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51 条
-
伊玛堪中的神奇婚姻母题及其文化意蕴
-
作者:
韩成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雄叙事
“伊玛堪”
母题
民间叙事文学
婚姻
英雄史诗
文化意蕴
部落联盟
-
描述:
在大多数民族的英雄史诗中,婚姻既是英雄业绩开始的原因,也是英雄业绩完成的标志:为了救未婚妻或者向某部落的美女求婚而开始一系列的战争,通过一系列的考验,最终抱得美人归。婚姻和战争是整个英雄叙事中的核心情节,他们的反复出现构成了英雄叙事的主体。作为赫哲族的英雄史诗,“伊玛堪”是以讲述部落联盟征战历史,歌颂民族英雄不朽功业为主要内容的民间叙事文学,代表着赫哲族传统文学的艺术成就,成为赫哲族精神文化和民族心理的载体和象征,其中关于英雄神奇婚姻的讲述是其重要和精彩的组成部分。 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在望有山庄”:林黛玉的别样结局
-
作者:
王东莉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宝钗
结局
灌溉
红楼梦
女子
宝玉
酬报
林黛玉
曹雪芹
贾府
-
描述:
试想,黛玉要还完了她那一段天生的"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的情债,"在望有山庄"该是个多美的归去……蒋勋先生说:"《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在阅读自己的一生。"《红楼梦》这部奇书,当我们在不同的时间段,读那绵密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命运的运转时,别样况味时时会生发。而林黛玉这个奇丽人物,自诞生以来,就比许多真实存在过的女性形象更加被我们熟知或迷恋,无论你是否喜欢,她在你的心灵自成印象。
-
悲情交际花:玛格利特与陈白露比较
-
作者:
申婧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格差异
玛格丽特
悲剧成因
爱情态度
陈白露
寄托
-
描述:
在中西方文学史上有两个命运相似的悲情交际花。一个是法国名妓玛格丽特,一个是上海交际花陈白露。这两个女性形象都有着崇高的文学价值。她们虽身处不同的时代、国度,沐浴着不同的文化,却有着同样令人怜悯的悲剧命运,但她们又有着实质性的差别。本文试图从两者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对待爱情的态度、走向死亡的原因以及作者寄托方面进行细微的比较,剖析两人的悲剧命运和形象寄托。
-
中性INSUN的偏锋时尚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时尚北京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车
中性
流行趋势
个性
烟灰色
大衣
时尚
解读
皮衣
搭配
-
描述:
INSUN恩裳2011年秋冬流行趋势解读 简约、中性一直是恩裳INSUN最具辨识度的设计风格,今年秋冬新款仍然延续了这一风格。 时尚推崇的大地、咖色(棕褐色)在冬季给人们温暖舒适的感受,恩裳
-
《新水浒传》的现代意识
-
作者:
马腾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形象
《新水浒传》
-
描述:
最近由鞠觉亮导演执导的《新水浒传》正在各大电视台热播,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是比较成功的翻拍剧。对于80后的内地观众来说,心中的经典自然是山东电视台版的《水浒人物传》与1998年的央视版,因为有老版的比照,新拍剧往往不讨巧,常常惹来骂声一片,作为最易受到诟病的翻拍名著剧,《新水浒传》巧妙的渗透了现代意识,从演员的遴选,人物形象的重新解读,到片子的视听处理,都更贴近年轻人的审美,其中人物的人性化处理最为突出,宋江被塑造成一个男人味十足的硬汉,女性形象衍变也有了合理的轨迹,水浒人物显得血肉丰满。
-
绿华窈窕,梦里雅歌:《绿的梦》赏析
-
作者:
李浏清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绿的梦》
佚文赏析
-
描述:
作者认为,<绿的梦>作为体现沈从文40年代文学创作实验中被忽视的一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沈从文在此人生阶段与时代环境下对美另辟蹼径的诉求与探索.<绿的梦>的创作主题是在爱欲经验表征后作者关于神性生命形式与抽象人生本质的讨论,格调幻美与写实并济,与<看虹录>相比,有其过渡特色和新变价值.本文主要从作品的质感、色泽;文中出现的多组意向,作品中展现的女性形象及沈从文对古今多种文体的移借、整合入手,试图走近沈从文后期创作皎丽的,庄严的,悲剧而神性的美学视野.
-
海派文化与中国电影初创期上海影像缘起
-
作者:
衣凤翱
来源:
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缘起
中国电影
上海影像
初创期
海派文化
-
描述:
上海影像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中的嬗变与海派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实现着有机的审美"耦合"。中国电影中上海影像的美学内涵,视听化为电影中上海的都市形象、女性形象、政治影像、类型化影像、明星影像等。而其美学内涵的来源和成因,则现实体现为上海影像与海派文化之间历史"耦合"的中国电影中的沪片、沪地、沪人、沪事及沪风等基本文化元素和成分。海派文化历史地成为中国电影初创期上海影像美学内涵的缘起。
-
《娘家的故事3》亲情不谢幕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电视指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安徽卫视长寿剧《娘家的故事》第一部与第二部在2009、2010年播出时,都夺得同时段收视冠军。有人说这样的戏没有偶像,有人说这样的戏天天家长里短,婆婆妈妈,但就是这样的戏打动了万千观众的心,因为它朴实无华,因为它真情动人,因为它就像发生在你家、我家、他家的故事,因为家是中国人永远的情感寄托。《娘家的故事》牢牢地抓住了植根在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亲戚关系,把令我们痛苦、让我们欢笑的人情世故巨细无糜地展现出来,并通过那些真实、可亲的母亲、爱人、姐妹等女性形象,用最平凡的琐事触发我们内心深处最刻骨的感动。老百姓也笑称
-
奇异的陌生人
-
作者:
张晓舟
来源:
南都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如今,滚石只能衬托出Marianne Faithfull愈老弥坚的创造力。当她一张嘴歌唱,地狱的大门也为之缓缓打开—不,她不是什么折翼的天使,她只是让内心的魔鬼,唱出了情诗。 当Marianne Faithfull在你面前涂唇膏—毕竟,她确实就是那个上世纪六十年代女神和二十一世纪歌神—你一下子有点不知所措,只好掉过头看窗外,越过尖沙咀的车水马龙,远远地,大海,船只,海鸥,恍如隔世。 忽然想起在伦敦看过的莫奈,那是他第一次来伦敦滑铁卢桥,泰晤士河,小船,日出,三十年之后莫奈重游伦敦,又画:滑铁卢桥,泰晤士河
-
张柏芝10年励志教学
-
作者:
黄佟佟
来源:
读书文摘·中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代言人
“艳照门”
陈冠希
张柏芝
励志
离婚案
-
描述:
张柏芝属猴,打麻将不用找她,因为她压根坐不定。 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她才会一时兴起把位子主动调到陈冠希旁边,离奇的“客舱合照案”发生了,而且引发了“锋芝离婚案”。代言人查小欣列出三大罪状、数家周刊跟进后,张柏芝被推到了“艳照门”后最严峻的考验之中,唏嘘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等待看她力挽狂澜者亦有之。 其实,各位未免多虑。江湖老客苏丝黄曾评价她:“明星就应该有Flare(闪耀、火花)。”张柏芝身上Flare十足,以她天生的精明,她早已练就在最合适的时间地点跳将出来,给社会一个最合乎想象的女性形象,再化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