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2015年《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妇女/性别研究选题方向推荐
作者: 暂无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留守妇女   妇女解放   选题方向   中国妇女   女性研究   学者意见   性别研究   优秀研究成果   妇女研究  
描述: 为进一步加强与作者和读者的沟通与交流,鼓励和引导广大作者/读者密切关注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科学研究,大力推动中国妇女/性别研究和学科建设。2015
2015年《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妇女/性别研究选题方向推荐
作者: 暂无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留守妇女   妇女解放   选题方向   中国妇女   女性研究   学者意见   性别研究   优秀研究成果   妇女研究  
描述: 为进一步加强与作者和读者的沟通与交流,鼓励和引导广大作者/读者密切关注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科学研究,大力推动我国妇女/性别研究和学科建设。2015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对儒家女性观的冲击
作者: 董珏   刘鲁红   来源: 学习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变革   女性观   妇女解放运动   历史篇章   中国妇女   劳动妇女   妇女解放思想   历史时期   思想解放   儒家传统  
描述: "五四"时期是中国的思想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新思想不断涌现,新式的思想解放运动也在踊跃进行中,在进步人士和思潮的引领下,妇女解放运动开始走入国人的视野,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重要作用,让世代被传统礼教所压迫的中国妇女看到了自由的曙光。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真正自觉的妇女运动是在五四运动中发源的,可以说,"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的历史篇章,妇女的觉醒与争取解
女性作为方法:读贺桂梅《女性文学与性别政治的变迁》
作者: 罗雅琳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妇女大会   贺桂梅   性别政治   文学传统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写作   女性解放   性别研究   当代女性文学   写作时间  
描述: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是当代女性文学繁荣的重要契机,也是贺桂梅展开女性文学研究的起点。2014年,她出版《女性文学与性别政治的变迁》,全书由具有连续主题和问题意识的四组文章构成,写作时间跨度近20年。这既是对她性别研究路径变化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为当代新情境下女性
《飘》中代表女性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苗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巨变   女性主义解读   文学作品   生态女性主义   生存状态   主体性地位   feminism   《飘》   反叛精神   自然生态问题  
描述: 一、引言作为一部小说,《飘》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除此之外,《飘》能在广阔的叙事背景下描写女主角斯嘉丽在巨大历史变迁中的人生历程,以此来反映和深思以斯嘉丽为代表的女性在社会历史巨变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况,由此来彰显女性的主体性地位、勇于承担的精神以及作为精神支柱的重要作用——这应该是《飘》在女性文学作品中的价值体现的基本点。随着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很多学者开始用
《〈中国报〉发刊辞》作者考——兼及秋瑾、吕碧城“女权”思想与实践的差异
作者: 刘钊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中国报》是秋瑾于1907年在上海创办的一份以宣传女权为宗旨的期刊,在近现代中国报刊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由于秋瑾英勇就义、资金不足等问题,《中国报》仅出三期即被迫停刊,但它为近代启蒙、妇女运动及秋瑾、吕碧城、燕斌等近代知识女性的研究提供了原始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男权文化中的女性悲剧
作者: 潘娜   石光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大冈升平是战后日本文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题材广泛,艺术成就颇高。本文以大冈升平的《武藏野夫人》和《花影》两部小说为中心,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此洞悉战后日本社会中女性在男权文化下的现实处境,解读大冈升平小说中女性对男权的依附意识,可以看出小说中女性反抗意识的缺失,缺乏自立意识,战后的女性始终无法摆脱来自社会和家庭日本传统文化带给女性的悲剧命运。
论沈从文小说的女性观及其成因
作者: 陈果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女性观   巫楚文化  
描述: 沈从文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集中反映了其理性的女性观,他认为女性在追求个人情感生活与家庭幸福以及教育权利等方面具有独立人格,在肯定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的同时,认为在生理、受教育的细节问题上以及社会角色方面又存在着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由性别本身决定的。由此可见,沈从文冷静、客观地思考妇女问题,有着理性的剖析。这种理性的女性观的形成与沈从文成长环境与家乡文化的耳濡目染密切相关。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虎妞形象
作者: 张璐   王莹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虎妞   女性主义  
描述: 《骆驼祥子》中,作者将虎妞形象极致刻画为活脱脱的男人形象:又老又丑,没有娇美的容貌,也没有女性的温柔和贤淑,甚至有变态的情欲。虎妞的出现是文学史上女性形象的颠覆,不管从外貌、性格,或是做事的行为手段来看,都不能称之为一个“女人”。但是当我们将虎妞的形象置身于女性主义的视角下,便会发现虎妞形象是作者在男权意识支配下缺乏女性意识的形象建构,虎妞是具有鲜活生命力和反抗力的女性代表。
《小妇人》中女性人物特点评析
作者: 左红霞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妇人》   人物   女性  
描述: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1832—1888)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她的长篇代表作《小妇人》以马奇先生以及四个女儿的情感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一群敢于冲破社会束缚的新女性形象,是美国女性思想解放的代表作品,被认为是美国女性文学领域的名著。本文将对《小妇人》中的女性人物写作特点进行深入评析
< 1 2 3 ... 26 27 28 ... 205 206 20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