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论利顿·斯特拉奇的女性传记写作
作者: 姚晶晶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分析理论   移情   女性传记   双性同体   斯特拉奇   人性真实  
描述: 利顿·斯特拉奇在英国传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二十世纪“新传记”的代表人物,为数不多的作品,部部堪称经典。斯特拉奇打破传统,以多位女性为传主,开创了英国传记史上男性传记家创作女性传记的先例。论文以斯特拉奇的三部女性传记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女性传记呈现出的现代传记的新观念、新方法。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引言部分首先论述了斯特拉奇与“新传记”的关系,其次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第一章主要探讨斯特拉奇创作三部女性传记的动因。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给斯特拉奇带来了最新的思想,它对
自由的探寻—福尔斯小说《魔法师》互文性研究
作者: 鲍德慧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巫术师》   约翰·福尔斯  
描述: 约翰·福尔斯被称赞为“战后英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巫术师》是其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初版之后,他又花费l了将近十年时间不断修改完善。1977年的修订版在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法上都有较大变动,但秉承了福尔斯小说的一贯主题:对自由的信仰与追寻。国内外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该小说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原型批评理论、心理分析等理论。本文欲另辟蹊径,尝试从互文性角度解读《巫术师》,从人物塑造、叙事手法和女性主义思想三个方面,阐明《巫术师》与其前文本的相互指涉与意义关联,从而揭示福尔斯创作所坚持的自由
库切《福》的元小说解读
作者: 张洁云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小说   《福》   虚构性   库切  
描述: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库切是当代文坛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发表于1986年的《福》是其写作生涯的第五部作品,为他带来了耶路撒冷奖的殊荣。《福》中,库切完成了对经典文本《鲁滨逊漂流记》的改写并重新引入了一位女性人物___苏珊,由她的视角展开全文的叙述。文本重点也从荒岛故事的内容本身转移至苏珊讲述荒岛故事的过程以及她与作家福对写作的探索、对文学本质的思考。与以往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等视角不同,本文以元小说理论为框架,从小说的人物和写作策略入手,分析和探究了《福》中所蕴
论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女性书写
作者: 王亦甜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书写   小说   女性  
描述: 艾丽丝·门罗,当代加拿大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作家,同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史上的第十三位女性作家。迄今为止,门罗共发表了《快乐影子之舞》(1968)、《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1971)、《我曾想对你说的事》(1974)《你以为你是谁?》(1978)、《木星的月亮》(1982)、《爱的进程》(1986)、《我年轻时候的朋友》(1990)、《公开的秘密》(1994)、《好女人的爱》(1998)、《恨、友谊、追求、爱、婚姻》(2001)、《逃离》(2004)、《城堡岩石上的风景》(2
顺应论视角下的译者行为研究:以Jennie Gerhardt的两个中译本为基础
作者: 王敏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JennieGerhardt   读者/社会”译文连续统   顺应论   “作者/原文   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译者行为   “求真  
描述: 本文选取顺应论为理论视角,以译者行为为论述的基点,通过理论诠释与个案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描述顺应论视角下的译者行为并考察译者行为背后的社会历史因素。具体而言,笔者将翻译实践置于现实的译语世界,把译者放回到译本产生的特定历史语境之中,分析、探索译者行为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根据顺应论,翻译就是译者在不同意识程度作用下不断做出的跨语言转换活动的动态选择过程。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主要是从连续选择、动态顺应和译者的意识程度三个方面充分描述译者行为
填补家族史的“空白之页”:论90年代以来“女性家族小说”的叙事方法
作者: 过渊弘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故事形式   写作姿态   文体风格   艺术形象   女性家族小说  
描述: 90年代以来,一批女性作家不约而同地涉足“家族史”题材,创作了一批全新的家族小说,它们形成了一个显著的文体特征,即如:相同的写作身份(女性作家)、相同的叙事模式(女性视角)、相似的人物设置(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相似的故事内容(以家族里的女性生活内容为情节与场景主干)。本文把这一系列的长篇小说命名为“女性家族小说”。写作身份的性别差异,造成了“女性家族小说”在人物、故事、结构与文体等方面的显著的“女性化”特征。立足女作家们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到,当女作家们刻意将“家族史”置入一个女性叙述视角的时候,她实际上是
论张抗抗小说中的“作女”形象
作者: 朱抗抗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抗抗   情感世界   行为方式   生存状态   “作女”  
描述: 新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关注自身的情感世界与生存状态,文学创作因此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一名在“文革”中登上文坛并迅速成名、进而得到“文革”主潮接纳的作家,张抗抗一直关注人的情感世界与生存状态的满足。她的小说通过一个独特的女性人物系列——一群“作女”形象的描写,突现了女性追求理想的情感世界与生存状态的行为方式。由于这种行为方式不能为当下的大多数人接受,这些行为方式便被视为“作”。这些女性也就成了“作女”。 本论文通过张抗抗小说中“作女”形象来探讨其创作主旨——追寻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并分三篇予以展开:
“4加1”手机软件辅助减肥实效性研究
作者: 张凯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肥胖   手机软件   运动   减肥  
描述: 研究目的:本研究为了探究健康减肥“4加1”手机软件辅助减肥的实效性,促进该软件在健身运动中的广泛应用。研究方法:让30名超重和肥胖自愿者运用健康减肥“4加1”手机软件辅助减肥2个月,在实验前后
论辛亥革命前期的陈撷芬
作者: 陈静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学报》   陈撷芬   女权思想  
描述: 随着当今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女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其中涉及到女性的方方面面,譬如参政、教育、职业等。本文试对辛亥革命前后女性杰出代表陈撷芬做深入研究,探求她在当时的先进思想,以期对当时的时代和女权运动有所理解,深刻体会在乱世中一个女性从事社会活动的伟大。陈撷芬是清末民初最早从事报刊创办的女性之一。她的父亲陈范是近代进步报刊《苏报》的馆主,陈范参与社会活动,兴办革命报刊,深深地影响了陈撷芬,可以说她是受典型的男性知识分子的影响将民族革命建立新国家的理想纳入自身的发展轨道,成为了当时的新女性。
烽火巾帼路: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研究
作者: 邓惠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运动   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  
描述: 历史是民族的记忆。抗日战争时期,妇女运动在民族危急时刻,迅猛发展,中国妇女运动再次掀起高潮。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成为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一个亮点,更是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的一个里程碑。对这一时期的妇女运动作一个宏观上的梳理,理清其内在的发展脉络,并对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进行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今天的妇女运动无疑具有深远意义。全文共分六个部分:前言部分,阐述选题的意义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界定有关概念。第一部分,着重论述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兴起的背景。广大农村妇女处于被压迫的地位,苦难尤其深重。日军的暴行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