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925 条
-
曹禺女性形象塑造悖论
-
作者:
张帆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悖论
曹禺
女性形象
-
描述:
繁漪、陈白露、愫方是曹禺剧作三个突出的知识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从人物的生命行为中去透视曹禺:传统与他处于一种既冲突又和谐的微妙状态中,思想上对传统的否定,审美上向传统有意无意的回归,艺术创作走上高峰,人性寻找却走向悖论.
-
谈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异化
-
作者:
刘启鹏
刘婷
来源:
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妻性
母性
天性之爱
异化
-
描述:
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或多或少的浸浴着异化的色彩 ,俘虏于封建男权的包围之中 ,主要表现在妻性的丧失。同时鲁迅又着重刻画她们母性的膨胀 ,显然别有一番用意 ,这无疑与鲁迅一生的终极理想相契合 ,即寻找天性之爱
-
“精神型女人”的雏形——试论《白孔雀》中的莱蒂形象
-
作者:
蒋家国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莱蒂
精神型女人
《白孔雀》
劳伦斯
-
描述:
《白孔雀》中的莱蒂形象在自然与文明的冲突中表现出两重性 :既受自然本能的驱使 ,追求真挚的爱情 ;又受到文明的异化 ,违心地嫁给不爱的人。莱蒂是死亡意象的象征 ,体现出一种占有欲和控制欲 ,是劳伦斯后来所塑造的一系列“精神型”女性形象的雏形。
-
泰戈尔与许地山、冰心笔下的女性世界之比较
-
作者:
张羽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神
无妻性
行动哲学
女奴
-
描述:
泰戈尔与许地山、冰心笔下的女性形象有着一定的类似性,她们大都处于生活的重压之下,信奉"生本不乐"的人生哲学,坚持行动主义。比较这些人物形象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可以分析中印两国民族的心理状态,促使文化交流深入展开。
-
庐隐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薛玉琴
来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庐隐
知识女性
小说
-
描述:
庐隐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文坛上的一颗新星。虽英年早逝,但她作品中的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动形象,丰富了小说艺术人物画廊。她的创作是现代文学的优秀遗产,值得加以总结。
-
幻灭与新生——茅盾早期“时代女性”创作心态阐释
-
作者:
周宁
翟德耀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心态
茅盾
时代女性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系列中,茅盾早期创作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不仅是"大革命"失败后作家"幻灭"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且蕴涵了男性作家丰富的文化心理,同时也是作家政治理念的一种寄寓。
-
思想的延伸——试析《赫索格》中的四位女性
-
作者:
麻书琴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赫索格》
象征
延伸
思想
-
描述:
《赫索格》描写了同名主人公情感与思想的混乱。小说中,贝娄通过戴西、圆子、马德琳和雷梦娜四位女性人物的象征作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主人公不同的精神追求;其思想的混乱和混乱之根源得到了充分体现。
-
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意识研究
-
作者:
姚范美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反叛
女性意识
女权运动
凯瑟琳·安·波特
-
描述:
20世纪上半叶,凯瑟琳·安·波特以其中、短篇小说风靡美国。她以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敏锐、细腻的观察,简练、犀利的笔法,写出了为数不多,但篇篇强劲有力、风格独特、寓意深远的作品,给人诸多启迪。自30、40年代以来波特一直受到英美文艺批评界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以更开阔的研究视野、更灵活的方法和更趋多元化的理论对波特展开研究,使之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和广度。波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其作品主人公多为女性,且多以女性在新旧秩序、传统与变革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矢志抗争、追求自我价值的实
-
谷崎文学古典回归中的女性
-
作者:
郝金梅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谷崎文学
古典回归
永恒女性
恶魔女性
异端者
-
描述:
日本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奥野健男认为:“在现代日本文学中,没有比谷崎润一郎更有资格被称为文豪的作家了。”三岛由纪夫也在追悼谷崎的文章中提出了“谷崎朝时代”的溢美之词来赞美谷崎。在谷崎近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造了大量的杰作,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美是其永恒的主题。本文主要通过谷崎文学古典回归中的女性形象的转变来探讨谷崎文学中女性美的实质。论文分四章,第一章写谷崎文学的创作道路,论述了谷崎文学由唯美主义,恶魔主义向古典主义的回归。分两个部分来论述:一是谷崎初登文坛时有意识地走异端者的道路来确立自己的文学风格,并逐渐
-
论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马英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女性意识
凯瑟琳·安·波特
自我定义
-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是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她本着严谨的艺术态度、敏锐细致的观察,以尖锐明晰的文笔,创作出了相对较少的作品,但每部作品都强劲有力,风格独特、寓意深远。波特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受到批评家的注意以来,就被认为是一名优秀的短篇小说家。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批评家对波特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理论对她的作品进行了研究,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提出为女性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女性文学批评的目的之一便是重新审视那些被忽略的
<
1
2
3
...
44
45
46
...
91
92
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