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追寻女性自由之路
作者: 贾小娟   陈卉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多种形式   女性自由   自由女性   女性形象   女性生存   女性主义   小说   新格局   社会思潮  
描述: 作为社会思潮之一,女性主义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与争议。众多的研究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种族学、哲学等各角度切入,以理论、作品、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诠释和演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中还是存在不少局限性,他们大都从单纯的性别对立,或是拘泥于从理论科学对其进行剖析,结果或是将其视为新格局下的性别对立之争,或是全盘否定了女性主义的历史意义,将其封杀于男权政治下。其实从整体而言,女性寻求自由和自我解放毫无疑问具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意义,关键在于它最终将走向何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以她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冲破男权藩篱的勇者:解读《庭院里的女人》
作者: 欧阳东峰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德鲁   美国女作家   男权   传教士   女性伦理   庭院   女性题材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  
描述: 女性题材影片《庭院里的女人》(Pavilion of Women)改编自美国女作家赛珍珠1946年创作的《群芳亭》,值得一提的是,赛珍珠于1938年凭借中国农民题材的史诗般小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托·斯·艾略特《荒原》中的女性观
作者: 吴微   张喜丰   来源: 飞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学   男权社会   女性观   现代派诗歌   艾略特   划时代意义   传统女性   女性形象   荒原   西比尔  
描述: 《荒原》是托·斯·艾略特于1922年写成的一首长诗,被认为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在《荒原》中,艾略特描写出现了多位女性形象,然而深受西方传统女性观的影响,没有一个女性形象是积极
“05最酷超女”形象分析
作者: 张骋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社会   审美观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权主义理论   二元对立   挑战   女性形象   主导地位   男性   男权主义  
描述: 轰轰烈烈的05“超女”舞台比拼在万众瞩目和一片争议声中早已尘埃落定,但“超级女生”带来的巨大余波并未随着比拼的落幕而烟消云散。在超女热浪的席卷下,我们当代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超女现象。“超女现象”不是一个简单的娱乐和经济现象,其影响远远地超出了它的本身,对中国当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文化生态都将产生强大的震撼作用。 05“超女现象”最深层涵义的一层是指,李宇春这种中性化甚至更带男性化的酷帅的女性形象彻底PK掉了传统意义上的温柔美眉和乖乖女。而这种超女现象体现的最深层、最本质的内涵就是,带女权含义的审美
《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
作者: 刘夏辉   朱华东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张爱玲   文学作品   中国古典小说   金锁记   基本的   相适应   人物形象   人格力量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女性一直处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之上。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女性大多有着崇高的奉献精神,重情轻利、吃苦耐劳、勇于献身。她们的形象大多是高高在上,完美无瑕的。
女性语言文学的治疗作用:以《黄色糊墙纸》为例
作者: 袁芳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主人公   诊断   女性语言   糊墙纸   语言文学   女性形象   黄色   女性主义   短篇小说  
描述: 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黄色糊墙纸》一直都是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对于小说中墙纸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大多文学批评都集中在探讨其中所表达的女性生存困境,推而将墙纸解读为象征女主人公的意识、潜意识或是使
《紫颜色》中黑人女性的自我构建
作者: 王海燕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颜色   自我意识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黑人女性   自身价值   黑人文学   女性形象   男性   代表作  
描述: 1982年,爱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面世,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83年,该作品获普利策文学奖。《紫颜色》是美国妇女文学和黑人文学的里程碑。小说主要取材于黑人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秀拉》:黑人女性艰辛的成长故事
作者: 吴爱华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作家   成长小说   成长故事   性别歧视   秀拉   叙事结构   种族歧视   黑人女性   莫里森   女性形象   托尼·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第二部作品《秀拉》在出版时曾掀起了文学评论界的一场轩然大波,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待黑人女主人公形象褒贬不一的评价。然而这本书却在1975年被提名参加了美国书评奖的评选。
迷失于想象界与象征界
作者: 邓瑶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男权社会   自我意识   父权社会   女性身份   镜像阶段   象征界   女性角色   认同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女性文学史上最早的代表作之一,《觉醒》被视为美国女性运动的里程碑,它使女性地位与女性生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努力挣脱男权社会下被制度化的女性角色,去寻求自我意识和精神释放的新女性。女主人公爱德娜自我意识的复苏,实质上是她在代表父权社会的象征界中寻求女性自我身份与认同的过程。她徘徊于想象界与象征界的心理历程,彰显了矛盾的女性心理与存在的女性需求,同时也展示了女性在代表理性的象征界中寻求想象界中女性自我的无奈与宿命。 一、想象界:女性的存在自我 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是拉康关于主体理
汤婷婷\莫里森的后现代写作风格与女性主义书写
作者: 丰国林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性别歧视   中国传统   汤婷婷   少数族裔   后现代   社会文化   弱势地位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后半期,处于边缘与弱势地位的女性和少数族裔都对造成其遭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社会文化和思想文化进行了质疑和重新审视。具有这
< 1 2 3 4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