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313 条
-
美的企慕与欲的渲泄--屈原、宋玉、司马相如美人赋散论
-
作者:
伏俊连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马相如
美人
赋体作品
宋玉
中国文学史
屈原
人文学
渲泄
-
描述:
司马的美人赋,而且试图从美人文学产生的渊源入手,从较深层汶挖掘美人赋的内涵及其在文学史、文化史上的地位。一女性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同人类的性意识有密切联系。原始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朦胧地意识到自己
-
试论《红楼梦》人物塑造的所谓“影子说”
-
作者:
刘晓峰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薛宝钗
影子说
晴雯
类型化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袭人
林黛玉
人物形象
-
描述:
清人涂瀛在《红楼梦问答》中说: 袭人,宝钗之影子也;写袭人所以写宝钗也。晴雯,黛玉之影子也;写晴雯所以写黛玉也。这两段话揭示的是《红楼梦》中人物描写的类型化问题。《红楼梦》善于刻划女性形象,而林黛玉、薛宝钗、晴雯、袭人等刻划得尤为生动。作者何以取得这样大的成功?
-
档案工作是我的终身事业
-
作者:
王焕珍
来源:
山西档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集整理
档案资料
武乡
妇联
妇女运动史
档案工作
机关工作
春秋
老干部
组织部
-
描述:
从参加工作开始至今已37个春秋,不论在乡镇,还是机关工作,从团委会、组织部到妇联会、人大,我一直没有离开档案工作,走到哪里,收集整理到哪里,共立卷3845卷,通过档案资料主编了《武乡妇女运动史》。因此,和档案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
建国前鲁迅纪念记事(1946-49.9)
-
作者:
凌月麟
来源:
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1946年1月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在福建崇高出版《鲁迅与木刻》,陈烟桥著。为《新艺丛书》之一。内收论述鲁迅与木刻的文章六篇。同年9月再版。2月《鲁迅文艺》月刊在天津创刊,由鲁迅文艺社编辑发行。创刊号
-
充分发挥山区农行“边半天”作用的思考
-
作者:
潘哲
来源:
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职工
男职工
农村金融事业
平果县
农行
充分发挥
基层营业所
会计出纳
妇女组织
妇女工作
-
描述:
女职工是农行职工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农村金融事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队伍以平果县支行为例,目前我县农行的会计出纳工作大多数都由女同志担任,有少数还担任了基层营业所、营业部、储蓄所及支行股级领导工作。她们中大多数长年处于农行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大量繁重的日常业务。也有相当一部份是年轻的妈妈,肩负着抚养教育下一代,瞻养照顾上一代的重任,她们的肩上担负着事业和家庭的两付重担,可以说他们的责任份量不亚于男同志,在她们当中多数能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事业和家庭同时并进,在家是贤妻良母,在单位是业务骨干。她们
-
杜十娘故事的来源和衍化
-
作者:
丰家骅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负情侬传
亘史
爱情悲剧
李甲
柳遇
至明
杜十娘
冯梦龙
中心人物
戏曲家
-
描述:
杜十娘的故事是一个发生在明代的爱情悲剧。它的第一个文人写本《负情侬传》是一部以李甲为中心人物的文言传记。到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则通过对原有故事主人公的变换、情节的增删和改变,塑造了杜十娘这样一个以'真情'为追求目标的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至明末,这个故事在戏曲中又有新的衍化,但大多狗尾续貂:使沉江后的十娘或'成仙'或'复生',虚构大团圆的结局。
-
自然、朴实、优美、含蓄:白杨表演艺术风格谈
-
作者:
陈方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艺术实践
表演艺术
祥林嫂
白杨
艺术家
不同类型
女性形象
表演特点
陈白露
-
描述:
白杨是一位在国内外负有盛名的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她在中国艺坛上所获得的巨大声誉是世人瞩目的,她的卓然成就与涤远影响在中国电影、戏剧史上,也将留下光辉的篇章。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在她主演的二十余部电影和四十多出戏剧中,她塑造了众多的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中国女性形象,而其中尤以陈
-
简论白杨的美学修养
-
作者:
刘汉铭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创造力
追求美
审美情感
艺术家
美学修养
艺术创作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审美理想
日常生活
-
描述:
从艺60年以来,白杨在影剧艺术创作领域里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尽管时间流逝,岁月变换,但是,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仍然在观众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仍然充满着感人的魅力,仍然散发着艺术的光彩。白杨不衰的表演功力,是和她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分不开的。审美理想:信仰与创造的旗帜高尚的审美理想,是艺术家追求美的出发点,是艺术家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杨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在党的培养下,她把影剧艺术当作反映社会的一面
-
读马明康《十二寡妇》札记
-
作者:
白崇人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经历
回族文化
食品厂
故事
历史与现实
长篇小说
寡妇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伊斯兰文化
-
描述:
三月中旬,收到寄自云南沙甸的一个邮件,拆开后,见封皮为红白相间的一本厚厚的书。书名为《十二寡妇》,著者是马明康。以为是世面上流行的专以女性诱人的俗品,心中不免漾起一丝不快,便随手放置案头不读。今年的北京,气候反常,虽已暮春,但有时却寒风砭人。一天,窗外飘起冷雨,心中亦觉索然,信手拿起《十二寡妇》翻看。原来这是一部正经八板的长篇小说,情不自
-
野猫子和嘉尔曼比较论
-
作者:
邓经武
来源:
内江师专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技巧
社会阶级
中国现代作家
社会矛盾
山峡中
民族价值观
法国文学史
梅里美
艾芜
嘉尔曼
-
描述:
艾芜和梅里美虽然处于不同的文化传统背景,属于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阶级,却各自塑造了一个充满野性和原始强力的女性形象.两个形象都属于与整个文明社会作对的特殊群体,其惊世骇俗的举止,寓托着作者对所处社会的抗议和批判.两个形象不同类型的反叛的,折射出不同的社会矛盾和民族价值观,体现了作者追求艺术技巧和追摹人生步伐的不同特色.两篇作品在精神上的联系,是体现人性的尊严和对美好人生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