的生活和小说中,威尔斯极力体现了他个人目标与社会理
托妮·莫里森笔下黑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作者:
蒙华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历史责任感
弱势群体
黑人民俗文化传统
女性主义
描述:
《所罗门之歌》是托妮·莫里森的经典之作,近年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一些学者重点分析其主人翁奶人,在莫里森七部小说中唯一一位男性主人翁。他们把这部小说看成成长小说题材或者他们把奶人的寻根过程类比为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回归。另一些学者更关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尤其是在奶人寻根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其姑妈彼拉特。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旨在分析小说中被学术界鲜有关注的弱势群体,如儿童,穷人和妇女,特别是在女性主义的视角下对奶人的成长影响重大的除了彼拉特以外的其他妇女形象。另外,笔者也试图分析弱势群体如何在黑
声光之魅
作者:
黄倩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整体
历史
人物
特色
电影剧本
描述:
张爱玲文学创作的范围,遍及小说、散文和戏剧三大文体。但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却大多只将眼光集中在她的小说和散文上——他们仅仅致力于对这两种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张爱玲的戏剧创作,尤其是电影剧本创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得不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将从创作历史、剧本特色、人物形象三个主要方面对张爱玲的电影剧本做整体性地考察。通过考察,本文希望证明:张爱玲的电影剧本创作在她的整体创作构架中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它和张爱玲的小说散文创作彼此影响,互相渗透,共同构成了张爱玲完整的艺术世界。
本文的
道教与基督教女性问题及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
张芮菱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Ethics
Taoism
Christianity
Feminine
描述:
本文从我国传统宗教道教与西方基督教之间的比较入手,研究宗教女性问题及伦理思想。首先,对道教女性伦理的挖掘和分析是对道教女性问题研究的全面整理和总结,有助于道教女性问题研究的系统深入进行。其次,宗教女性研究是女性研究和宗教研究交叉所产生的一个边缘课题,是宗教伦理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的结果,也必然会成为宗教与性别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做这样的尝试不仅有助于带动宗教的性别伦理研究,也有助于深化宗教伦理学的理论,而且对于探讨传统道教在现代社会中的自我调适和发展,也有积极意义。第三,在宗教对话的视野中探讨
<
1
2
3
4
5
6
...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