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635 条
-
试论十七年文学女性意识的自我消解
-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那面人家
周立波
女性意识
《创业史》
文学创作
十七年文学
女性形象塑造
一点红
茹志鹃
女性的自我意识
-
描述:
十七年文学的女性形象塑造.从表面上看,她们已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努力反拔现代文学史上那些异常自我的女性形象.实质上,他们仍没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在男性目光的观照之下,她们或成为完全泯灭了女性意识的“铁女人”,或成为赤裸裸的性符号,二者不约而同的成为作家们适应时代的某种表意策略,作家们在这种“表意”之中是以牺牲自己的艺术个性为代价的。在女性主义文学已成浩然之势的今天.回头去反顾“历史”,仍具有借鉴意义.
-
试论十七年文学女性意识的自我消解
-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那面人家
周立波
女性意识
《创业史》
文学创作
十七年文学
女性形象塑造
一点红
茹志鹃
女性的自我意识
-
描述:
十七年文学的女性形象塑造.从表面上看,她们已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努力反拔现代文学史上那些异常自我的女性形象.实质上,他们仍没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在男性目光的观照之下,她们或成为完全泯灭了女性意识的“铁女人”,或成为赤裸裸的性符号,二者不约而同的成为作家们适应时代的某种表意策略,作家们在这种“表意”之中是以牺牲自己的艺术个性为代价的。在女性主义文学已成浩然之势的今天.回头去反顾“历史”,仍具有借鉴意义.
-
简论西方社会中妇女解放运动的两个片面
-
作者:
黄旭涛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解放
意识形态
男权统治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运动
妇女运动
阶级解放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西方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
描述:
在人类历史上,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一个起伏回升的变迁.原始社会中,妇女因在生产中占有显赫的地位而享受女神的待遇.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私有制确立了男子的统治地位,妇女失去了维护女神地位的经济权,沦为家庭和社会的奴隶,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一直贯穿于男权统治的阶级社会中.妇女为奴隶的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死水微澜的变动,女性独立意识开始觉醒,女奴要求得到作人的权利,妇女解放的问题首当其冲地被提出来,女性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女权运动首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随之激起全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所以
-
三位短篇小说大师女性审美观聚焦
-
作者:
胡贤琴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羊脂球
鲁迅
中国妇女
女性题材
莫泊桑
女性审美
精神气候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
描述:
比较三位中外短篇小说大师若干篇最负盛名的女性题材作品,发现了他们──莫泊桑、契河夫和鲁迅──迥异的女性审美观,即作家在观照女性题材、进行文学创作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的对女性的存在价值、美丑判断所持有的基本观点。本文将就此略作评析。性别压迫随着私有制的产生,阶级压迫的产生而产生。阶级社会的形式几经更迭,男尊女卑的两性关系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那种男权中心社会里,女性沦落为依附于男性的“第二性”,其全部价值就是性功能──繁衍后代和满足男性的性要求。莫泊桑的女性题材作品传达出的正是这种传统的女性审美观。莫
-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论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审美特征
形态特征
文学审美论
社会学批评
五四时期
美学批评
现代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审美视角
-
描述:
此书从审美视角切入女性文学,将美学批评与社会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结合起来,采取块状结构的方式,分三编论述:第
-
在人间播种“爱”──论乔治·桑式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慧君
来源:
济宁师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乔治·桑
平民女性
女作家
妇女解放
社会主义
贵族女性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爱”
爱情自由
-
描述:
在人间播种“爱”──论乔治·桑式的女性形象陈慧君乔治·桑是19世纪一位蜚声世界文坛的法国浪漫主义女作家,也是一位轰动当时法国社会的叛逆女性。她一生为争取妇女解放而不懈奋斗,既以她那非同凡俗的作品,也以她那骇世惊俗的行动,在妇女解放运动史上谱写了一篇现...
-
古典诗词中象征性女性意象的心理分析
-
作者:
刘振中
来源:
昌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辛弃疾
意识自我
女性意象
心理分析
诗人情感
象征性符号
个体无意识
女性形象
生活经验
古典诗词
-
描述:
所谓象征性女性意象,不是指那些单纯表现婚恋、相思、伤别一类诗词中的女性,而是指那些以女性为象征性符号,寄寓诗人的某种理想、人格、情感的形象。在这类诗词中,有的女性形象作了比较具体的描绘,有的则仅用只言片语,提供了一个抽象模糊的意象,但这意象往往是诗人情感凝聚的对象。这类象征性的女性意象贯穿
-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论略
-
作者:
张直心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论
男权文化
妇女解放
少数民族女性
女性意识
“背影”
边地女性
女性文学
小说
云南少数民族
-
描述:
”;无独有偶,在傣族的民间传说中,勐董板的傣家女“披上孔雀的羽毛”,也能腾空而起翩然飞翔,而当孔雀女在沐浴时被追求者拿走了孔雀衣后,这才失却了飞翔的能力。尽管后者由于在传承过程中的藻饰修改,其原始形
-
丁玲早期创作与“五四”时期女性文学
-
作者:
曹清华
来源:
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丁玲是在"五四"时期的女性作家步入创作的沉寂期以后才崛起于文坛的。丁玲的早期创作~①何以会引起人们的瞩目呢?这同她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对于"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有所突破有关。"五四"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把自我的价值建立在自由的婚恋上面。她们的自我意识中有着种种精神依附的痕迹。
-
论女性与李白的情感世界
-
作者:
孟修祥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情感
女性
-
描述:
本文对李白与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关系进行了情感分析、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和评价,认为在李白诗作中,许多美女形象是表达政治之恋的喻指符号;礼赞女性美质也大多是政治理想失落后得到的一种心理补偿,李白的“赠内”诗表现了他对爱情的珍视,即使是对婚外性爱的表现,也是为了求得精神的慰藉,而“宫怨”“闺怨”诗更蕴含着沉重的现实感。
<
1
2
3
...
24
25
26
...
62
63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