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抵达之谜》的女性人物对世界和平的启示
作者: 赵祥凤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抵达之谜》   奈保尔   女性她者  
描述: 后殖民作家奈保尔的小说《抵达之谜》是一部女性主题的小说。小说表现了女性(尤其第三世界女性)在无声中生存、在求生中丧生、在有声中挣扎的三种生存状态。女性要走出这三种悲惨境地,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自身的问题、与异性的关系问题、与同性的关系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女性无声中生存、在求生中丧生、在有声中挣扎的生存状况对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奈保尔对当今社会的建议。
《艾齐拉的灰烬》女子人物角色浅析
作者: 孔淑萍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艾齐拉的灰烬》   女性  
描述: 本文以拉康的主体理论、弗洛伊德的宗教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美国作家弗兰克.麦考特小说《艾齐拉的灰烬》中的女性人物对弗兰克在性别角色、民族与宗教认知及道德观建构的三方面的影响,深入解读影响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形成的要素。
波特作品中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
作者: 张春玲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   凯瑟琳·安妮·波特   现实主义者  
描述: 20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瑟琳·安妮·波特以善于描写女性人物见长,她的作品展示了美国南方妇女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生存的艰难,歌颂了社会生活中女性坚韧、朴实、善良的美好品德。她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展现女性意识,揭示出女性从迷失自我到寻找自我再到成功证明自我的过程。女性在妇女运动的发展中对旧的传统意识的反抗以及男女平等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是文明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
试认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中的表现
作者: 镡冬玲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现象   言语行为   词缀派生   大学英语   女性研究   成年女性   英语语言   男人与女人   婚姻状态   语言模式  
描述: 人类是由男人和女人两种不同性别的人组成的。他们共同承担着发展人类历史,创造人类文明的使命。但由于性别的差异,在社会实践中他们担任着分工不同的角色,履行各自不同的义务,可是在传统的父系社会里,女人却因其性别而受到轻视和排斥,因此在语言上对女人的不恭也是很普遍...
对女性主义社会性别概念的哲学透视
作者: 杨晓宁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妇女运动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描述: "社会性别"概念是女权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后现代理论并不能克服女权主义理论及社会性别理论的局限性。而且,由于后现代理论自身的缺陷,它决不会引导女性走向最终的解放。
二十一世纪将是女性人才辈出的世纪
作者: 吕伟红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务劳动   性心理学   女性化   女性人才   女性犯罪心理   性别差异   妇女心理学   社会价值   心理健康标准   性别角色  
描述: 二十一世纪将是女性人才辈出的世纪吕伟红女性成才,这既是妇女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迫切呼声。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世界性的妇女运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两个多世纪以来,无数谋求自身解放与发展的各国妇女及...
政治·个人·性别——“十七年”女性文学的多元话语现象
作者: 李海燕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多元话语   女性文学  
描述: "十七年"文学中女作家在文学政治化体制的强制规训下普遍倾向于政治话语的阐述与表达,"十七年"女性文学因此呈现出强烈的政治化倾向。但女作家们的知识分子情结驱使她们选取知识分子题材、书写人情人性、传达批判精神,五四个人话语在她们的文本中不时闪现。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则驱使她们不自觉地选择日常题材、关注女性命运、聚焦情欲叙事,她们的文本因此呈现出相当的女性话语特征。于"十七年"女性文学而言,国家政治话语无疑处于叙述的中心,但个人话语、女性话语也在叙述的边缘发出自己的声音,"十七年"女性文学表现出多重话语纠缠的复杂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美学贡献
作者: 杜娟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贡献   社会科学   “女性文学”   大学学报   当代   俄罗斯文学   人与人关系   日常生活  
描述: 高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撰文指出,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家笔下的童年、爱情、家庭等传统主题小说在当下人与人关系愈来愈淡漠的时代显得尤为迫切,她们对日常生活的高度关注、对艺术细节的精雕细刻成为了当代俄罗斯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当个性化逐渐成为当代俄罗斯文学的主题特征时,如果单纯强调某种集体意识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以彼特鲁舍夫斯卡娅为代表的一批俄罗斯女作家已经在俄罗斯文坛占有重要一席,但是在多数评论文献中,对“女性文学”“女性小说”“女性意识”这些新术语的界定不是采用后现代文化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与城市关系刍议
作者: 李冬梅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城市   女性  
描述: “城市是有性别的”,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与女性的关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亲和与交融.一方面,城市作为一种生存空间和文化背景,为女性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遇,也毫不吝惜地为女性写作提供素材和养料.另一方面,女性也以独有的城市意识和女性立场,通过写作进一步描摹、想象和塑造了城市的个性与现状.女性不仅是城市发展最好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和参与者,她们不仅是城市文化消费的主要承担者,同时又是城市文化的制造者,因而也是城市文学最好的表现者.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作者: 仉金辉   陈汤龙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作家  
描述: 纵观现代中国女性文学,生态女性主义由无意识存在到生态女性主义观的形成经历了缓慢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它赋予中国女性作家跨越性视野,令其作品涵盖更宏大的主题,使她们走出了狭小的女性天地,进入到更广阔的对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人类与文明的思考中,从而踏上了以女性特有的人文关怀创建两性和谐、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探索之路.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