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何肇娅 就是要拍我眼里的上海女人
作者: 姜浩峰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不久前,在爱普生影艺坊,笔者看过一个何肇娅摄影展——《上海女人》。那些上海的知性美女,人们熟知的一些女性人物,纷纷若隐若现在何肇娅的镜头下。 最近何肇娅又办起了一个摄影展。没想到的是,这次的展览地点放在了位于绍兴路的一处老房子里。这就是《懿园走出来的女人们》。何肇娅自从嫁到懿园,已经生活了几十年。作为摄影家,1997年开始她拍摄上海女人题材。
《八月:奥色治郡》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孙明钰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月:奥色治郡》   和谐共存   女性主义  
描述: 戏剧《八月:奥色治郡》是美国作家崔西?莱茨的经典之作,于2008年获得了普利策戏剧奖。这部聚焦于家庭矛盾纠葛的戏剧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也引起了人们对剧中复杂家庭关系的热议,但是鲜有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其分析的评论。本文将从该戏剧的女性人物入手,探讨剧中的两性关系,以及渗透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最终达到剧作家理想的男女融洽和谐的状态。
白族作家的藏地“女儿心”——丹增曲珍小说创作浅析
作者: 乔以钢   徐寅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桑花》   丹增曲珍   《狼毒》  
描述: 丹增曲珍是一位深受藏文化影响的白族女作家。她的两部长篇小说《狼毒》和《格桑花》1均以藏族女性为主人公。前者借"狼毒"这种一年两季绽放的植物寄托对作品中女性人物身上所体现的生命活力的赞许;后者深入人物
村庄治理中的妇女组织化参与
作者: 张凤华   魏红英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组织化参与   农村妇女   村庄治理  
描述: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村庄从"管理"到"治理"、从"压力型"治理到"民生型"治理的转向,需要农村妇女的组织化参与,但目前农村妇女无论在村两委、党团组织、民间社会组织的参与还是农村妇联在村庄治理中的参与度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必须建立妇女组织化参与的机制、提升妇女组织化参与的能力、拓展妇女组织化参与的空间。
后现代主义哲学语境下的女性主义
作者: 葛继威   张羽   来源: 西江月(下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起源于妇女运动的西方女性主义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后现代主义思想影响下在总体上发生了某种“后现代转向”,并导致女性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女性主义吸收后现代主义某些思想,进入后现代女性主义发展阶段后,使自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深刻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自身也陷入一定的困境,不得不面对许多难题。
摆脱现代“第二性”,重拾权主义
作者: 陈思宏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伏娃   男女平等   女性气质   女性主义   第二性  
描述: 波伏娃对女性自由的追求,从1949年出版的被尊为西方妇女“圣经”的《第二性》开始,尽管因为思想尖锐脱俗而受到些许人极端的言辞抨击,但是她带给人们心灵的冲击和洗涤以及对国际妇女运动的影响,让她成为“女性史上毫无争议的英雄”。波伏娃被称为“女权教母”,自有其历史背景;然而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第二性”。
夏洛蒂·勃朗特对女性文学的研究:以《教师》为例
作者: 张莉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特点是着力探讨女性问题。众多追随夏洛蒂·勃朗特文学作品的读者,都对其特殊的文学魅力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作品中强烈的反抗意识和鲜明的主观性是最为吸引读者的地方。在夏洛蒂·勃朗特所处的时代,女性受到较大的制约,传统观念规范着女性的思维、行为,传统的文学模型限定着女性的写作方向。因而,探讨和研究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文学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夏洛蒂·勃朗特对女性文学的研究
作者: 张莉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特点是着力探讨女性问题。众多追随夏洛蒂·勃朗特文学作品的读者,都对其特殊的文学魅力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作品中强烈的反抗意识和鲜明的主观性是最为吸引读者的地方。在夏洛蒂·勃朗特所处的时代,女性受到较大的制约,传统观念规范着女性的思维、行为,传统的文学模型限定着女性的写作方向。因而,探讨和研究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文学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简析《自己的一问屋子》的女性文学观
作者: 郭丽丽   史翠苹   来源: 芒种(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吉尼亚   女子学院   意识流小说   文学观   小说家   剑桥大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文学评论家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她的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既为她赢得了广泛的称誉,也使她饱受非议。她在八十多年前根据自己在剑桥大学某女子学院所做的演讲而创作的《自己的一间屋子》是女性主义文学的传世之作。本文将在细读这部缘起于“女性与小说”主题的作品基础上,主要从三方面分析其女性文学观。
试论《我年轻时的朋友》中母女关系的隐喻性
作者: 李靓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女关系   叙事权   艾丽丝·门罗   《我年轻时的朋友》  
描述: 门罗的短篇小说《我年轻时的朋友》具有代表性,以其多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母女关系为主线;它也具有独特性,故事中的母女关系隐喻新旧两种女性文学范式。表面上看,女儿所代表的后现代文学范式通过对叙事权威的争夺和修正颠覆了母亲所代表的传统文学范式,但深入解读故事中的叙事权之争却可以看到,女儿的对抗和修正在小说结尾的翻转中变得毫无意义。这反映了门罗关于文学传统的观念,也是理解和认识门罗创作理念的关键。
< 1 2 3 ... 45 46 47 ... 243 244 2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