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南方文坛】搜索到相关结果 59 条
-
宏观建构与文本细读——评任一鸣著《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简史》
-
作者:
刘思谦
沈红芳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细读
女性文学史
内在关联
宏观
文学思潮
中国当代
简史
女性作家群
-
描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蓬勃发展。一方面体现为女性作家群星灿烂,佳作迭出,并与新时期以来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形成一张密密实实纵横交错的网,这必然为当代女性文学史脉络的多角度梳理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女性这一性别要素与文学创作的内在关联必然是女性文学修史者需要深度考察研究的理论课题,
-
女性文学:女性·妇女·女性主义·女性文学批评
-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作家
女性主义文学
妇女文学
性别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女性人文主义
性别意识
-
描述: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字面上把女性文学理解为一种按性别分类的性别文学,就像青年文学按年龄分类,西部文学按地域分类,女性文学不过是特别标出作家性别的一种性别方言罢了。果真如此,女性文学不仅失去了它起码的理论意义,而且可能起到强化女人“第二性”位置的作用,使生而为女人者感觉到某种看不见也说不出的以宽容面目出现的性别歧视。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女作家拒绝认同女性文学这一命名的心理原因。而且越是自信心和独立意识强对两性不平等有深刻体验的女作家越是拒绝把自己归入女性文学命下。她们说:“我只卖文,不卖女”(丁玲)
-
多重话语霸权下的女性文学“命名”——台湾五十年代女性创作生态追思
-
作者:
陆卓宁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宿命
政治意识形态
女性创作
台湾省
生态
女性文学
误读
20世纪50年代
话语霸权
-
描述:
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坛完全被统摄在一股强大的政治意识形态语境之下,乃至于实际上已经在发生且态势不弱的女性创作却宿命般地遭遇不屑或误读。这未尝不是一个看似易解实则值得深究的问题。
-
悖论中的艰难突围:论杨映川长篇小说《淑女学堂》
-
作者:
张淑云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映川
性别文化
女性性别
女性气质
西方女性主义
写作姿态
女性写作
女性解放
女性生存
-
描述:
从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引进,到90年代女性作家创作的自觉,中国的女性文学经历了一个由探索发展到成绩斐然的过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女作家们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寻找到了满意的答案。恰恰相反,随着多元化的21世纪的到来,她们在探索求证的过程中充满了困惑和摇摆,对女性解放的探索陷入了矛盾和困顿中。面
-
记忆\感知与碎片诗学
-
作者:
王迅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经验
作家
林白小说
女性主义文学
个人记忆
小说创作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个人化写作
创作主体
-
描述:
作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林白以其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著称。以女性主义文学审美标准为参照考察林白的小说创作,我们发现,林白的前期作品在客观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女性主义文学的某些层面的特征。尤其是《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等作品,如果把它们放在整个当代中国文学史中来考察,在女性经验揭示的彻底性上确实有些惊世骇俗。现有对林白小说的研究,也基本从女性话语层面展开。但在这里,笔者意欲借助“现象学”的方法,把对林白小说的这种认知搁置起来,从创作主体与文本形态之间内在关系的角度,而不是性别文化的
-
悖论中的艰难突围
-
作者:
张淑云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从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引进,到90年代女性作家创作的自觉,中国的女性文学经历了一个由探索发展到成绩斐然的过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女作家们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寻找到了满意的答案。恰恰相反,随着多元化的21世纪的到来,她们在探索求证的过程中充满了困惑和摇摆,对女性解放的探索陷入了矛盾和困顿中。
-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反思
-
作者:
王澄霞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
王干
小女人散文
女性主义批评
反思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创作
-
描述:
当代著名文艺批评家王干不止一次强调“我不是一个女性文学的研究者”?譹?訛,但是,在他的《话说“小女人散文”》《女人为什么写作》《花非花 人是人 小说是小说——与铁凝对话〈笨花〉》《盛世晚熟的一代》等有数的几篇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论,却充分体现出王干对中国女性文学洞若观火。这些文论的亮点并非在于对女性写作的适度肯定,而在于对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症结的剖析一针见血切中肯綮,论从己出,讲求批评的原创性,语言鲜活,文本富有阅读亲和力,体现出王干学术批评的锐气和霸气。
-
非虚构女性写作:一种新的女性叙事范式的生成
-
作者:
张莉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虚构小说
个人经验
女工
文本
公共领域
集体经验
叙事范式
女性写作
女性书写
女性文学
-
描述:
我觉得自己要从人群中把这些女工淘出来,把她们变成一个个具体的人,她们是一个个女儿、母亲、妻子……她们的柴米油盐、喜乐哀伤、悲欢离合……她们是独立的个体,她们有着一个个具体名字,来自哪里,做过些什么,从人群中找出她们或自己。——郑小琼《女工记》①或许,我所做的只是一个文学者的纪实,只是替"故乡",替"我故乡的亲人"立一个小传。……对
-
夏娃言说——近年几部女性文学理论批评著作评说
-
作者:
陈骏涛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理论批评
生命意识
审美意识
传统文化
-
描述:
夏娃言说——近年几部女性文学理论批评著作评说
-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反思——论王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作者:
王澄霞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
王干
小女人散文
女性主义批评
反思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创作
-
描述:
当代著名文艺批评家王干不止一次强调“我不是一个女性文学的研究者”,但是,在他的《话说“小女人散文”》《女人为什么写作》《花非花人是人小说是小说——与铁凝对话(笨花)》《盛世晚熟的一代》等有数的几篇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论,却充分体现出王干对中国女性文学洞若观火。这些文论的亮点并非在于对女性写作的适度肯定,而在于对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症结的剖析一针见血切中肯綮,论从己出,讲求批评的原创性,语言鲜活,文本富有阅读亲和力,体现出王干学术批评的锐气和霸气。“王干文学批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活,语言活,观点活,文本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