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搜索到相关结果 34 条
-
竞相开放的爱情之花——谈普希金《别尔金小说集》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杜春荣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国社会
俄国文学史
艺术画廊
诗体小说
十九世纪
别尔金小说集
散文化
俄罗斯文学
奥涅金
瑰丽多姿
-
描述:
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史,是一条瑰丽多姿的艺术画廊里,在这个画廊里有许多各具丰姿异采的优美妇女形象.被誉为“俄罗斯文学魁首”的普希金首先开创了塑造优秀女性的先河.1830年的金秋,是普希金创作的丰收季节.他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接着又神速地写成了散文化的《别尔金小说集》.小说集描写了当时社会
-
探索“莎菲型”女性美的丁玲——读《魍魉世界·风雪人间》有感
-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共产主义
莎菲
国民党
丁玲
爱情
女性形象
风雪
回忆录
世界
-
描述:
丁玲在生命结束之前,给我们留下了她的回忆录《魍魉世界》和《风雪人间》,这给我们研究了丁玲的全部创作,提供了极其可贵的资料,为我们论证丁玲的一生,一直在探素“莎菲型”女性的美,作了有力的佐证,为我们认识莎菲的形象里,或多或少有着丁玲自己的身影,或者作者自己的品质,提供了旁证.为此,笔者在这里愿作进一步的探索.
-
试论我国古代爱情剧的进步意义
-
作者:
韩文志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古代戏剧
婚姻观念
思想观念
明清传奇
进步意义
爱情婚姻
女性形象
我国古代
发展社会主义
-
描述:
古代爱情剧在以元杂剧、明清传奇为主体的我国古代戏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剧作,以其新鲜的思想观念、曲折的戏剧冲突、炉火纯青的戏剧语言,令人回肠荡气的感情色彩,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活脱脱的人物形象,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爱情的颂歌,不仅令当时的男女青年为之倾倒,就是在今天,也仍然为广大戏剧爱好者所珍爱。因此,开展对这部分珍贵遗产的深入研究,对于正确地继承优良传统,发展社会主义的新
-
浅谈“莎菲型”女性和“时代女性”的美学价值
-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行素
美学价值
贞贞
莎菲
章秋柳
陆萍
现代文学
人物画廊
时代女性
群象
-
描述:
在现代文学琳琅满目、丰姿多态的人物画廊里,描写新的女性而且成为形象系列群象的,要算丁玲笔下的“莎菲型”群象和茅盾塑造的“时代女性”的系列形象了。他们笔下新女性的群象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留下了生动的历史画展,诉说了他们的美学情愫。我们研究这两个作家笔下不同女性形象创作的各自特色及其美学价值来说明这些艺术形象的塑造在新文学史上的功绩及其影响,将有助于有关学术研究的纵深发展。
-
不同的女性人物相似的心路历程——《菊花》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女性主义比较解读
-
作者:
杨红梅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路历程
男权中心
悲剧命运
-
描述:
《菊花》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而威廉·福克纳于193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堪称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在这两部小说里,两位作家都对生活在男权社会、深受男权思想压制的女性进行了刻画.以女性主义视角比较这两部小说里的两位女主人公,通过解读她们相似的心路历程,探讨其悲剧命运及其成因,以期在加深对这两个艺术形象理解的同时,又能促使人们对女性的命运与价值建构进行反思.
-
乔治·爱略特小说女性主义叙事模式的研究
-
作者:
王丽英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叙事模式
女性意识
-
描述:
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方法,对乔治.爱略特的三部作品即前期的《亚当.彼德》、《弗洛斯河磨坊》和后期的《米德马尔契》中叙述模式进行分析,从而解读出爱略特矛盾的女性意识。在叙事学分析中引入主题分析,研究三部作品的叙事模式,挖掘爱略特小说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时使用同一的叙事模式,揭示了女性人物的悲剧潜质和爱略特矛盾的女性观。
-
《黄色糊墙纸》:夏娃的反叛
-
作者:
肖淑芬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第一次世界大战
糊墙纸
妇女作家
夫妻关系
妇女权利
黄色
妻子
女性
夏娃
-
描述:
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是美国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著名妇女作家,一个激烈的女权主义者.她的一生,作品和著作很多,曾获得国际性的广泛的敬意和赏识.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人们不接受她加倍赞成的妇女权利和社会主义,所以,逐渐地被读者冷落了,“直到当代妇女运动激发出来的新的关注,把她从忘却中拯救出来”.
-
《黄色糊墙纸》:夏娃的反叛
-
作者:
肖淑芬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个女人
妇女文学
夏洛特
吉尔曼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者
男权中心
一个女性
金斯
妇女权利
-
描述:
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是美国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著名妇女作家,一个激烈的女权主义者.她的一生,作品和著作很多,曾获得国际性的广泛的敬意和赏识.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人们不接受她加倍赞成的妇女权利和社会主义,所以,逐渐地被读者冷落了,“直到当代妇女运动激发出来的新的关注,把她从忘却中拯救出来”.
-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局限性分析
-
作者:
陈默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局限性
女性文学
19世纪
-
描述:
19世纪特定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化背景,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1840年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女性文学。随着女权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一小部分女性拿起笔杆,投身到文学创作中,彰显了女权运动在文学界取得的突破。
-
从家族文化传承看清代泰州女性文学繁荣的原因与特征
-
作者:
钱成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泰州
家族化
女性文学
繁荣
-
描述:
在泰州地域文化史上,清代的女性文学曾繁荣一时。清代泰州女性文人人数众多,创作成就显著。他们中大多数出身本地区文化世家,而家族化也因此成为清代泰州女性文学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与最显著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