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被湮没的现代“中国妇女运动节”
作者: 暂无 来源: 党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中国现代史   妇女运动   劳动节  
描述: 3月8日是人们所熟知的“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其实,在中国现代史上,也曾有过自己的妇女节,而且这个节日如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样,
张爱玲女性书写的审美及启示
作者: 刘瑜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启示   张爱玲   儒家女性   苍凉  
描述: 在封建社会时期,女性一直被当作是一种客体,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附属品。特别是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辐射之下,形成了一系列严苛的束缚女性的教规,女性被压迫在社会的最底层。到了“五四”时期,女性自我意识有所觉醒,但是封建思想依然存在,女性想争取自由,却不能彻底摆脱儒家性别观念的束缚,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思想意愿,自觉地遵循着男性社会的秩序。儒家妇女观已经完全将她们调教成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儒家女性”。这类女性在我国的女性解放历程中从未彻底消失过,直至今天,仍有不少女性在自我意识上有所失衡,走上“儒家女性
蔡畅与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运动
作者: 李倩   来源: 延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蔡畅   妇女运动   陕甘宁边区  
描述: 蔡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她始终致力于党领导下的妇女解放工作,为我国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运动在近代妇女解放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蔡畅作为当时妇女工作的主要领导者,不仅带领边区广大妇女为建设模范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使广大妇女在参加革命斗争和边区建设中实现了自身大解放。在党和蔡畅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的大多数农村妇女也纳入到统战工作中,在妇女团体中同样贯彻“三三制”精神,增强了妇女组织成员的广泛性,最大限度地壮大了妇女抗日统
民国前期关于女性职业问题的论争
作者: 孟蜜哲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职业   家庭角色   社会角色   妇女杂志  
描述: 中国妇女运动一直把经济独立作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而妇女获得社会职位又成为经济独立的重要途径。因此,女性就业问题就成为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方而。本文主要以《妇女杂志》(1915-1931)为考察中心,以女性职业问题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呈现报刊杂志中关于女性职业问题不同视角的言论,来解读和分析民国前期社会各界对女性职业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不管是倡导女性谋取职业的言论还是反对女性从事社会工作的言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职业问题的关注。有些文章还提出通过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打破传统观念、健全社会制度等措施
元代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程丽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价值   儒家思想   文学创作   元代文学   女性文学  
描述: 对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但他们的目光多集中于女性文学的整体描述,以及唐宋、明清女性文学的研究,对于元代女性文学,除几个重要女作家有研究者涉及外,少有系统的讨论。可以说,元代女性文学是学界相对陌生又颇有研究价值的一个领域。 本文在全面考察元代女作家生平和创作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元代女性文学的内容情蕴,并选取几位重要女作家进行个案研究。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进行论述: 绪论部分,介绍元代女性文学的选题意义,以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正文第一。章,概述元代女性文学的整体状
图说女性:以民国时期《北京画报》中女性图片为个案的分析
作者: 王鑫   来源: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图片   建构   图说《北京画报》   生活图景  
描述: 《北京画报》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活跃在北平的重要报刊之一,其中大量的女性图片清晰地勾勒出当时北平都市女性生活的基本风貌。女性在旧美与新尚、传统与现代、本土和西方、私人领域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转移在小小的一张报纸中得到充分的彰显。《北京画报》虽无主观构建都市女性生活图景的意图,但是其中的女性图片却直观、生动、真实地呈现了都市女性生活的一个个现场,介于五四新女性和摩登女郎之间且独有京韵的女性,成为画报中女性形象的集中表达。
试论《中国妇女报》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的流变
作者: 刘炳鑫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闻报道   《中国妇女报》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形象”在近些年一直是媒介研究领域中“女性与传播”研究的热点问题,将女性形象放在传播媒介这一特定领域,以女性主义理论为依托,通过分析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不仅可以反应女性在当今时代各方面的显著变化,而且对唤醒女性自身主体意识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还可以纠正一些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和歪曲报道,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国妇女报》1984年10月3日在北京创刊,由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其题写报头,全国妇联主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一份集思想性、社会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女性大报。其宗旨是向社会宣
《妇女杂志》(1915-1920)女性叙事研究
作者: 王思侗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叙事   女性  
描述: 《妇女杂志》于1915年1月15日在商务印书馆创刊, 1931年12月停刊。它刊行历时17年,内容丰富,深刻记录了民国时期女性被启蒙的历程和女性自身的现代演变。本文以1915到1920年间
传统女性的“现代”演绎:论五四小说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晓君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思春   恋爱   闺怨   私奔   小说   女性  
描述: “个性解放”和“婚恋自由”是五四时期女性小说创作的时代主题,它往往被研究者解读为西方思潮影响下的现代理念。但是,由于女性作家的浓厚的旧式教育背景,使得她们无法真正摆脱中国传统女性观念的影响。女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大量借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意象和手法,使得“新女性”形象带有鲜明的传统意味;而在叙事上,她们完美地套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思春”、“闺怨”和“私奔”模式,营造出极富中国本土特色的小说情境。
叙事反映身份—小说《接骨师之女》的女性叙事研究
作者: 张甜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   谭恩美   叙述视角   叙述话语   叙述声音  
描述: 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于1989年出版后,获得很多好评,谭恩美也成为了亚裔美国作家的代表人物。《接骨师之女》(2001)是谭恩美的第四部小说,而谭恩美也宣布这部小说是她的自传性最强的小说。这部小说创作于谭恩美的母亲去世之后,小说中具有很多与谭恩美的真实生活经历相似之处。因此这本小说也备受国内外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接骨师之女》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纯从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女性主义理论探讨这部作品中的母女关系、文化冲突、身份认同等方面。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深入小说文本,分析该
< 1 2 3 ... 27 28 29 ... 264 265 26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