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丁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任文   来源: 韶关师专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妇女解放   病态形象   小说创作   丁玲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描述: 丁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女性形象漫议(上)
作者: 谭廷杰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蚀》   现代小说   莎菲   个性解放   爱情   知识分子   家庭   女性形象   漫议   知识女性  
描述: 有人曾讲,没有女性便没有文学。这可能有点夸张。著名女作家冰心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女性作者认识自己人生价值的固有思维定式恐怕得到诸多男性作者的认同,大家都热情描写女性,关切妇女的切身问题。的确,在古今中外作家的心灵和文艺作品中,女性形象占据了重要地位。“五四”以来的我国现代小说中,女性,尤其是知识分子女性,数量较多,有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考察一下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女性形象的嬗变、演进,寻求她们在文学史中渐变的轨迹和参照系统,无疑是很
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女性形象漫议(下)
作者: 谭廷杰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小说   丽嘉   知识妇女   丁玲   丈夫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漫议   知识女性   《韦护》  
描述: 到了三十年代,丁玲的创作有了明显转变。开初,她的小说也曾“陷入恋爱与革命冲突的光赤式的阱里去了”。但不久则超越了这一台阶,呈现出崭新面貌。作为转变的起步,即是她从一九三○年起连续发表的《韦护》、《一九三○年春上海》(一) (二)。如果说,最早的《梦珂》、《莎菲女士日记》、《在暑假中》等是丁玲在一条坎坷小道上,为“五四”高潮后一群知识女性的内心苦闷奔走呼号,那么,一九三○年先后发表的《韦护》,
摇曳于“十里洋场”的罂粟花-张爱玲《传奇》女性形象浅析
作者: 秦新强   来源: 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奇》   曹七巧   白流苏   曾树生   小二黑   中短篇小说集   破坏欲   《倾城之恋》   《金锁记》   现代文学研究  
描述: 使张爱玲走上文坛并为她的创作奠基的,是于一九四四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传奇》,其中收录了作家于一九四三年至四四年间创作的主要的中短篇小说。在《传奇》中,作家大都从女性角度着笔,通过她们的恋爱、婚姻,揭开了沪、港洋场社会生活的一角。而活跃其间的一个个稍具变态的女性形象,则散发出浓郁的那个带殖民地色彩的
关于曹禺作品女性形象的断想
作者: 超冰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戏剧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关于曹禺作品女性形象的断想
侗族民间文学中的劳动妇女形象与我国古代文人文学中的贵族女性形象之比较
作者: 朱慧珍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侗族   贵族女性   劳动妇女   文人文学   外貌描写   姑娘   民间文学   女性形象   我国古代   贵族妇女  
描述: 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将广大妇女压得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妇女在生产劳动中,家庭中支撑着“半边天”,但在社会上很少有她们的地位,而且在精神上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此,我国历代进步文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妇女的不公正待遇鸣不平,留下了不少烩炙人口的篇章,但统观全局,妇女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远不如男人,而侗族民间文学则与这总的格局不同、侗族妇女(主要是劳动妇女)在侗族民间文学中不仅
试论吴祖光戏曲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宋红兴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试论吴祖光戏曲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形象说开去--谈新时期电影女性形象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者: 张立新   来源: 电影创作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从女性形象说开去--谈新时期电影女性形象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美貌的女人与俗套的艺术——对当代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的一个批判
作者: 李运转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小说   深层结构   文化心理   审美情趣   女性形象塑造   小说作品   内心世界   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文学   男权主义  
描述: 开篇便应说明,拙文止在探究女性形象的外貌刻划问题。换言之,它将不涉及所论女性形象的内心世界或曰“内貌”。而谈外貌,又主指人物的“静态肖像”即长相也。人物的言谈举止等动态性外在形态表现亦就旁置不顾。这样的肢解和割裂,对于本是完整艺术人物的女性形象来说,自是极片面的分析。然而,拙文进行的恰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事情。正因为在女性形象的“静态肖像”描绘的这点上,当代众多小说作品显露了它们充满俗气的套式化,而于此背后,又潜伏着一些聚含深层结构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情趣的问题。也正是鉴此,我才决意来“亵凟”一下这些“美
论当前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自杀
作者: 孙立峰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论当前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自杀
< 1 2 3 4 5 ... 32 33 3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