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761 条
-
现实与理想的悖谬——对《聊斋》中女性的透析
-
作者:
马秀平
王金梁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扬
悖谬
掩饰
女性形象
-
描述:
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进行对比是体现在《聊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作者的“孤愤”之意也在于此。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聊斋》中的女性也是非人格化的,但有很大的隐蔽性。二、这种隐蔽性是为了在理想世界中更好地张扬其个性,以期达到掩饰与张扬的统一。三、对女性的这种描写,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理想与现实的悖谬性。对这一问题的厘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形象。
-
为精神美照亮的聊斋女性
-
作者:
马瑞芳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柏拉图式爱
近代文明气息
聊斋志异
美的追求者
女性形象
生命力的象征
-
描述:
描写女性优美的精神世界进而显示出独特的美 ,是《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的重要特质 ,也是小说家蒲松龄对中国小说的重要贡献。宦娘表现了男女之间柏拉图式的爱 ;阿绣既不是“第三者”也不是“双美共一夫”而是美的执着追求者 ;婴宁是生命力的象征和芳草美人的比喻 ;黄英表现出近代文明的气息和商品经济对传统思想的挑战。
-
赫斯顿与沃克: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史上的一对“母”与“女”——兼谈美国女性文学传统的建构、继承与发展
-
作者:
刘英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黑人女性形象
黑人女性文学传统
-
描述:
继承并发展了赫斯顿留下的黑人女性文学遗产。对佐拉·尼尔·赫斯顿与艾丽斯·沃克———这对横跨半个世纪的“母”与“女”———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旨在展示黑人女性文学传统的建构、继承与发展的轨迹
-
莎士比亚戏剧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
-
作者:
刘岳峦
来源:
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戏剧
-
描述:
在莎士比亚戏剧恢宏的人物画廊里 ,有许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纵览这些女性形象的思想意识、感情特征和言谈举止 ,我们会发现 ,她们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进步的理想道德观、爱情婚姻观、人的价值观 ,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真、善、美”的一贯追求
-
论丁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杨春风
来源:
洛阳大学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
演变
女性形象
-
描述:
莎菲、丽嘉、美琳、贞贞、陆萍、黑妮、杜晚香是丁玲笔下的不同女性形象 ,显示了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 ,反映了中国现代女性形象在争取政治经济的解放和实现自身价值过程中的演变
-
《左传》中妇女形象的性格魅力及其成因
-
作者:
王岗
来源: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格魅力
《左传》
社会地位
成因
女性
婚姻生活
-
描述:
左氏笔下的女性形象的性格魅力,在于她们的卓越智慧、大胆抗争、感情至上。其性格魅力的生成有其深厚的社会原因:社会动乱导致的传统法制、道德的崩溃;以周礼为核心的婚姻制度与传统习俗并存的婚姻生活环境。本文目的在于引起读者对《左传》女性形象文学意义的注意。
-
《驯悍记》与莎士比亚的女性主义意识
-
作者:
邱佳岭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人文主义精神
宗教
女性主义
-
描述: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一直为中外文艺创作的典范。本文结合莎士比亚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 ,通过对其早期喜剧《驯悍记》结构和剧中女性人物性格的分析 ,揭示在《驯悍记》剧表面故事情节下剧作家真实的创作意图 ,阐明莎士比亚的女性主义意识
-
女性写作的两类文本——陈染与卫慧作品内涵的一种比较
-
作者:
张晓晶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卫慧
内涵比较
陈染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当前的女性文学创作中 ,以陈染为代表的写作是一种认真体察和表现女性生存之痛的写作 ,具有人类性和形而上的意味。而卫慧等人的作品却失去了这样的文学品格。两者内涵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女性的人物形象、女性的时空观念以及女性的“躯体写作”等方面。
-
人文主义旗帜的高扬与超越--转型期女性文学的二元对立研究
-
作者:
毛克强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话语
超越
二元对立
人文精神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社会的转型期,女性文学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现象:传统与现代、沉静与浮躁、雅婧与欲望、含蓄与裸露;人文精神的张扬与个性和欲望的实现;平庸与超越,构成近年女性文学丰富而引人注目的景观。超越女性平庸的写作话语,创新女性文学的人文精神,应当是女性文学的发展方向。
-
记忆边缘的绝望与呓语:论90年代女性主义写作兼评林白与陈染
-
作者:
陈林侠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男性化
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写作
个人化
文本
零散化
女性写作
女性特征
幼女
-
描述:
西方式的“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的缺席,致使女性从来也没有在政治层面上集合起来,没有以鲜明的集体面目在现实社会里出场。当女性文学书写者在脱离宏大叙事的背景下,面对孤单的女性个体时,梳理钩沉女性的现实生存状态,理论的假想虚拟性就出
<
1
2
3
...
27
28
29
...
75
7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