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云得煜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   海明威   女性形象  
描述: 很多评论家对海明威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颇有微词,有些研究者认为他有轻视女性的倾向.本文着力从文本出发,细致地分析海明成笔下的几位典型的女性形象,指出海明威在关注男性世界的同时,也认真地塑造了丰富、真实、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女性.通过她们的性格特征,使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当时社会现状下女性的命运以及他对女性的独特关注.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形象类型
作者: 杨婷婷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深层结构   类型划分   女性形象  
描述: 《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虽然形象各异,但抽取她们形象中的核心因素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而这一划分借用了一种线性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窥探出作者隐藏于人物塑造背后的深层结构.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孙霄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描述: 莎士比亚生动地描绘出封建主义和历史性的转折点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英国社会.他设立了各种典型特征,尤其是女性形象.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葛丽萍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思想   海明威   女性形象  
描述: 本论文借助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从性别视角出发,对男性作家海明威创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从而批判了作品中存在的男权中心意识.
苏童小说女性形象在文学史中的意义
作者: 李瑞萍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童小说   颠覆   继承   女性形象  
描述: 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群体,呈现出阴郁、颓废的审美特征,一方面颠覆了当代文学经典叙事话语,另一方面继承了唯美颓废主义叙事传统,在当代文学史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悉多:语言和言语塑造的女性形象
作者: 余梅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印度古代文学最早的是吠陀经,它是印度文化的重要典籍,紧接着出现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也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来记载印度文化的.
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主题
作者: 杨东英   秦学锋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控制   两性关系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通过对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活原型,分析了其中的女性形象.指出对于女性真正的幸福和出路不是对男性精神或是肉体上的控制,而是灵与肉合一的双星平衡关系.此外,总结出劳伦斯作品中代表独立、自信新女性展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带给人们彩虹般的希望.
绿华窈窕,梦里雅歌:《绿的梦》赏析
作者: 李浏清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绿的梦》   佚文赏析  
描述: 作者认为,<绿的梦>作为体现沈从文40年代文学创作实验中被忽视的一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沈从文在此人生阶段与时代环境下对美另辟蹼径的诉求与探索.<绿的梦>的创作主题是在爱欲经验表征后作者关于神性生命形式与抽象人生本质的讨论,格调幻美与写实并济,与<看虹录>相比,有其过渡特色和新变价值.本文主要从作品的质感、色泽;文中出现的多组意向,作品中展现的女性形象及沈从文对古今多种文体的移借、整合入手,试图走近沈从文后期创作皎丽的,庄严的,悲剧而神性的美学视野.
完整女性的残缺人性:读严歌苓的《花儿与少年》有感
作者: 肖繁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母性   自由   严歌苓  
描述: 严歇苓是著名的旅美作家,在20年的写作生涯中她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她塑造出各种生活情况各异的东方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她们在磨难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与勇敢.本文以<花儿与少年>中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这个女性形象的分析,表现出她最真实的感情变化,并通过对她心灵的最真实的揭露,从对女性的本能、本性、本真三个方面的分析,来还原作者想要表现的那种女性的完整.
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与道德缺失
作者: 朱宪玲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莉   女性意识   道德缺失   小说  
描述: 池莉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作为女作家她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的发展演变有看清晰的脉络.大致可以分为潜伏期、觉醒期、偏执期和逐渐完善期,在觉醒期和偏执期小说的女性形象缺少必要的美感,作家在文化上的对立心态导致了女性人物道德意识的严重缺失.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