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想象中的“她”者: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电视广告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王艳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广告形象   后现代女性主义   刻板印象   男权主导   消费主义  
描述: 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纵观中外广告的发展史,含有人物元素的广告占了九成以上,其中女性形象的出场频率远远高于男性。女性的形象不仅仅作为一种商业符号,更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大量出现在广告中,可谓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文化符码之一。八十年代以来,电视在中国大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市场经济的确立催生了广告业的复苏。如今,借住电视强势的影响力,电视广告也仍在广告市场唱着主角;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众文化在中国大陆兴起,同时,中国女新闻工作者发现,在日益崛起的广告业中,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因此,对广告中
2006年日本电视广告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张弦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本电视广告   女性歧视   性别角色定型   女性形象  
描述: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长期以来是广告文化研究的重要分支,也是近年来国内媒介研究的热门课题,其中“性别角色定型”以及“女性的性对象化”一直是备受各方争议的研究焦点,国内许多广告也因歧视女性而遭到学界的诟病。本篇论文将视线投向与我国同处东方历史文化环境下的邻国日本,结合作者在日参与电视广告制作的实际经验,试图从广告从业者和传播学的视角来分析这个女性主义课题。论文通过对2006年在日本播出的140支电视广告的内容分析,分析了2006年日本电视广告中女性的性别角色定型程度,并运用群组分析的方法总结了三个主要的典型形象:
从堕落到脱出:由女性形象论坂口安吾的精神变化
作者: 程引娣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厌恶感   上升   肉体   利己主义  
描述: 坂口安吾是二战后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尤其在1946~1947的战后两年显示出极大的创作热情,连续发表多篇自传体小说。这些自传体小说大都以战时生活为素材,并通过塑造女性形象来审视自己内心,可以说是作者的“精神形成史”。本文主要选取其中的《去何处》、《战争和一个女人》、《我想拥抱大海》、《洗青鬼裤头的女人》四篇,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结合作家的成长背景,通过对作品中女性的行为方式、性格特征的系统分析,挖掘坂口安吾这一时期的内心精神变化,并探讨《去何处
哈代笔下的理想女性形象
作者: 张媛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代   男权统治   理想女性   维多利亚   女性  
描述: 托马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哈代所处的时代极具过渡性质,在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剧变。因此,在此社会大背景下,哈代的作品具有了革命性的意义,不同于其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哈代的创作有其独树一帜的一面。哈代生逢维多利亚的男权社会时代,而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行为准则有着严格的要求,她们必须温顺恭谦,以丈夫为尊,抑制性欲,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维多利亚男性眼中的理想女性。哈代怀着对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女性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哈代深知女性的痛苦,他用自己的作品赞美女性的优
艾米丽·奈斯露拉小说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赵点点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阿拉伯女性文学创作可以说是阿拉伯文学大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黎巴嫩著名女性小说作家——艾米丽·奈斯露拉在她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向读者展示了阿拉伯乡村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女性从封闭落后的乡村社会走向城市,寻求新的自我价值的定位,并且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女性在社会、家庭的地位得到了新的变化。艾米丽·奈斯露拉的小说创作过程经历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阶段,本文通过对于两个阶段女性形象特点和发展的研究,使得读者对于阿拉伯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互联网塑造的当代女性形象及其伦理检测
作者: 姜蓓蓓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联网   伦理   公众人物   女性形象   转变  
描述: 互联网做为新兴媒体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当代女性形象塑造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新浪网对女性公众人物的报道为例,与传统女性刻板印象对比,从对象议题选择和属性议题选择两方面分析了互联网所呈现的当代女性新形象;并运用广告伦理测试的理论,对互联网反映的当代女性新形象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新闻道德和承担了社会责任进行了检测。本文旨在发现媒体女性形象的转变和对互联网女性报道的伦理问题进行揭示。
论谷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
作者: 章瑜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肉体受虐   受虐性   受虐者   心理受虐   施虐者   嗜虐  
描述: 谷崎润一郎是横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个年代,拥有50年作家经历,且颇具争议的耽美派作家。对于谷崎文学的看法也百家争鸣各不相同。从谷崎润一郎生前到逝后数十年间,关于其作品的研究可谓数量繁多。关于谷崎文学的本质以及作家有无思想性的论争、关于创作时期的分类方法等一直以来都为人所研究。另外,关于作家本人的经历和作品的关联以及女性观等方面也有很多主张。本论文从谷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这一观点试图捕捉谷崎文学。尤其对于女性形象将进行重点论述。具体来说,从谷崎文学的3个时期(初期、中期、后期)中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
虚伪还是放荡:心理分析法研究毛姆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艳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心理分析   毛姆   白日梦   心理分析   放荡的女性角色  
描述: 毛姆小说中的女性常常以荡妇或是伪善者的形象出现,本文运用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分析了毛姆的作品《月亮与六便士》,《大吃大喝》和《刀锋》中的女性形象。众所周知,毛姆和女性相处并不愉快,甚至被认为厌恶女性。以其妻女为例,他终其一生痛恨其前妻,甚至在其前妻死后一段很长的时间内都无法放下怨恨;而他的女儿最终也卷入了和他的财产纷争。这些都是和他常常怀疑女性行为处事动机不纯有关。 毛姆对女性的刻薄不仅使他饱受女性主义者的攻击,同时,他的作品也常常被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则独辟蹊径,从两种心理分析的角
戏剧《老妇还乡》中的“正义”、“罪恶”及女性形象
作者: 次晓芳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钱   《老妇还乡》   正义   女性形象   异化  
描述: 瑞士著名德语作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1921-)的成名作《老妇还乡》(1956)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问题,短短一百页的三幕剧是他一生中最有光彩的剧作之一,奠定了作者在当代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按照作家的意图,这部戏剧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至上与道德沦丧。那么在此主题的基础之上作品是否还有其他深意可以挖掘呢?本文旨在以分析戏剧的主题来揭示女主人公老妇在当时社会影响下性格被异化的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前面三个部分主要介绍作家迪伦马特的生平及其作品《老妇还乡》的写作背景与时代。第四部分介绍作品的
纯洁与堕落:王尔德三部喜剧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冲突
作者: 何兴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喜剧   王尔德   堕落   冲突   女性形象   纯洁  
描述: 作为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奥斯卡·王尔德在文学史上占有无可非议的重要一席。他的作品涵盖众多文学体裁,包括诗歌,童话,小说,戏剧。如今他的戏剧作品仍然广受传阅,关于他作品的研究文章及书籍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对于其戏剧作品的研究文章多局限于诙谐幽默的人物对话和戏剧情节产生的效果,偶有对其中人物角色的分析,也仅限于对其中“浪荡子"形象的解析。鲜有人关注王尔德在戏剧创作中一直挖掘的一个主题——纯洁与堕落的女性形象的冲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他同一时期的三部社会风俗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
< 1 2 3 4 5 ... 27 28 2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