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丁玲、萧红与女性文学
-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冰心、丁玲、萧红与女性文学
-
简论“左联”时期的女性文学
-
作者:
连子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个体
在同一地平线上
文学传统
娜拉
女权运动
女性命运
“左联”
萧红
庐隐
人从
-
描述:
一、综论 男女平等共享世界的日子是一定要到来的!这似乎已成为很长时期以来许多人尤其是女性心中一个极为美妙的憧憬。然而,这一理想境界的实现并不因女权运动在本世纪初使妇女获得世界性的选举权而轻而易举,也并不因男女两性在外在形式上仿佛已站在同一地平线上而立竿见影。事实上,它需要人类许多代人从观念和行为等方面进行深刻而自觉的斗争,单凭女性个体的孤军奋斗是很不够的。为什么太平天国时女子期待的“太平天国”遥遥无期?为何康有为《大同书》为女子呐喊的“大同世界”也无异于一个乌
-
走出“玫瑰门”:谈女性文学中的“自赏意识”
-
作者:
于青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文学氛围
封建意识
象征意义
繁荣景象
个性解放
长篇小说
当代女性
女性文学
玫瑰色
-
描述:
选择了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做为本篇立论的切入点,因“玫瑰门”的命名确有广泛的象征意义:英文的rose原是带刺的玫瑰,却被我们的作家解释为:“走向希望的通路”(汪曾琪语《文学四季》四期),又被评论家喻为:“从女性的生理到女性的象征”(雷达语、同上)。而笔者的解释是:象征着女性文学中的女性自赏意识。这并非为文而强赋《玫瑰门》以标新立异的注释,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到现今,确实已形成蔚为壮观的繁荣景象,女性文学带给文坛的的确是一片“玫瑰色”,那种充满了女性的智慧、女性的明丽、甚至是女性的桀傲不驯的女性文学,使文坛
-
试论香港当代都市女性文学的审美特征与变异(摘录)
-
作者:
粟多贵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异
新女性主义
审美特征
香港
女性意识
女性世界
都市女性文学
文学景观
都市意识
女性审美
-
描述:
香港当代都市女性文学,是香港独特的社会现实生活所产生的一个崭新的文学景观。它是生活在东方这个国际贸易大都会的香港女作家们,在当代都市意识的强烈呼唤与拨发下,所创作的具有独特的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它所描写的主要内容是都市女性生活与命运的女性世界。它是随着香港这个高度商业化城市从六、七十年代以来的经济腾飞与开放的氛围中,逐步形成和蓬勃发展起来的。 她们的这些作品,以独具的女性审美观念、意向与尺度,不同的审美理想,情趣与感受,奋力表现当代都市的女性意识,探索其女性新的人生意义、价值与困惑,展示其当代都市女性的不
-
论新时期关于“知识女性”的文学创作
-
作者:
崔丽
来源: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作家
艺术风格
文学创作
女性经历
心理感受
知识女性
女性文学
-
描述:
新时期的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切身体会来描写女性经历”的女作家。她们以女性特有的心理感受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一部部别开生而的作品,从而使女性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坛中一束多姿多彩、引人注目的奇葩。
-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回顾与思考
-
作者:
周石麟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回顾与思考
-
台湾女性文学中的母性审视(摘录)
-
作者:
王列耀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流
女作家
母性神
世道
母亲
继母
全等
性宗教
台湾女性文学
父性
-
描述:
台湾女作家们往往以冷峻的方式,审视母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多元流向。 首先,母性中蕴含着爱心。但母性并不完全等于完美无暇的母爱,甚至包含着冷酷的恨。《困》中的冷淡型母亲,《近黄昏时》和《回首,蓦然》中的移恨型的母亲,显然不是出于爱心以应有的惩罚管教子女。她们的心并不在孩子身上,而仅仅是迁怒和移恨。当孩子没有出生或者并未出现过失时,她们意识的深处已经积蓄了潮水般的恨。借惩罚幼子的机会,她们在报复男子,报复世道,或报复自己的身世。
-
女奴时代的谢幕——张爱玲《传奇》思想论
-
作者:
于青
来源: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狱
女性意识
张爱玲研究
女性世界
传统意识
国民性
新女性
女性文学
传奇
五·四
-
描述:
张爱玲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谁都不会忘记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令人侧目的“新女性”,然而谁也会在心里对不仅仅是女性文学狂热时期根基的虚弱暗暗摇头。然而,有一个作家在悄悄地做着许多热血作家所不曾注意的工作,她就是张爱玲。她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女性心狱充满疮痍的一页。她真实地掀开了黑夜里女性生活的残酷画面。在中国女性作家里,还没有一个人象张爱玲那样以对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去孜孜凄惨于女性悲凉命运的写生。所以,有人说“鲁迅之后有她,她是个伟大的寻求者。”(胡兰成《评张爱玲》《杂谈》四四、五),固然,这里的评价有
-
走出“玫瑰门”--谈女性文学的自赏意识
-
作者:
于青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走出“玫瑰门”--谈女性文学的自赏意识
-
论新时期关于“知识女性”的文学创作
-
作者:
崔丽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论新时期关于“知识女性”的文学创作
<
1
2
3
...
34
35
36
...
37
38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