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93 条
-
抗日战争时期的史良
-
作者:
周天度
来源:
近代史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国民主运动
名字
国民参政会
妇女团体
国民党
妇女运动
抗战期间
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
《新华日报》
-
描述:
史良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她的名字,是与爱国民主运动和妇女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抗战期间是她一生思想最活跃和闪光的时期,其中某些见解直到今天仍未失去它的价值和光彩,对我们具有启迪的意义。本文就是阐述她这一时期的思想和活动的。
-
学近苏辛,嗣响易安:吴藻词简论
-
作者:
蒋哲伦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女词人
要眇宜修
北宋末年
阴柔之美
民族压迫
嘉庆道光年间
绘图
吴藻
朱淑贞
-
描述:
词,实在是女性的文学。这不仅因为她传播于红巾翠袖之口,婉娈旖旎,悦人耳目;且由于她改变了向来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转而抒写女子的生活、思想、感情和需求,缠绵悱恻,要眇宜修,以阴柔之美,胜阳刚之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特定的文学形式还孕育出一批聪慧过人的女作家,她们虽被封建的礼教法规禁锢于深闺之中,足不出户,却能以锦心绣口铸绝妙好词,通文坛之声气,与须眉丈夫试比高下。自北宋末年李清照率先脱颖而出,南宋的朱淑贞继之于后,直至有清一代,闺彦之词?而成集者,人以百计,篇以万数,形成群芳暄妍的
-
艾米斯拒绝接受“令人讨厌的”绰号
-
作者:
连宗森
来源:
文化译丛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愤怒
英国文学
女权运动
拒绝
绰号
小说家
创作
新小说
接受
女性人物
-
描述:
作为英国主要小说家之一的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 Amis,1922- ),在其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招来了两个令他不满的绰号——愤怒的青年和厌恶妇女的人。艾米斯身体肥胖,现年66岁,是一个生性快活的人。他拒绝接受这两个头衔,并且否认曾对任何事情或任何人特别怀恨。
-
近代美利坚民族的饮酒风俗和禁酒运动
-
作者:
高国
来源:
民俗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人士
新英格兰地区
美利坚民族
饮酒方式
殖民地时期
宗教势力
生活习惯
饮料酒
美国白人
妇女组织
-
描述:
饮酒是美利坚民族生来俱有的生活习惯。美国发达的农业和果品业为酿酒的兴盛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美国人的饮酒方式是不同地区和民族饮酒习俗的集合体,但经过长期的融合和自身发展,也形成一些独特的风格。很久以来,美国的宗教势力、妇女组织以及广大社会人士把戒
-
孤独灵魂的自我描述-读《漱玉词》随笔之一
-
作者:
江凤贤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咏物
李清照
女词人
女主人公
孤独感
《漱玉词》
自我描述
“孤独”
随笔
丈夫
-
描述:
一部《漱玉词》,人人爱不释手。有人凝视着天资聪颖、多愁善感而命运不佳的女主人公形象,默默地洒下同情之泪;也有人为主人公对生命与爱情的执着的追求和向往感动得颤抖不已;更有人从词中读出了深沉的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而深受鼓舞,真乃“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也读,我却惊奇地读出了“孤独”二字:一个孤独的女性形象,一颗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孤独的灵魂,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孤独感。一部《漱玉词》,似乎是由于作者李清
-
凄楚动人——《鸣机夜课图记》精采片断赏析
-
作者:
金予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封建时代
波浪
撰写
记叙文
生平
感情
清代学者
母亲教育
女性形象
-
描述:
《鸣机夜课图记》是清代学者蒋士铨撰写的一篇记叙文。作者以真挚的感情叙述了母亲的生平感人肺腑的事迹,描绘了一位封建时代的贤慧、娴雅与善良的女性形象。第五段,作者紧扣“鸣机课图”回忆了幼年时代受母亲教育的往事,文章写得情深意切,断人肝肠。这段文字只有一百三十七字,却写得委婉曲折,波浪起伏,人情人理,真切
-
谁领导了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
-
作者:
郑超麟
来源:
新文学史料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瞿秋白
文化运动
中央
统战工作
郭沫若
文化工作
中国共产党
委员会
创造社
-
描述:
中国共产党中央,从成立到一九二八年底我卸去宣传部秘书职务为止,根本没有列为专项的文化工作,更加没有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化党组,或类此的机构。这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在这时期中,全国代表大会或各地区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有工人运动决议案,农民运动决议案,妇女运动决议案,国民运动决议案,军事运动决议案,以及其他的决议案,却从未见有文化运动决议案。在这时
-
第8届北方国家拉丁美洲学家会议
-
作者:
于文兰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丁美洲
难民
文学
文化
苏联
北方国家
斯德哥尔摩
妇女运动
社会人类学
全体会议
-
描述:
据苏联《拉丁美洲》杂志1988年第11期报道,研究拉丁美洲问题的北方国家拉丁美洲学家协会第8届会议于1988年7月1—3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期间,举行了3次全体会议和下述分组会:即有关经济学
-
试论林黛玉的精神美
-
作者:
王志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红楼梦》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世界
薛宝钗
贾宝玉
香菱
林黛玉
精神美
大观园
曹雪芹
宝黛爱情悲剧
西施
-
描述:
如果说,一系列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犹如长廊列柱建构成《红楼梦》这座巍峨的文学宫殿,那么,林黛玉光彩夺目恰为耶路撒冷朝圣者心中的那块神圣的麦饭石。悠悠百年,她牵动了多少人情思,又化作了几多柔肠,林黛玉是曹雪芹呕心沥血,用理想和现实、用历史和未来、用智慧和热情塑造出来的,活在读者心中的一颗明亮、美丽的星星。 林黛玉究竟美在哪里呢?不少人如痴如醉地把审视的目光投向她那独特的形容:“两重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
-
人世的倾斜与畸变——评铁凝《玫瑰门》
-
作者:
王春林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女性作者
人性
自然流畅
阅读感受
新时期文学
王熙凤
玫瑰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新时期文学所提供给我们的阅读感受中,能够给我震撼的作品的确屈指可数,而《玫瑰门》即是其中之一。在《玫瑰门》中,或许可以找到铁凝过去某些作品的影子,但这部长篇绝不仅仅是她过去作品的一个累加,而是在总体上对过去她自我的超越。《玫瑰门》真正实现了作者早已开始了的艺术嬗变。作品中自然有文化批判,也有生存批判,还有瞬间的美的显现,但令人叹止的是作品把这诸多的因素都巧妙地融合在了作者笔下的生活当中,十分自然流畅。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人的复杂性的认识,及作品对丰富复杂的人性的展示。她以女性作者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