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165 条
-
加强妇女理论研究 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
作者:
彭珮云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理论
与时俱进
妇女运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男女平等观念
-
描述:
2003年12月3-4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平等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研讨会历经两年的筹备,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研讨活动和进行课题招标研究等多种方式,使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妇女工作者加深了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认识,提出了许多与时俱进的新观点。这次研讨会汇集了两年以来的丰富研究成果,对男女平等的内涵与目标、男女平等的现状、不平等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以及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途径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在会议开幕式上,云同志发表了以下这篇讲话,对加强妇女理论研究和进一步落彭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谈了
-
政治夹缝中女性意识的隐秘流露——二十世纪“十七年”时期(1949-1966)女性文学的尴尬处境
-
作者:
王传满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女性意识
政治夹缝
女性文学
-
描述: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 ,所以作为文学一翼的女性文学始终没有被另提别论 ,以至有人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 ,戒除对“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 ,充分考虑“十七年”女性文学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 ,我们方可发现 ,“十七年”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对社会生活和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中 ,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与此同时 ,也应正视它所内蕴的女性主体意识明显缺失的不足。
-
战火中女性的新觉醒——论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
-
作者:
王晓琴
来源: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言说形式
性别意识
中国女性
写作形态
-
描述:
20世纪40年代的连绵战火,唤起中国女性的大崛起,使女性文学创作风貌焕然一新:女性性别意识更加深化,强化了"对于自身透彻的觉悟",对女性本体的历史命运和心灵历程的反思达到新的高度;女性写作形态更加多样化,女性文学呈现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女性言说形式更加民族化通俗化,既借鉴西方现代技巧,又汲取中国传统特别是民间文艺的营养,真正走进中国民众特别是妇女心中。
-
中国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郑榕玉
来源: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神
仙女
妖精
嬗变
-
描述:
女性是文学的永恒话题。她们多姿多彩的倩影将文学画廊装扮得摇曳多姿、异彩纷呈。但综而观之,女性似乎从来没有逸出神仙与精妖二元角色定位的怪圈,她们由神而仙,进而堕落成精媚与妖孽,一步步地从神龛走向凡间,堕入地狱,永远也没有逃脱非神即妖的文化宿命。女性形象的嬗变实际上是女性没能建构起自己的话语体系,长期被男权话语随意命名定位而造成的。这种嬗变折射出传统文化的演进过程,考察这种嬗变可以换一个的角度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这对女性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对人类的文明进程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水浒传》的女性价值评判体系
-
作者:
钱国莲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传
男权话语
女性价值评判
-
描述: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历来受到较高的评价。然而,《水浒传》作为 一部在封建男权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男性文学文本所体现出的女性价值评判体系的偏颇甚至不 公正却是毋庸置疑的。本文以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以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以及作者 构筑的英雄世界为对象,剖析并批判《水浒传》在男权话语模式下的女性价值评判体系,解读在 男性掌握绝对话语权的社会中女性价值的缺失和生存状态的悲凉。
-
女性文学的语境与写作身份
-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身份
语境
人——女人——个人
-
描述:
一个时期的语境和一个时期文学有直接的关系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文学说什么和怎么说 ,决定作者以什么身份说话。语境决定修辞 ,而修辞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言说中的写作身份。语境与写作主体之间的张力决定了各种不同的写作身份和不同的修辞行为。 9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在几种话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张力和缝隙中调整了自己的写作身份 ,寻找了自己的话语空间。综合了“人———女人———个人”这一人的价值与女性性别相统一相协调的女性文学写作身份 ,为世纪之交的女性文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新的因素 ,带来了生活的日常化、历史的
-
关于新时期女性小说创作状态的思考
-
作者:
岳斌
来源: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创作状态
失语
性别意识
独语
私人化
-
描述:
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创作有两个特点 :情感的私人化处理和面向自我的写作行为。女性文学在新时期文学初期逐渐从失语状态突围到 2 0世纪 90年代发出独立声音 ,是显著的前进 ;但这种声音还相当微弱 ,只是一种“独语”状态 ,距离建立与男权话语社会相剥离的独立空间还较遥远。从“无语”的艰难突围到“独语”的深深寂寞 ,我们可以感受到真正平等充满活力的两性对话语境尚未形成 ,女性文学、女性小说的狂欢还没到来 ,因此 ,女性小说的繁荣不仅需要独立化的创作状态还需要真正确立自己的性别空间和性别意识
-
试论京派小说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玉秀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特征
女性观
女性形象
-
描述:
京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独特的,传统的研究比较系统,本文将以京派作品为纲,试图以理性的分析方法来探讨其独特性,从而获得关于京派女性形象的更多知识,或许是一条可靠的途径。但仅仅是开始,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剖析。 京派作家以其独特的审美理想,希望从历史的积淀中寻求保持内心和谐,摆脱世俗干扰的力量,于是作品中出现了史家庄、边城、竹林等一系列闲静之地,作家的理想在此得以寄托。乡村女性和都市女性是京派作家塑造的两大类型。 从美学意义上来说,京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含蓄的古典美”和“淡淡的悲剧
-
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
-
作者:
孙璐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刻板印象
嬗变
传媒
女性形象
-
描述: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社会大众文化的载体,具有建构社会性别意义或模式的功能,但在实际信息传播过程中,大众传媒所再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具有性别刻板化的倾向,相当程度地影响了受众对女性社会性别的认知。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当代大众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着重运用了内容分析法和质化研究的方法从电影、杂志、电视等媒介入手分阶段探讨了女性刻板印象的变迁情况及嬗变的原因,透过这些嬗变旨在为今后传媒的女性形象传播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
《左传》贵族女性问题初探
-
作者:
张蓉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左传》
贵族女性
-
描述:
《左传》是先秦时期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的历史著作,集春秋以来各类史书之大成。它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出现了多层次、多类型的人物形象。《左传》之前的史书,例如《尚书》,只是单纯地记载国家最高统治者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言论。由于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以及当时历史记载的简易,她们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不可能被载入。但是,《左传》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女性形象。这无论是在史传文学史上还是在女性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左传》在这一点上所代表的正是那个时代的进步性。书中性格较为鲜明的女性形象绝大多数是贵族女性,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