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寻梦.失梦.无梦:论於梨华小说中的留学生形象
作者: 左丽珺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发展流变   女性形象   展示  
描述: 后寻求文化上的 认同,事业上的归宿,以及自我寻索的生活历程和心灵历程。 同时做为一位性作家,於梨华格外关注留学生的命运, 塑造一批生动鲜明的台湾早期留学生群像。本文试图将 对於梨华作品的考察置于
李商隐诗歌女性形象两极化倾向及其对诗风的影响
作者: 蔡燕   来源: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商隐   神化   尤物化   女性形象  
描述: 李商隐诗歌女性形象存在两极化倾向 :尤物化与神化。尤物化是儒家传统文化根植于诗人心中祸亡国思想的具体体现 ;神化倾向是士大夫隐密难言的爱情生活的抒写策略。女性形象两极化倾向影响了诗人审美旨趣及艺术
欲望与寂寞间的生存──论施叔青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心态
作者: 李艳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叔青   欲望与寂寞   女性心态   短篇小说  
描述: 施叔青的短篇小说,展示与思索着女性人物的生存、命运和精神世界,探幽索微于现代女性的隐秘心理与渴望。早期写于台湾和美国的作品,以“女性眼睛”注视世界,在对女性生存心理层次的言说中,预示了她的创作个性的倾向。移居香港后,她在系列“香港的故事”中娓娓道出一个个“苦苦挣扎在经济和精神的有形与无形的罗网里”的女性,其精神危机与心理挣扎的痕迹尤为显著。而且,这些女性无论怎样挣扎,终究还是逃不出宿命的安排与悲剧的结局。
美国黑人妇女的困惑与自救--论托妮·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
作者: 刘在良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救   黑人女性   困惑  
描述: 在托妮·莫里森笔下 ,美国黑人女性表现出了鲜明的性格特点 ,她们不再附属于白人 ,也不再附属于黑人男性 ,面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 ,她们也有痛苦和迷茫 ,用她们自己的方式来反抗。文中探讨了造成她们这种状况的原因 ,并指出了她们采取的反抗措施的得与失 ,只有通过自救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红楼梦》女性人物与男女平等及婚姻自主精神
作者: 纪琼骁   来源: 艺海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身   清代   追求   痛苦   婚姻自主   《红楼梦》   女性人物形象   笔触   贾府   精神  
描述: 《红楼梦》以宏大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塑造出一群美丽刚烈、才华横溢而又痛苦无比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中的一部分,在清代封建社会的背景下,通过寻求婚姻自主来追求自身的解放。这个过程是惨烈的,但对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震撼是巨大的。
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与同性爱
作者: 蒋晓兰   来源: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同性爱   女性文学   姐妹情谊  
描述: 该本简要分析了部分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对男性深感失望之后将情感寄托在同性身上的情况,并就此提出了一己之见,认为女性的精神支柱只有放在自己的身上才是永远不倒的。
善的高扬 恶的审视——新时期女性文学中道德观念浅析
作者: 郭红玲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性文学   审视  
描述: 新时期女作家极力歌颂真善美 ,这种求知向上的追求净化着人们的灵魂 ,为人类筑造了精神的家园 ;对恶的揭露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女作家通过对恶的审视和展现为人性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一面自鉴的镜子
重视服装语言 重塑女性形象
作者: 陈富美   来源: 工会博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服装语言   服装文化   女职工   进入小康   首都   国际化大都市   文化品味   申奥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描述: 伴随着申奥的成功,加入WTO的临近,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已是我们首都职工的重要任务,我们首都女职工怎样展示自己的风采,体现中国女性是幸福的、健康的、进步的,服装语言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1995年后,我们的生活已进入小康水平,在服装上也有所体现,我们已远离了服装上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
晚明士子和妓女的交往与儒家传统
作者: 赵轶峰   来源: 中国史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风   明代     妓女   儒家传统  
描述: 晚明士人中盛行和具有文化修养的妓女交往。这种现象以娼妓制度存在为基础 ,但比前代更为普遍 ,并与士人集会风气相结合。这类行为与当时国家典制相矛盾 ,反映了法典与社会实际的脱离。其形成与经典儒学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心学的影响、明代儒生的文士化、以及明末政局造成的士人失意与狂放心态都有相当的关联。其于女性文学在晚明的活跃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三十岁都市女性的精神糕点
作者: 皮尔   桑弧   来源: 北京纪事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950年威廉·福克纳在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中有这么一段话非常值得注意。他说蹩脚的作家写的不是爱情而是肉欲,写的是毫无意义的失败,写的是空洞的胜利,他的悲伤并不带普遍性,留不下任何伤痕。他所写的不是人的灵魂,而是人的内分泌。不知从何时起,国内的某些女作家把女性文学的品位,降低到了对自身性别特征的张扬和私密心理的暴露上。她们原本有限的才华统统
< 1 2 3 ... 29 30 31 ... 61 62 6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