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761 条
-
论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和审美价值
-
作者:
于宁志
来源: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和审美价值
郁达夫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郁达夫在小说中塑造了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零余者”形象系列 ,除此之外 ,郁达夫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女性形象也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现象。这些女性形象体现出郁达夫在小说创作中的艺术探索和美学追求 ,具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蕴涵 ,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郁达夫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其文化与审美价值的分析开掘 ,会加深我们对郁达夫的文艺观和审美倾向的认识 ,从而丰富和扩大我们对郁达夫小说的整体性审视。
-
灵魂的复苏与放逐——《金瓶梅》女性形象论
-
作者:
肖扬碚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魂
复苏
女性
异化
-
描述:
从明代商品经济对城市市民女性的影响 ,传统文化、封建的一夫多妻制等对市民女性多方面的作用 ,市民女性主体意识的复苏 ,以及传统道德沦丧之后人性的迷失等方面 ,对《金瓶梅》中西门庆妻妾们———特别是潘金莲、李瓶儿等人的心态、行为、意识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在旧文化旧道德被破除的同时 ,新的文化道德的缺失 ,必然导致人性复苏与人性迷失的二元背反的歧途
-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苟建明
来源:
重庆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人间无爱
女性人物形象
荒凉
-
描述:
张爱玲是一个“看破红尘”的作家 ,她用自己那支冷静到了几近残酷之笔 ,刺到人性的最痛处 ,彻底揭示了被亲情关系掩盖着的惨不忍睹的真实———人间无爱。而张爱玲的文学始终同她的女性观联系在一起 ,循着张氏笔下“真实的人生体验” ,我们可否探索出作为女性文学创作主体的张爱玲内心所期盼与渴求的一种理想状态的女性人生呢 ?
-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苟建明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张爱玲是一个“看破红尘”的作家,她用自己那支冷静到了几近残酷之笔,刺到人性的最痛处,彻底揭示了被亲情关系掩盖着的惨不忍睹的真实-人间元爱。而张爱玲的文学始终同她的女性观联系在一起,循着张氏笔下“真实的人生体验”,我们可否探索出作为女性文学创作主体的张爱玲内心所期盼与渴求的一种理想状态的女性人生呢?
-
女作家弗萝兰丝·德莱入选法兰西学士院
-
作者:
未鱼
来源:
世界文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法国
小说创作
弗萝兰丝·德莱
文学家院士
-
描述:
据法新社报道,2001年11月15日,女作家弗萝兰丝·德莱在法兰西学士院被正式接纳为院士,坐上了编号为“10”的那把固定的扶手椅,成为继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之后的第二位女性文学家院士。在2000年12
-
张爱玲与她笔下的悲剧女性
-
作者:
程传荣
来源: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心灵史
审美取向
悲剧女性
-
描述: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 ,多是悲剧型的 ,她们或缺情少爱 ,或扭曲变态 ,或受尽摧残与侮辱 ,但她们大多并不自省。而个人情感的曲折经历 ,家庭生活的不幸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 ,决定了张爱玲在人物塑造上这一审美偏好
-
长江流域女性文学通观
-
作者:
宋致新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轨迹
长江流域
启蒙思潮
女性文学
创作主体
-
描述:
长江流域女性文学创作得江山之助和历史变迁之力,显示出奇光异彩。其发展轨迹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壮大的趋势;其创作主体主要是趋俗的艺妓群体和淑雅的闺阁作家;其美感特色主要表现为婉约自然。明清以来,它与启蒙思想文化紧密结合,汇成反对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
边缘的边缘——评女性私人化写作
-
作者:
杨枝煌
陈炳木
来源: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判
个性化写作
女性文学
女权意识
边缘
-
描述:
世纪交替 ,千年嬗递之际 ,写作空间呈现出“王纲解纽 ,处士横议 ,百家争鸣”的局面。时下个体化写作甚嚣尘上 ,但当它撒得一地鸡毛 ,尘埃落定之时 ,人们开始反思这一边缘化的写作 ;而女性写作与个体化写作的联姻则成为边缘的边缘 ,对男权制的发难与反拨 ,对主流的背离与反抗 ,充分显示其批判性。
-
《红楼梦》里两个截然相反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锦文
来源: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宿孽
年轻孀妇
风流女子
悲剧命运
槁木死灰
-
描述:
文章评述了《红楼梦》里两个截然相反的女性李纨和秦可卿的性格特征及其社会意义;指出她们虽然一个是心如“槁木死灰”的年轻孀妇,一个是“宿孽总因情”的风流女子,但她们却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
-
论关汉卿戏剧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
作者:
孙波
来源: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
窦娥形象
赵盼儿形象
戏剧
关汉卿
悲剧
谭记儿形象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
描述:
关汉卿杂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多为女性,而且有悲剧有喜剧。但是无论悲剧还是喜剧,在其中的女性人物身上都闪烁着斗争与反抗精神的光辉。无论是冤屈感天动地的窦娥,还是勇敢机智的赵盼儿,美丽聪慧的谭记儿,全都寄寓了底层人民的理想,同时也鼓舞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底层人民反抗强暴,争取公理的斗志。
<
1
2
3
...
37
38
39
...
75
7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