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研究》杂志创刊
-
作者:
张严
潘跃
来源:
人民日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女性研究》杂志创刊
-
为子弟兵献上一片爱心 河口区妇女组织广泛开展拥军拥属活动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营日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为子弟兵献上一片爱心 河口区妇女组织广泛开展拥军拥属活动
-
变迁中的女性形象--对《中国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
-
作者:
风笑天
来源:
社会杂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社会
八十年代
六十年代
社会变迁
现实社会
不同历史时期
社会学
价值观念
女性形象
社会心理
-
描述: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1950—1990这四十年间《中国妇女》杂志中所报道的325位典型人物为样本,从生理形象、职业形象、政治形象、知识形象、事迹形象五个方面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初步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中我国女性典型形象的特征及其变迁。这就是:从五、六十年代单一的劳模型模式,到七十年代末的劳模型、个人成就型、勇于斗争型并存模式。又到八十年代以个人成就型和女强人型为主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女性形象变迁与我国社会变迁之间的某些联系。
-
茅盾小说中时代女性形象的衍化及其功能分析
-
作者:
彭晓丰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结构
作者
近代小说
三角结构
类形象
女子
茅盾小说
新女性
时代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从精神联系看可以上溯到近代小说中开始出现的洋化的摩登女子,当时她们也被称为“新女性”。这类形象开始并非作为“新生事物”予以正面表现,她们更多地是服从于作家刻划人物之外的需要,即让她们充任某种代码,进而成为叙述结构中的一个方面而起作用。也许正是基于这种选择,典型的三角
-
女性形象的新超越——谈近期几部女性电影的创作
-
作者:
梁天明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现代都市生活
女性世界
变革进程
认识价值
社会文化变迁
留守女士
知识女性
男性中心
都市女性
-
描述:
在近期出现的几部女性电影中,最集中的视点是敏锐地追踪和展示社会生活的变革进程。在这个视点中流泄出女性形象所具有的强烈的社会意识和女性意识。面对丰富复杂的社会变革和同样丰富复杂的女性意识变革,艺术家们通过这批女性形象让人们看到了改革大潮中的各种社会文化变迁,感受到处在时代大潮中中国女性的心态变化。
-
女性形象的新超越
-
作者:
梁天明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女性形象的新超越
-
妇女心态的畸形史:试论巴金笔下悲剧女性形象
-
作者:
周芳芸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曾树生
巴金
觉新
旧式妇女
丈夫
沈氏
女心
悲剧女性
新女性
封建专制
-
描述:
在中外文化史上,文化智慧是男性的天地。男性是力量和权力的象征,而女性只是感性的尤物,男人的附属品。这不仅成为几千年封建专制的法理定规,而且作为传统文化意识的积淀,也渗透在女性的深层意识中,成为女性心理定势,铸成女性人格深层弱点。在巴金笔下,无论是出身卑微的奴婢丫环,或看似养尊处优的小姐、少奶奶,有权势的阔太太;无论是通晓诗书礼义的才女,或受“五四”新文化熏陶洗礼的新女性,皆冲不破这一传统文化的怪圈,跳不出这封建心狱。“正如任何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一样,人们也不能选择一出生就包围着,被感染着的传统文化”。巴
-
变迁中的女性形象——对中国妇女杂志中女性人物的分析
-
作者:
风笑天
来源:
中国妇女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变迁中的女性形象——对中国妇女杂志中女性人物的分析
-
两朵“恶之花”:王熙凤和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比较:兼谈中西传统女性形象塑造
-
作者:
李祝亚
来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中国文学史
封建统治者
心理负荷
麦克白夫人
恶之花
王熙凤
女性形象塑造
尤二姐
曹雪芹
-
描述:
王熙凤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罕见的“恶女人”形象。她残酷阴险,欺上瞒下,借刀杀人,作恶多端。在她身上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者所有的丑恶与卑鄙。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中,小厮兴儿在向尤二姐介绍王熙凤时曾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全占了。”兴儿之语,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王熙凤性格的重要方面:圆滑、狡诈、凶狠。有评论家曾说,《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黑暗的一出,黑暗掩盖着血腥的谋杀,悲剧中,麦克白的野心骤然而
-
呼唤社会主义新女性形象
-
作者:
宋美娅
马桂红
来源:
中国妇女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呼唤社会主义新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