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761 条
-
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孙惠欣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
描述:
王安忆在新时期文坛上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而且不断变更小说格局和叙述策略,上达新境界。有关她复杂、多变的文本已形成多样化的解读,本文选择“女性意识’’这一性别视角解读王安忆的作品,探索其文本中女性意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非自觉到自觉,日趋成熟深化的过程,同时,探讨作家是如何运用“女性”话语,清扫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霸权影响,解构男性叙事,开创契合女性主义叙述策略的“特殊的”“革命性”的写作实践,掀开女性文学新的一页。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章是导论,为切入正题做必要的理论
-
独特的情感倾注方式——浅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与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
-
作者:
金琼
来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活动方式
女性意识
维多利亚时代
-
描述:
本文拟从女作家小说叙事中的情感活动形式入手 ,论述中外女性文学群体在女性意识的言说中的一些共同规律
-
论希腊神话传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化及社会认识价值
-
作者:
党静萍
来源: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希腊神话传说
女性形象
社会价值
演化
-
描述:
希腊神话传说虽是对现实一种幻想的反映 ,但是毕竟曲折地表现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而希腊神话传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女性形象。希腊神话传说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恰巧能够非常有力地证实女性形象的演化是随着人类的社会历史、生产劳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对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妇女地位由母权制下的“女神” ,过渡到与父权制相抗衡的“女人” ,直到处于私有制地位被奴役的“女奴”地位的演变过程就是认识人类童年时代女性形象的演化过程
-
温庭筠与李清照词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丁恩全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女词人
体验
温庭筠
文本
-
描述:
本文把温庭筠的文本和李清照的文本、唐五代女词人的文本进行比较 ,发现温词中的女性显得单薄、浅薄 ,缺乏独特体验
-
一九三○年代“妇女回家”论战的时代背景及其内容—兼论娜拉形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
作者:
许慧琦
来源:
东华人文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30年代
娜拉
妇女回家
-
描述:
婦女身為社會的一份子,其表現、處境與社會地位,都隨著社會局勢的變遷,被輿論從不同的角度解讀甚至引導著。從五四到三○年代,中國新女性走過萬事起頭難的十數載;在這個階段出現的許多問題,後代在不同的時空又
-
把新世纪妇女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访全国妇联副主席顾秀莲同志
-
作者:
赵清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记
全国妇联
国际
顾秀莲
妇女节
妇女工作
副主席
新台阶
-
描述: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我们迎来了新世纪的第二个“三八”国际妇女节。一年多来,全国妇联为谱写新世纪妇女工作的新篇章,做了许多工作。“三八”节前,记者请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顾秀莲同志谈谈今年的妇女工作。 记者:全国妇联常把庆祝国际妇女节作为新一年工作的开端,请您谈谈把新世纪妇女工作推上新台阶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顾秀莲:做妇女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指导思想。江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是我党面向新世纪的历史宣言,它为我们做好新世纪妇女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妇女运动的发
-
女性文学的历史补接与发展启示——《夜如年》意义解读
-
作者:
刘家思
蒋意春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启示
女性生活
封建男权
男权话语
客家女性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女性解放
悲剧命运
女性文学
-
描述:
温燕霞的长篇小说《夜如年》以她的故乡———江西赣南客家人的生活为取材视域 ,以客家人的围屋为审美视点 ,站在女权的立场 ,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处入手 ,对旧社会客家妇女的屈辱生活作了深切的描写 ,典型地反映了封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自觉不自觉地显示了作为女性文学的价值与意义。女性历史的文学补接众所周知 ,整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以男权文化为中心、描述男权立场和男性话语的历史 ,女性在这一历史文本中作为“盲点”而失语。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就是男权对女性所实施的一种非人的摧残与压迫。在这里 ,女性一切都是为
-
赞美的背后——《杭州美女地图》、社会性别话语及其他
-
作者:
王周生
来源:
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真实的女人
自然性别
杭州美女地图
美女标准
-
描述:
一篇《杭州美女地图》奇文引发的争论 ,反映一个严酷现实 :在大众传媒中 ,女性常常作为物的形象出现。究竟谁在定义美女 ?对美女赞美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社会性别 (Gender)理论为我们拨开迷雾 ,直抵现象的本质 :女性形象作为男权中心欲望的对象 ,在市场经济下不断被强化。在性别平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上 ,中国知识界任重而道远
-
是“时代差距”还是“文化差异”——评新文化运动中的“健全个人主义”妇女观
-
作者:
汪丹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差距
“健全个人主义”妇女观
文化差异
群体本位
个人本位
-
描述:
娜拉和子君是新文化运动初期 ,知识分子为树立“新的妇女观”而引进和创作的两个“新女性”形象 ,但两人“出走”的涵义却大相径庭 ,一个是西方个人主义在女性生活中的成功蔓延 ;一个却宣告了西方个人主义在东方女性自我解放过程中引进的失败。以往研究过于注重两者之间存在的“时代差距” ,忽视了其间的“文化差异” :个人本位的自我解放不同于群体本位的恋爱自由———这正是东西方近代妇女观转型的不同文化特质之所在。
-
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人道主义情怀
-
作者:
唐晴川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道主义
多元态势
女性文学
-
描述:
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主张 ,充分体现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人道主义精神的烛照下 ,经历了从“人”的发现到“女人”的发现 ,从关注女性整体命运到关注女性个体生存 ,从男性话语下的自我言说到对父权制文化的彻底解构 ,从强调男女两性的差异对立到眺望两性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深刻变化。
<
1
2
3
...
36
37
38
...
75
7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