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48 条
-
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吉本芭娜娜的一期作品
-
作者:
臧婷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和谐共生
吉本芭娜娜
性别观
职业观
-
描述:
一九八七年,吉本芭娜娜凭借小说《厨房》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先后获得第六界海燕新人文学奖、第十六届泉镜花文学奖。随后《厨房》又并同《泡沫/圣域》荣获艺术选奖文部大臣新人奖,《鸫》获得第二届山本周五郎奖,《甘露》摘得第五届紫式部奖……,可以说直至今日芭娜娜荣获的奖项不胜枚举。随着美国、德国、意大利、中国、韩国等多个国家的译本相继出版,“芭娜娜热潮”席卷了整个世界。与此同时,日本学术界也展开了对芭娜娜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国文学》、《海燕》等文学杂志都刊登过吉本芭娜娜相关研究的特集。然而,纵观先行研究我们不难发
-
中日“80后”女性小说叙事研究:以张悦然、绵矢丽莎与金原瞳小说为例
-
作者:
本望雅已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日“80后”女性小说
比喻手法
身体写作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中国的“80后”文学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在网络文化与大都市大众消费文化引起的转型期文化背景下,中国“80后”作家的写作资源呈现出不同于前辈作家的内容与风格。“80后”写作因为其特殊的成长环境与青年亚文化,受到了年轻读者的热烈欢迎。但这种写作资源造成了在他们与前辈作家之间的代沟。而在日本没有“80后”文学这个概念。在日本在1980年代出生的年轻作家所写的作品并不像中国“80后”写作那样,与网络文化、大都市大众消费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但是,近年来,中日两国出生于80年代的青年作家受到纯文学界关注的程度是相似
-
当代中国翻译研究的性别视角探究
-
作者:
初雪燕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同体
性别视角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性别
-
描述: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者开始与其他理论结盟来攻击男性霸权文化,她们用社会性别来取代生理性别,认为是社会性别的差异导致女性的从属地位。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中,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思潮相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性别视角——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也被引入翻译研究。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对女性文学创作影响巨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译者,尤其是女性译者的性别意识的觉醒。自21世纪初开始,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关注日益增多,但是与西方相比,中国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起步比较晚,且
-
中韩谚语中反映的性别歧视意识考察
-
作者:
杨鲁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谚语
性别歧视
韩语
汉语
-
描述: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谚语是在语言习惯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表现形式之一,在谚语的众多素材中有许多涉及女性形象的内容,其中大部分都包含着对女性的歧视思想。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结合中韩两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通过对中韩两国反映女性歧视谚语的比较研究,揭示两国女性谚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说明研究目的,研究范围步骤和两国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中韩谚语的定义和谚语的特征。第三章,中韩有关女性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考察,探究两国对女性性别歧视的根源。第四章,对中韩有关
-
元杂剧旦本剧叙事视角的社会性别研究
-
作者:
姜兰慧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元杂剧旦本剧
-
描述:
元杂剧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也是元代社会生活的“活化石”,历来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尤其元杂剧塑造的一系列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是近些年来大家关注的重点之一。但尚未有人从元杂剧的叙事视角角度入手对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及产生此一现象的原因进行研究。本篇论文即以元杂剧中的旦本剧为本,从旦本剧叙事视角角度入手研究元杂剧迥异于前代通俗文学样式的特点,即元杂剧采用了非常明显的女性视角的叙事视角,体现了明显的女性意识,并对元杂剧出现这一特质的原因做了简要的论述。论文的论述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论文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本篇论
-
诗人与画家笔下的爱情:论《谢里宝贝》与《红玫瑰与白玫瑰》
-
作者:
张国川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柯莱特
张爱玲
诗人
画家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动荡的二十世纪,介入成为文学的主旋律。但两位女作家——柯莱特与张爱玲,在云波诡谲的大局势下独辟蹊径,细致地描写琐碎的日常生活。本文以两部作品——《谢里宝贝》与《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主要分析素材,拟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对中法两位二十世纪女性代表作家柯莱特与张爱玲进行比较与思考。两部作品虽情节相似,但又迥然不同:《谢里宝贝》是对爱情及大自然的赞诗,而《红玫瑰与白玫瑰》则像是一幅印象派绘画。论文首先对两位女性作家的身份做了重新界定:柯莱特作为诗人,用她独有的“新语言”为我们呈现一部爱情诗,而受西方印象派
-
失败的爱:从心理主义角度解读《无名的逑德》
-
作者:
安梅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国文学
托马斯·哈代
《无名的裘德》
小说风格
-
描述: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文学史上一名伟大的小说家、诗人。他的小说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他最初是一名建筑师,但是他通过自己奋斗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在他一生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所表现出来的对世界的独特的看法,以及对人的本性的敏锐的洞察力使他的作品百年来经久不衰。 第一章主要介绍哈代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背景,哈代生活在一个新旧社会交替的转折时期,现代主义带给人们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对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地位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章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哈代本
-
试论樋口一叶小说的叙事策略:以《大年夜》《青梅竹马》《十三夜》为中心
-
作者:
庞在玲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十四个月奇迹期
圆形人物形象
樋口一叶
叙事结构
叙事视角
-
描述:
樋口一叶矫然独异于日本近代文学史。她自幼酷爱读书,天资聪颖,一生勤奋好学,笔耕不辍,令人敬仰;她于生活困境之时,遭遇解除婚约,令人同情;她于情窦初开之时,遇到思慕之人,怎奈被迫放弃,令人惋惜;她年纪尚小就独自承担生活的重担,如彗星般一闪而过,在贫苦中度过其短暂的人生,令人扼腕。樋口一叶一生苦短,创作生涯区区五年不到,却留下二十多篇短篇小说和大量日记,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天才女性作家。她的小说独具特色,文体“雅俗折中”,文风典雅,文笔流畅,叙事低缓,人物形象立体化,基调悲哀低沉却不令人绝望,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