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女性诗歌主体意识的衍进及其文体可能性
作者: 李蓉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体可能性   女性诗歌   女性主体意识   主题表征  
描述: 该文在对女性诗歌的内涵及视野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立足于新诗及女性文学发展的背景,考察女性诗歌主体意识的衍进及其主题表征;然后通过对女性诗歌某些文体如抒情方式、风格、语言等的发展变化的分析,论证女性诗歌的文体演变是女性体验世界方式变化的结果,而这种演变反?
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小说情爱观的演变
作者: 高月娟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爱   反抗   小说   女性主义  
描述: 该文力图以二十世纪初"五四"为超点,通过以女性为主角的体现女性意识的女性情爱写作,去探索、思考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女性小说在女性意识方面的演变与发展,并以此对中国女性文学进行宏观、历史的把握.该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爱情理想主义的逐渐逝去.二是性意识的觉
反叛女性与权力话语——从《简·爱》到《苏拉》看权力话语
作者: 王晓玲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话语   反叛   简·爱   苏拉  
描述: 运用福科的权力话语理论 ,比较分析了两部不同时期的女性文学代表作 :《简·爱》和《苏拉》。女性努力挣脱权力话语的束缚而实现自我是它们的共同主题 ,但在反映女主人公的反叛和抗争上 ,两部作品各自又展现了不同的特点
列·托尔斯泰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作者: 王晓红   来源: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列·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   文化内涵   安娜   女性形象   吉提  
描述: 列·托尔斯泰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形象各异、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如试图反抗自身命运、追求爱情的安娜 ,温顺善良、富于自我牺牲的圣母形象吉提 ,以及受尽苦难、最终获得新生的玛丝洛娃。这些女性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分别反映了托氏的道德标准、宗教理念和家庭思想 ,同时也揭示了俄国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和作者对俄国社会前途的探索。
女性的痛觉:孤独感和死亡意识:萧红与伍尔夫比较
作者: 柴平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孤独   萧红   死亡  
描述: 本文从平行研究角度梳理分析萧红与伍尔夫创作中孤独和死亡两大主题的异同。通过剖析中英两位女性所表现的倍受压抑的女性意识 ,阐释女性在男权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下的痛苦 ,以此揭示萧红与伍尔夫女性文学创作的特质。
为了世界更美好——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的困惑及在中国的影响
作者: 李英翠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批评   困惑  
描述: 论述了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在发展中面临的三种困惑 :无法确定革命对象 ,而间接带来理论根基散乱、没有体系 ,并张扬“女性意识” ,导致审美意识的单一、封闭。因中国注意了“本土意识”,这些难题在女性文学中有所避免 ,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批评仍步履维艰
永恒的画卷:福建妇女运动世纪回眸
作者: 高若亭   来源: 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参政   画卷   妇女解放   妇女参政   妇女运动   世纪回眸   孙中山   革命党人   临时参议院   中国同盟会  
描述: 一个世纪,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然而,瞬间却能书写永恒。 一个世纪,在八闽这片广袤的热土上,绘出了一幅梦幻与理想交织、悲壮与辉煌同在的女性奋斗画卷。那么,就让我们展开这幅画卷,去追寻永恒吧。
被抛弃的中产阶级女性
作者: 天夫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众文学   主题   文学现象   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描述: 大众女性的阅读品味通常偏爱两种形式的浪漫故事:一种形式描写坠入爱河的浪漫和美满的婚姻。它的主要内容循着一个真正的从求爱到婚姻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主人公沿着一条特定的线索经历了各种复杂感情和实际困境;另一种形式的浪漫比较现代,主要出现在女性杂志中,特别是针对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找到工作,并拥有良好的社会职业是一种浪漫。这是一个从找到第一份工作到第一次领到高额工薪的过程。坎坷复杂的经历同时存在于这一过程中。这一过程往往以主人公获得经理主管头衔、拥有高级公寓、参加广泛的社交活动而圆满结束。这两种浪漫故事的本质意
谈川端康城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美学追求
作者: 张晓宁   来源: 日本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豆的舞女   日本古典文学   日本传统   《雪国》   美学追求   平安朝   《古都》   《源氏物语》   康城   川端康成  
描述: 川端康成从1926年发表的《伊豆的舞女》直到晚年的创作,除几部描写自家身世的作品外,无不以女性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国》、《千鹤》和《古都》三部作品是川端康城成熟时期的小说创作,最能显示其艺术特征。小说中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女性为主要人物,恋情为主要内容,死亡与悲哀为不变的基调。这可以说是川端康成创作的一贯主题。川端康成是如何塑造,又是以怎样的创作原则来构筑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这用川端康成自己的话说,是“立足于日本的传统美”。  川端康成在五十年的创作历史中,共完成了一百三十多部
五四女性文学的奇葩:论《棘心》《绿天》的成就与不足
作者: 梦花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雪林   封建专制制度   杜醒秋   包办婚姻   未婚夫   母亲   五四女性文学   老夫人   《棘心》   五四运动  
描述: 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国文系读书,与黄庐隐、冯沅君同在一个班。颇具民主意识的系主任陈中凡,聘请了一批新文化运动的前驱来授课,如胡适、李大钊、周作人、陈衡哲等,两年高师的学习生活,使苏雪林深受新文化的熏陶
< 1 2 3 ... 24 25 26 ... 54 55 5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