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559 条
-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女性研究机构
-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梨花
亚洲妇女
女性研究
女子大学
韩国女性
妇女问题研究
大学生
硕士学位课程
女性主义
研究所
-
描述: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女性研究机构
-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声:“五四”时期妇女运动特点简析
-
作者:
郭金梅
来源:
前沿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界联合会
郭隆真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运动
中国妇女
女学生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时期
婚姻自由
五四运动
-
描述: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声:“五四”时期妇女运动特点简析
-
提高妇女科技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妇女组织的服务实力
-
作者:
德州市妇联
来源:
妇女工作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素质
德州市
妇女工作
-
描述:
提高妇女科技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妇女组织的服务实力
-
虚拟放纵 —网络女性和女性文学速写
-
作者:
暂无
来源:
程序员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者
象网络
文学作品
虚拟世界
网络写作
速写
宝贝
网络文学评论
女性文学
传统文学
-
描述:
“因为网络改变了她的生活,使她常常在深夜两三点钟披衣而坐,伏在电脑前敲打键盘,向另一个虚拟世界倾诉自己的内心。——吴过《桀傲不驯的美丽——网路访安尼宝贝》
-
《红楼梦》女性观与明清女性文化
-
作者:
薛海燕
来源: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红楼梦》
“意淫”
贾宝玉
从众心理
女性文化
女性文学
明清时期
曹雪芹
独立品格
-
描述:
《红楼梦》女性观与明清女性文化
-
戴着镣铐的人生——浅析《家》中的悲剧女性
-
作者:
吴建萍
魏文彬
来源: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艺术形象
角色意识
悲剧女性
-
描述: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家》是其代表作之一,为了鲜明突出《家》控诉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罪恶的主题,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女性形象,他们虽然出身不一,经历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落入悲剧结局。巴金在作品中溶入了自己深刻地情感,倾其心力,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女性悲剧形象,并通过这些艺术典型深刻揭示了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内蕴、文化根源和心理因素。
-
大陆近二十年台湾女性文学研究综述
-
作者:
李娜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女性文学
研究
-
描述:
新时期以来 ,大陆的台湾女性文学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女性文学学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近二十年来这一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性的梳理 ,主要从两个方面 (分成两个时期 )即研究格局的初建 (1980— 1989)与研究层面的深入 (1990至今 ) ,对大陆有关方面的工作加以评价分析和概括总结 ,以求有助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
大陆近二十年台湾女性文学研究综述
-
作者:
李娜
来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女性文学
研究
-
描述:
新时期以来,大陆的台湾女性文学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女性文学学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近二十年来这一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性的梳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成两个时期)即研究格局的初建(1980-1989)与研究层面的深入(1990至今),对大陆有关方面的工作加以评价分析和概括总结,以求有助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
无畏与恐惧——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几位女性形象
-
作者:
涂宇明
来源: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封建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分析了鲁迅短篇小说中的几位女性形象。她们经历不同,性格各异,或强悍泼辣,或善良朴实,或经受过新思潮洗礼,但她们坚决的抗争都以失败作结。鲁迅先生以清醒的认识,深刻揭示出积淀的封建意识对人们灵魂的强大威慑力。
-
试论《红楼梦》中被摧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孙波
来源: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部世界
红楼梦
现实主义
王夫人
晴雯
尤三姐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鸳鸯
-
描述:
《红楼梦》巨大艺术成就之一,就在于它塑造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形象中,有一类人物形象颇有意味,这就是以晴雯、鸳鸯等为代表的处于生活底层,被侮辱和摧残的女性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着强烈的生命意志和生活愿望,在这种来自生命个体心理深层的内驱力的驱动下,她们与外部世界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无疑,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从另外一个侧面深化和丰富了作品的批判主题。但是我以为,这绝不仅仅是现实主义的胜利,同时也得益于作者的思想和悲天悯人的良知与心灵。因此对这些
<
1
2
3
...
29
30
31
...
54
55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