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林语堂的“文化女儿”们——从林语堂小说“女性形象群”看其文化观
作者: 张艳艳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原儒   林语堂   受众   禅宗  
描述: 林语堂是海外华人在西方文化世界以文学来沟通和融通中西文化的早期先锋人物。这使得林语堂其人其思想及小说创作成为文化沟通融合的一个典型个案。本文认为他的小说在文本内在文脉上呈现出“文化父亲—文化女儿”潜在关系模式 ,导引着女主人公的人生和价值趋向。其中的文化取向便是林语堂文化观念的感性呈现。
处在边缘的女性——康拉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孙奕   来源: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帝国强权   女性  
描述: 本文透过对康拉德作品中处于边缘的女性命运的关注,凸现了帝国强权的存在。小说通过表现珏儿对吉姆的爱,彰显了帝国男儿的优秀品质,从而肯定了帝国意识形态。爱伊莎虽然在争取女性主体性的道路上走了很远,但最终失败了。珏儿与爱伊莎的失败,是帝国意识形态的再一次胜利,但也使我们看到了帝国强权松动的迹象。
大写的“”字——二十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片论
作者: 林晓华   邱艳萍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颠覆   深化   90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描述: 在二十世纪 90年代的女性写作中, 无论是陈染们的疏离现实图景、沉溺于自我世界, 还是卫慧们在开放中对自我欲望的暴露, 她们的写作姿态都注重凸现女性性别意识, 从而构成了对男性主流社会的背离与颠覆, 并深化了文学对人自身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处境的多向度的关照与表现。
身体: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小说中的身体描写
作者: 周新民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身体叙事   逃离男性   镜子意象  
描述: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女性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以林白、陈染的小说为代表的文本中 ,女性从男性社会关系中逃离 ,在镜子意象中确证自己 ,最终女性以自己的身体为突破口 ,建构起女性自我的主体。
文苑、多罗与华鬘-王蕴章主编时期(1915-1920)《妇女杂志》中“女性文学”的观念与实践
作者: 胡曉真   来源: 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蕴章   女性文学   妇女杂志  
描述: 本文旨在藉由《婦雜誌》前六年的相關資料,探討清末民初時期「女性文學」的理論與實踐。論文的重點在1910年代所謂舊學「才女」與「新女性」及其文學活動之間的延續與斷裂的問題,換言之,即試圖觀察1920
女性,一种符号化的建构:当代中国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透视
作者: 刘军莲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意识形态   女性意识   符号化   传统文化  
描述: 女性,在银幕上占有重要地位,男女导演也为此精心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但通过对这些女性的阅读,我们发现她们大多以类型化的形式呈现,而这些女性也大多只是充当了一个个表意的符号。 本文以此为契机,剖析了女性符号化建构的产生机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意义,对此我们认识到传统的历史文化、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形态等因素都对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透视影视当中的女性形象,我们也可以关照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生存文化困境,由此了解她们现在的生存景况。a Since women occupy the important sta
半张脸的神话--《大宅门》女性形象的文化批判
作者: 郑积梅   来源: 长治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大宅门>里的女性形象是美丽的,但她们的人生又都是悲剧性的.文章通过对几个贯穿全剧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批判,指出了剧作彻底的男性化叙事视角,由此再次提出妇女解放问题.
半张脸的神话——《大宅门》女性形象的文化批判
作者: 郑积梅   来源: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宅门   悲剧性   男性化叙事视角  
描述: 《大宅门》里的女性形象是美丽的 ,但她们的人生又都是悲剧性的。文章通过对几个贯穿全剧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批判 ,指出了剧作彻底的男性化叙事视角 ,由此再次提出妇女解放问题。
女性的追求、女性的变异和性爱的升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1976-1989)女性文学的衍变
作者: 王传满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异   追求   新时期女性文学   性爱升华  
描述: 女性意识的再度复苏发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新时期之初,女性文学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对外部世界加以剖析和观照,一是对女性自身的内部世界加以审视和反思,在内部和外部的探索向纵深推进并交融互渗的过程中,新时期女性文学呈现出爱情、事业双重追求中的阻遏与困惑,女性行为、女性精神的双重异化,性与本能、性与道德的双重升华与超越等诸种表征。
各还命脉各精神——元杂剧女性形象类型抽样分析
作者: 赵晓红   来源: 潍坊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杂剧   性格特征   女性形象  
描述: 北曲杂剧创作的最辉煌的时代在元代 ,因成就杰出而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 ,而元杂剧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元杂剧赢得了很高的声名。本文通过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的抽样分析 ,揭示出元杂剧女性形象对前代文学形象的超越以及形成元杂剧女性形象性格特征的社会原因。
< 1 2 3 ... 39 40 41 ... 115 116 1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