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通往视域的言说:现代电影中的杜拉斯
作者: 李岑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电影   杜拉斯   电影叙事   声音叙述   女性  
描述: 杜拉斯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进入人们的视野,她的文学作品以及她创作的剧本得到一些导演的青睐,被拍成的电影也获得很高的声誉。她和阿伦·雷乃合作的电影《广岛之恋》可以说是现代电影的里程碑之作,让·雅克·阿诺根据她晚年小说《情人》改编的同名电影《情人》更是让杜拉斯的名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被这个小个子女人的无限力量和神秘魅力以及她的超越世俗的道德价值观震撼。如果说由其它导演改编而来的电影表现出了杜拉斯的独特魅力,那么她自己导演的作品,才是她真实情感欲望和脱离社会世俗理念的张显,而她对电影表现力和表现内容的独特认知,更
闽南入冥救亲戏曲研究─以泉腔、莆仙戏《目连救母》为例
作者: 李育真   来源: 国立中央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八木天线   入冥戏   三大法人   八频天线   入渗   卜瓦松回归模式  
描述: 本論文論述《泉腔目連救母》與《莆仙戲目連救母》中所建構的三界場域─地獄、人間和天界,並解析存在於三界之中的冥吏、神佛與眾生的形象。這兩部戲曲所建構的三界場域相當完整,特別是地獄的形象莊嚴不容侵犯,兼之森冷可怖,具有警醒世人切莫為惡的功用,建立起三界中公正無私的最終審判場所。這兩部戲曲在舞台上塑造了眾多凡塵俗世間的人物,本論文還著重討論劇本中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形象,展現小人物在現實生活嚴酷考驗下的無奈,並論述劇本中的「惡人惡狀」和以「劉氏」為代表的女性形象。本論文也介紹兩部戲曲中所描寫的天界神佛,如:佛祖、觀
当代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性别意识研究
作者: 周妍妍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视娱乐节目   性别意识   男性   女性  
描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电视媒体主要是宣传教化的工具,而其娱乐消遣的功能处于从属,甚至被忽视的地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电视传媒从传统的严肃说教方式走向休闲娱乐的方式,长期以来被忽视的电视媒介的“娱乐”功能被人们重新认识和关注。现如今,我国电视娱乐节目“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其广泛性和普及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逐渐成为人们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径。电视娱乐节目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而且对于大众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性别意识与价值判断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人类社会是由男女两性组
革命·历史·电影:对陆、港两地电影中的辛亥革命之比较研究
作者: 李响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   大陆   香港   比较研究   辛亥革命  
描述: 本文从比较大陆和香港地区电影中的辛亥革命为出发点,探讨了若干问题,本文由五部分组成。一,绪论,此部分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在不断丰富,陆港两地电影中的对此也有不同的表现,提出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这种不同、探讨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二,从对“革命”一词的释义开始,比较大陆和香港两地在电影中对“革命”的不同理解和表达,大陆地区多比较正统,香港地区则包含有反思和质疑。三,以电影中孙中山、革命者、女性的形象为出发点,探讨两地在塑造人物时的不同特点,大陆地区人物普遍高大全,香港则具有平民化的特征。四,从影视视听语言的角度
《吟风阁杂剧》人物类型研究
作者: 李茜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吟风阁杂剧》   情感   人物类型   根源  
描述: 清中叶著名短剧集《吟风阁杂剧》,无论在文学史还是在短剧发展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为作者杨潮观赢得了声誉。《吟风阁杂剧》由三十二出相互独立又完整的短剧组成,继明代徐渭《四声猿》确立短剧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后,成为了短剧的集大成之作。本论文从戏剧人物入手,对《吟风阁杂剧》的人物类型进行全面研究。绪论部分对《吟风阁杂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其成就和不足,从而确立了本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即人物类型。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吟风阁杂剧》人物进行分类,分为官员形象、女性形象、文人形象、“小人物”形象四部分。第
试论同人小说中的“玛丽苏”现象
作者: 卢俊颖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同人   玛丽苏   自我中心意识   白日梦   感官愉悦  
描述: 受欧美粉丝文化和日本同人志的影响,国内同人小说创作开始迅速而广泛地流行开来,有研究者提倡这类基于主流原著的再创作,认为它们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读者对原作主题思想或主体立场的看法,更是参与者初次尝试创作的最佳模仿。然而,一部分同人写手却过分夸大了这种主体意识,将完美的自我代入小说原有的中心,重构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虚拟世界,从而彻底脱离了原作的精髓,这场有关理想化自我的白日梦幻想便是“玛丽苏”。“玛丽苏”一词源出于英语同人小说圈,被用来形容同人再创作中新增的某个自我代入式女主角,她通常被塑造成风华绝代、才情横溢的完
身份建构与男性气质:舍伍德·安德森小说研究
作者: 浦立昕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舍伍德·安德森   男性气质   父亲身份   作者身份   国家身份  
描述: 在美国文学史上,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以《小城畸人》(Winesburg, Ohio,1919)一举成名,确立其经典作家的地位。近百年来的安德森研究大多围绕《小城畸人》展开,探究“畸人”(grotesque)身份与历史语境之间的关系。当时的美国经历由自耕农和手工匠人为主导的农业国向以机器化大生产为主的工业国的历史转型,转型时期的个人身份和社会变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畸人”的原因之一。在具体研究中,对于女性形象与性别身份着力较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比之下,对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 张华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颠覆   新历史主义   抑制  
描述: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所写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自出版以来,学者们对这部小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的研究多集中于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女性形象、荒诞意识等等。作品的新历史主义视角研究寥寥可数。本文将《太阳照常升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新历史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即“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以及“颠覆”与“抑制”,来分析这部小说,了解作家、作品与历史的关系。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本研究课题的整体介绍,简要介绍《太阳照常升起》、新历史主义和文献综述。第二章是《太阳照常升起》的历史性。前两节介绍美国一战后的
自拍的异化——从流行手机自拍的群体自恋谈起
作者: 廖家楠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手机自拍   形象的自我定义   符号化   群体自恋  
描述: 远古时期古希腊神话便有了有关照镜子的描述,并认为镜子是“独自认识自我”的工具。今天的自拍作为一种现代照镜子的方式,其核心是自恋,它其中包含着一种视觉的自我定义。而这种照镜子或者通过镜子的这种形象来满足自恋,在历史上却因为文化和时代的不同有相当不同的呈现,以至于使自恋的形象本身演变为一个文化概念,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50-70年代的照片所呈现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的观看,凸显了那个年代的革命的、朴素的且去性别化的集体主义规训;80年代90年代的消费主义观看,始于时尚创意,女性形象成为被消费的对象,
毕飞宇前期中短篇小说研究
作者: 陈冠蓓   来源: 成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衣   玉米   毕飞宇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描述: 毕飞宇自一九九一年以中篇小说〈孤岛〉作为处女作於文坛出道,至今已在文坛耕耘了超过二十年的岁月,累积的作品数量也相当可观,在中国大陆文坛获奖无数,颇具知名度。而台湾对毕飞宇的认识受限於出版社的出版考量与选择,所以对他的认识多停留在後期获奖的作品,对其早期的作品缺少管道进行阅读与认识。综观毕飞宇的创作历程,笔者以二○○二年《玉米》三部曲的刊载作为其创作路线的分界,往前回溯至一九九一年是为前期,往後推算为後期。笔者认为毕飞宇早期创作深深影响着後来的长篇小说发展,而其後期长篇小说所出现的对於人性、人际关系的书写、
< 1 2 3 ... 238 239 240 ... 241 242 243
Rss订阅