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 】搜索到相关结果 761 条
文革后报纸照片中女性地位的内容分析
作者:
徐沛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报纸照片
市场化
女性形象
内容分析
描述: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革以后中国报纸照片中女性形象的地位进行考察,共查阅了353份《中国青年报》上的3425张照片。使用软件SPSSIO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后得出结论:从文革以后到2001年底,中国报纸照片上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显著程度上都说明其地位在下降。研究还试图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分析,说明中国女性地位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化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冲击。
在笔者看来,本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研究的内容,更在于其研究的方法(形式)。希望此论文在中国视觉传播研究领域起到抛
用花艺作品表现男性和女性形象的研究
作者:
郑外辰
来源:
女性与社会发展——第二届妇女发展国际研讨会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花艺作品
男性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纵观中外美术史,从古希腊到现代社会表现人体的作品数不胜数.其中用花艺去表现人体,笔者认为对探索花艺的表现方式,造形效果的多样性都很有必要.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用花艺作品来表现男女性形象,由此探索更多的表现人体的方法.研究内容如下:尽可能省略和简化男、女性形象,在此过程中,圆、三角形的变化与反复组成一定的形态,并通过构成方法,量感,质感及色彩方面的对比突出形态,形成统一感,表现变化与比例所带来的秩序与动感.本次研究还在进行文献调查的同时准备了花艺作品,力图通过作品以最简单的方式将男女性的形象特征概括地展示了出
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影响
作者:
王芳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Women
de
harmony
study
images
dichotomy
sex
Beauvoir
second
THE
Simone
and
OF
man
Woman
描述: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和奠基人物,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和文学理论对全世界的妇女运动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8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波及中国,其作品和论著被初步译介和研究,但总的说来深度不够、不系统。在欧美,女权主义运动发展较成熟。鉴于波伏娃对女性历史、社会处境的深刻分析,其作品对女性状况的关注和集中表现,以及她本人在改变妇女状况方面的实践、先锋和表率作用,她的理论、作品和实践被较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但对其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实践尚未有专著,有关分析均散见于对其人其作品的研究中。本文选题的突破点及意义在于,本人将研读国内外已有专著和评论文章,在吸取其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她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清理,凸显其观点的开拓性和重大贡献。本文具首创性,希望有助于国内学者对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和思想的正确理解和接受,并促进我国在此领域的实践与发展。本论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集中阐述波伏娃以“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的观点为核心的女性主义思想,突出其观点的独创性和开拓性;第二部分阐释她以...
正视现实 正确评价 正面引导——中国大陆广告传播与女性问题的相关研究
作者:
童芍素
胡晓芸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传播
中国大陆
女性问题
描述:
本文认为中国大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表现和传播,已经与中国大陆女 性的现实生存、生活状态有了相当程度的弥合。广告反映了中国大陆女 性的现实生存和生活状态、性格魅力与时代气息、较高的社会化程度和社会适应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课题
作者:
叶雪梅
来源:
广东教育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
鲁迅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鲁迅先生是塑造女性形象的能手,他的笔下,祥林嫂、子君、爱姑等都栩栩如生,各具风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有多篇鲁迅作品。为使鲁迅作品教学有趣而深入,本文试选择几个女性形象进行简要剖析,作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课题供同行参考。 鲁迅从小就目睹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命运之凄惨,同情她们不幸的遭遇。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中体验到了女性的悲哀和挣扎,也以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深刻的洞察看到造成她们身心悲剧的深层的文化根源。他用自己悲愤的笔触塑造了各种不同的妇女形
女 冠才媛鱼玄机——中国道教文化史的光彩一页
作者:
桑宝靖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女性文学史
文化史
女冠
中国道教
女诗人
诗歌创作
《唐才子传》
鱼玄机
节度使
描述:
身为艺伎、后来又出家为女 冠的经历、体验有直接关系。玄机初踏入人生旅途,就遭受巨大的磨难。这成为她遁入道门的一个原因。而她出家到咸宜观,在那里又进行了人生另一段颇具波折、颇为浪漫的活动,则与唐时长安女 观冠
文本的颠覆与重建——美国女权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作者:
柴焰
焦勇勤
来源: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颠覆
文本
美国女权主义
重建
描述:
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侧重于对文本的分析 ,其发展轨迹也非常清晰 ,从 6 0年代的反理论倾向到 80、90年代的理论复兴 ,其发展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6 0年代末到 70年代早期 ,主要是以妇女形象为主导 ;第二阶段是 7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中期 ,主要是重建女性文学史 ;第三阶段是 80年代中期以后 ,主要是发掘被人忽视和遗忘的女作家。虽然在三个阶段中 ,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的思考焦点和理论主张有所不同 ,但都力图揭示男权文化传统中的男权思想 ,针对“男性构筑的文学史”进行了颠覆 ,
美国梦与西部拓荒女性——威拉·凯瑟《我的安东妮娅》解读
作者:
刘鸿儒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拓荒者
美国梦
实现自我
描述:
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男性仍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因而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也就决定了男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统治地位。妇女不参与经济活动,没有经济地位可言,扮演着从属的角色,她们要么是社交场上的名流,要么是家里的贤妻良母。妇女被限定在特定的角色里,没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决定自己的命运。她们的命运注定由社会所决定。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知识女性,威拉·凯瑟在她一生的经历和文学创作中始终反抗这种父权统治,反对妇女生来就处于从属地位。她许多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敢于藐视社会期望,她们不断地寻找自我、发现自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位表达女性情感的小说家
作者:
李兆春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情感
男女同体视野
“房间里的天使”
维多利亚父权制
描述:
在“妇女的职业”一文中,弗吉尼亚·伍尔夫讲到:“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两种探险。第一种就是‘扼杀房间里的天使’,我想我已经做到了。她死去了。第二种,讲述关于自己身体的真实体验,我想我还没有做到。我怀疑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女性做到了这一点。”
弗吉尼亚·伍尔夫做为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更是一位重要的女性主义小说家。女性情感和意识贯穿于她的几乎每一部主要作品之中,例如,《到灯塔去》、《达罗卫夫人》、《奥兰朵》等。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妇女的职业”一文中关于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小说的话语研究
作者:
蔡育红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形式
女性小说
广义修辞学
话语内容
话语接受
描述:
九十年代中后期兴盛的女性文学曾经在文坛上引起了诸多争议,尤其是在小说方面,更是褒贬不一。本文尝试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交叉点出发,运用广义修辞学的方法论,从话语表达形式、话语内容和话语接受三个方面对九十年代的女性小说进行重新读解。 表达者这方面,本文主要从性别意识使然的女性话语的表达形式入手,发现其特殊的话浯形式——独语;表达内容方面,本文归纳出几大主题,即对于母亲谱系的梳理和母女关系的重新言况,恋父和杀父情结,杀夫情结,同性情感的大胆表达;接受者方面,本文从女性视野、男性视野及两性视野下的社会接受几个
<
1
2
3
...
44
45
46
...
75
7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