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0 条
-
组织妇女投入农村改革洪流(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妇联主任工作会议在保定召开)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资料选汇(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组织妇女投入农村改革洪流(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妇联主任工作会议在保定召开)
-
三十二名内蒙古各族人大代表认为,应制定妇女权益保护法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资料选汇(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三十二名内蒙古各族人大代表认为,应制定妇女权益保护法
-
漳州、莆田妇运史编纂小组成立、三明市妇女运动大事记(1950—1985.12)初稿撰毕、泉州市妇运史工作进展迅速 宁德召开妇运史编纂工作座谈会
-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省妇运史资料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漳州、莆田妇运史编纂小组成立、三明市妇女运动大事记(1950—1985.12)初稿撰毕、泉州市妇运史工作进展迅速 宁德召开妇运史编纂工作座谈会
-
时代的弄潮儿:茅盾笔下的孙舞阳形象探索
-
作者:
朱德发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者
舞台
关键时刻
三部曲
舞阳
性格
店员
反革命
知识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于刻画女性形象的小说家,尤其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塑造誉满文坛。若说《蚀》三部曲之一的《幻灭》里,比较成功地塑造了静女士和慧女士两个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形象,为他在小说世界里探索中国式的现代新女性的美学内涵和个性特点,初步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那么《蚀》三部曲之二的《动摇》,在新女性的刻画上,不论性格内涵或表现手段,都有了新的开拓。孙舞阳在《动摇》的艺术画面中,并不是最主要的人物,作者也没有为她化费更多的笔墨,然而她的独特地位却是任何人物都不能代替的,或在政治舞台上的表演,或在情场
-
一个倔强的求索者——莎菲形象之我见
-
作者:
林应清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莎菲
大革命失败后
日记
丁玲
个性解放
爱情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五四
-
描述:
莎菲,这"一个奇怪的女子",当她作为《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的主人公一问世,"便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了一颗炸弹一样",人们都不免为她"所震惊".①五十多年来,人们都承认莎菲是现代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独特的女性形象,然而对这个形象的内涵却具有各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解.我认为,如果把莎菲形象放在其
-
波伏瓦追求真理的一生
-
作者:
张放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主义文学
女作家
追求真理
叛逆者
文学创作
波伏瓦
小说家
知识分子
女权主义运动
代表
-
描述:
法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女权主义运动的旗手西蒙娜·德·波伏瓦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四日在巴黎溘然病逝,享年七十八岁。她毕生追求真理、勇敢奋斗,被认为是“推动法国社会前进的伟大作家之一”。在萨特于一九八○年四月十五日谢世后,她的离世又给法国文学、哲学、妇女运动留下了不可弥补的空白。
-
香菱的干血之症
-
作者:
张曼诚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执着追求
贾雨村
小康
红楼梦
薛蟠
香菱
甄士隐
读者
女性形象
曹雪芹
-
描述:
香菱,是《红楼梦》开卷后就写到的一个女性形象。她与书中其它的“薄命女”相比,经历更加曲折,遭遇尤为不幸。在《红楼梦》中,香菱初次和读者见面时,还是一个小康人家的掌上明珠,“乳名唤作英连,年方三岁”,“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不久,不幸就接
-
《挽歌》的挽歌
-
作者:
李德纯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挽歌
创作道路
日本妇女
女作家
创作题材
质量
手法
主题
女性文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接连涌现出众多卓有成就的女作家,尽管艺术质量、创作道路不同,但无不以女性特有的典雅清丽见长,工于刻画潜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温馨情愫,在创作题材、主题、手法乃至风格等方面
-
丰满的性格 丰厚的意蕴--论贾母
-
作者:
冯子礼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孔雀东南飞
地主阶级
人物性格
贾宝玉
女性形象
曹雪芹
大观园
由盛而衰
贾母
-
描述:
也难怪贾宝玉喜欢女儿,《红楼梦》之前的叙事文学给我们提供的较有影响的女性形象基本上是少女或少妇。文学画廊中的老年女性形象不仅贫乏,而且十分干瘪,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她们不是封建节义的化身,就是可憎的单调的卫道者。岳母、孟母、吴母(《吴汉杀妻》)、焦母(《孔雀东南飞》)、崔母(《西厢记》)、陆母(《钗头凤》)等等,不是神便是魔,没有个性,没有血肉,没有人情味……这种情况到了曹雪芹才有了根本改变,他第一个为我们塑造了两个性格十分丰满
-
一个丑陋而美丽的形象
-
作者:
王秀珍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生活
女主人公
性格因素
逆反心理
性功能
张贤亮小说
中篇小说
形象色彩
女性形象
作风问题
-
描述:
张贤亮的中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自问世以来,便引起了评论界极大的关注。尽管对章永璘的形象褒贬不一,可是人们普遍对作品的女主人公——一个因生活作风问题而坐过牢的黄香久产生同情甚至好感,这大概不是一种简单的逆反心理的反映,而是形象本身富有的魅力所致。张贤亮小说中有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他曾把自己所喜爱的这些形象比作天上的“洛神”。和张贤亮写过的诸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一样,黄香久的形象是很动人的。但这种动人之处既不同于类似题材中李秀芝的温柔与沉静,也不同于马缨花的聪慧和善良。黄香久经历之复杂,性格之复杂,都远远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