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解析萧伯纳作品中的功利婚姻观
作者: 朱瑞红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乔治·萧伯纳   功利婚姻观   女性   生命力  
描述: 乔治·萧伯纳(1856-1950)是爱尔兰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最著名的戏剧家,因作品中包含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于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萧伯纳在作品中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萧伯纳及其作品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其作品所体现的哲学思想、独特的女性形象、戏剧特征以及主题分析等方面,对其婚姻观方面的研究却不多。事实上,萧伯纳的婚姻观是其哲学思想影响下的独特产物。对其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萧伯纳及其作品的重大意义。本文选取《人与超人》、《芭芭
基于杂志封面的审美价值观研究
作者: 胡敏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产品   大众文化   审美价值观   杂志封面  
描述: 美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一种感觉,但美的事物并非一成不变,因为美的感觉总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如今多元化时代的中,人们的审美标准正在重新构建中,无论是人脸面部特征的评价还是视觉风格的鉴赏都在发生变化。文化产品承载着审美价值观的变迁,大众的审美标准通过文化产品体现出来,而大众文化产品也会对大众审美价值观产生影响。那么,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又是怎样相互影响呢?本文选取杂志封面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以下几个研究来探讨杂志封面的评价与大众审美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研究一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杂志封面中的女性为
迁移过程中的身份重塑—析亨利·汉德尔·理查森的《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三部曲
作者: 李玲玲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   身份   迁移经历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   玛丽·麦昂尼  
描述: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1870-1946)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她通过鲜活的人物塑造与深刻的心理描写极大丰富了澳大利亚文学传统。在她的代表作《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1930)出版后,她还获得了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是由《幸福的澳大利亚》(1917)、《回家》(1925)、《最后的归宿》(1929)三部作品组成的三部曲。目前对《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这部作品的研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批评家们大多聚焦于男性主人公—理查德·麦昂尼却忽视了对女性主人公—玛丽·麦昂尼的研究。
严歌苓近年来小说批判
作者: 徐丽娜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策略   现实关怀   女性意识   严歌苓  
描述: 华裔女作家严歌苓自出道以来,佳作不断,在国内外频频获得文学奖项,堪称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奇迹之一。近年来更是得益于与影视传媒联姻,严歌苓的大多数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剧并热播。于是,严歌苓成为大众喜爱的当红作家、学界研究的热点。但赞美之时、喧哗背后,研究者多对严歌苓早期、中期作品进行解读、或对被拍成电视剧电影以后引起热议的“当红”作品进行单一的平面式的解读,疏于对作者整个创作生涯、特别是对近年来作品进行全面的把握,而且基本上都是对严歌苓小说书写成就的肯定、赞美。因此,学界对严歌苓近年来作品批评的滞后性和研究的片
潘大林小说的乡土书写
作者: 宁秋萍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书写   桂东南文化   潘大林小说   生命主题  
描述: 在桂东南这片土地上,潘大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的小说以熟悉的农村题材为主要内容,对农村生活做了忠实的描绘,具有了较强的可读性、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以及浓厚的人文关怀、文化意蕴,是桂东南“乡土文学”领域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一个作家生活在特定的区域,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对该区域的人物、自然景物、风土人情等情感投入所创作作品中。潘大林从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就选择了桂东南这一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来构建自己的乡土世界。他的作品生动地描绘了桂东南敦厚淳朴的雄性形象、温柔持家的女性形象、清廉为民的农村干部
以金隄的等效翻译理论评析《简·爱》的三个中译本
作者: 石小春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等效论   意境气氛   具体事实   主要精神  
描述: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坚强女性形象。本文以等效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众多实例,从单词和短语、句子、语句顺序调整、描述性语言和对话性语言翻译等方面,对比分析了《简·爱》的三个中译本,旨在探讨译本是否体现了等效论的原则。本文重点介绍了金隄的等效论,即将翻译的目标设定为寻求语言功能上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等;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同样顺利地获得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信息,包括主要精神、具体事实和意境气氛,这就是等效或基本等效。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祝庆英的译文大体上是
江浩小说创作论
作者: 刘静洁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叙事策略   江浩小说   主题意蕴   人物形象  
描述: 满族作家江浩的小说创作在内蒙古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小说创作多以草原为背景,在题材开掘、形象塑造、语言风格上表现出鲜明的蒙古族文化烙印。同时,他又以遒劲而富有野性的笔触营造奇境异域,刻画奇特人物,书写浪漫传奇,显示出有别于其他草原作家的雄强风格。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阐析江浩小说创作的主题:一是草原精神的赞歌,二是生态保护的哀歌,三是自我救赎的悲歌,四是生命强力的张扬;第二章主要研究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罪犯形象、猎人及牧民形象、依附于男性的女性形象;第三章论析江浩小说创作的叙事策略,认为其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
现代与传统视域中的雅俗之辨:鲁迅和张恨水
作者: 薛熹祯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雅俗文学   鲁迅   知识分子   张恨水   女性  
描述: 本文以鲁迅和张恨水为论述核心,希望通过对两人经历、作品的比较与阐释,来重新审视新文化运动以来新文学阵营和通俗文学阵营在中国现代化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尝试探讨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对救国救亡、改良社会的探索。论文共有6个章节,分别从鲁迅与张恨水的个人经历、文学创作、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与女性形象、作品所具有的乡土情结以及作品的叙事结构等问题出发,将作为新文化运动以来新文学创作的集大成者——鲁迅与通俗文学创作大家——张恨水作一个全面深入的比较分析。第一章与第二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鲁迅和张恨水在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中国当代电视穿越剧的亚文化研究
作者: 夏雪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批判性   亚文化   抵抗性   颠覆性   电视穿越剧  
描述: 近年来,中国当代电视穿越剧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剧类型,不仅屡创收视热潮,而且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穿越剧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动因和文化意义。立足于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中,本文重点探讨隐藏在电视穿越剧当中的三种亚文化形态——即草根亚文化、女性亚文化以及青年亚文化,并对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面向主流意识形态、精英话语的文化批判功能予以必要的剖析。为此,全文将重点借用伯明翰学派学者和约翰·费斯克等人的相关理论资源,分四个章节展开具体讨论。首先,对电视穿越剧的兴起及其成
关汉卿旦本杂剧的词汇风格——以代词、成语典故为例
作者: 席宏达   来源: 淡江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代词   成语典故   关汉卿   旦本杂剧   词汇风格  
描述: 关汉卿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剧作家之一,他以本色风格见长,剧本曲尽人情、人物个性鲜明、语言俐落流畅为其最大的特色。关作中又以旦本剧的女性形象塑造的成就特高,称为是本色当行的典范。关汉卿的剧作与人物形象,不只在元代杂剧,甚至是中国戏曲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以语言风格学作为基础学科,讨论次分科词汇风格部分,词汇风格学属於语言风格学中相当重要的次领域;而在研究的对象上、关注的焦点上,戏曲学都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尤以剧本、人物、作家风格等与戏曲学关系十分密切。由人物语言为底本,(语言)词汇风格为基础,扩
< 1 2 3 ... 239 240 241 ... 243 244 2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