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东京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89 条
-
政治话语与旅游经济构建的民族文化符号:传播学视域下的“阿诗玛”与“刘三姐”
-
作者:
余俊梅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三姐
旅游经济
影视传播
阿诗玛
少数民族文化
-
描述:
在云南,“阿诗玛”最初是一个民间故事,现在已经成为云南民族文化最响亮的品牌之一;在广西,“刘三姐”三个字所代表的也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广西民族文化的典型意象.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看,阿诗玛文化现象与刘三姐文化现象有很多相似性和规律性可探,该论文以涉及阿诗玛和刘三姐的文学和影视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三个问题:一、“阿诗玛”和“刘三姐”两个符号的意义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他们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流变,媒体传播如何实现把两个民间传说人物塑造成为商业品牌,更进一步成为广西和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代表.二、分析电影《
-
复调式的创作:剧作家曹禺与其笔下的人物"陈白露"
-
作者:
张翠翠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语境
人物
创作个性
复调
曹禺
-
描述: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是曹禺先生创作的<日出>中的"陈白露"的台词.从纯真的女孩竹均沦落为"交际花"的陈白露,最后以自杀了结其23岁年轻的生命.<日出>塑造了一个悲惨的女性形象.陈白露的死,源自于黑暗社会的压制和扼杀,最重要的原因是源自于其悲剧性的人格和动机.自身的匮乏性人格,对奢华物质生活的沉迷,爱与安全感、归属感的缺失,自我实现力量的脆弱和逐渐被压制,用马斯洛的人格动机说来分析,陈白露的内部需要层次已经匮乏,导致其内心崩溃,又加之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失望,以及
-
女性VS男权:从广告建构的性别形象中看广告的审美歧视
-
作者:
江素珍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性别形象
男性
女性
审美歧视
-
描述: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广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原因在于女性在广告中的重要地位,但这种地位却是男性赋予女性的。在这个后男权主义社会里,男性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支配女性的行为,并且这种“霸权行为”已经延伸到了广告作品中。本文试分析广告如何建构性别形象,并从这一角度入手来简单分析一下广告中的审美歧视。
-
女性意识的觉醒:解读电影《茉莉花开》
-
作者:
张慧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背景
父权缺失
女性成长
-
描述:
《茉莉花开》是一部极具女性意识的电影作品。电影借用三个不同时代中的妇女形象展现出妇女意识的觉醒。女性的成长之路始终都被隐藏起来。女性意识的探索之路是十分艰难的。本文借助这三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从“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命运”、“父权缺失下的女性成长”两个方面解读这部电影。
-
论《路易斯安娜·雷德的最后日子》中厌女症情结
-
作者:
林珊羽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权主义
厌女症
伊什梅尔·里德
-
描述:
<露易斯安娜·雷德的最后的日子>是伊什梅尔·里德第4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之中,里德对黑人女性,大大颠覆了传统黑人女性的形象,被批评界称为有"厌女症"倾向,他的这部小说受到黑人女性主义的大肆抨击,但笔者认为里德真正的意图是为了使人们再次关注黑人男性的痛苦处境,维持黑人内部男女平等.
-
蘩漪形象分析
-
作者:
任智媛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蘩漪
雷雨
形象
-
描述:
蘩漪是《雷雨》中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女性形象,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极富个性特征的文学形象之一.她代表着“五四”以来女性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的最强者,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搏的绚丽光彩.很长时期以来,对于蘩漪和周朴园谁是第一主角的问题,争论的很是激烈,可见蘩漪在《雷雨》中的举足轻重.
-
争议话题在大众媒体中的市场价值
-
作者:
侯丽娴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销售
同性恋形象
炒作
异性恋霸权
污名化
-
描述:
在中国,同性恋成为最为热门也是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同性恋成为炒作的热点,例如湖南卫视有名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2005年中的《超级女生》,李宇春就以男性装扮的同性恋气质被该节目销售出去并因此摘取了桂冠。在2010年的《快乐男声》中,长发飘逸,浓妆艳抹的“伪娘”刘著刮起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同时也吸引了公众的眼球。这看似是主流媒体对同性恋的态度变得宽容,但在异性恋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同性恋形象在炒作的同时其实也被污名化,而最近李宇春女性形象的塑造,刘著受到的巨大的社会指责,均意味着传统男女气
-
从《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看易卜生的人性思想
-
作者:
聂敬凤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人文主义
女性形象
易卜生
-
描述:
易卜生一生最后一部剧作<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以其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易卜生在这部剧作中超越了历史的范畴,表达了对于人及人的价值的见解,人性应该是神性和物性的统一,其独特的人文主义要求充分尊重个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于女性群体的关怀和独特见解.
-
《无字》家族苦难史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李润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苦难
-
描述:
本文主要论述了张洁的小说<无字>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变化,试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出发,通过分析吴为家族三代女性的家族苦难史来探讨<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
铁凝小说抒情与状景的融合分析
-
作者:
赵莹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铁凝
小说
-
描述:
本文从文学观念、女性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对铁凝的早期小说进行研究,努力描述出铁凝文学观的独特性,准确总结铁凝小说取得的成就.
<
1
2
3
4
5
6
...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